古代的医生是如何知道中草药中的成分并对症下药的?
古代中医,他们没有我们现在的先进技术。他们完全凭自己的经验开药方。那么古代的行医者是怎么知道草药的作用的呢?这个问题可以从李时珍尝百草,写《本草纲目》来讨论。
我们在古代已经记录很久了?神农尝百草?没错,在古代发现和确定草药的功效是要靠很长一段时间的经验的,我们只有用自己的经验才能知道。为了生存,古人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就知道各种食材的特性。比如他们抓了羊,煮了羊肉后,知道羊肉是热性食物,有滋补作用,所以身体正常的人不能吃太多,猪肉凉了,拉肚子的人也不能吃。也是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慢慢品尝草药,才知道它们有什么样的功效。我们早就听说过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其实神农尝百草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这个部落花了很多人才知道这些草药的功能。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们只是在收集数据,这种数据收集是很繁重的。这样,他们就可以剔除一些错误的数据,得到最终的结果。
另外,我们也可以用现在的侍酒师品尝中草药的例子来类比古代的中医,因为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味觉比较敏感,对很多东西的敏感性有更好的理解,感知能力更强。比如一个人只要喝一口就能知道这个药属于哪种特性,然后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病例记录。明代药理学家李时珍常年搜集民间药材,用毕生精力走访各地收药人,查阅资料,最后将所见所感汇集成药物百科全书《本草纲目》。
可以说,中草药的成分是李时珍这样的人发现的,也需要他这样的人去继承和发扬。人们应该以一颗平和的心正确对待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