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中『铁』的作用及 缺铁 的后果?

铁的作用

铁。铁存在于人体所有的细胞内,各组织、器官包括各内分泌腺都含有铁。肝脏、脾脏和肺组织内含量较为丰富。成人体内含铁3~5克,大部分都以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存在,极少部分以离子的形态存在。

大约65%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血红蛋白在人体内主要执行输送氧和携带排出二氧化碳的任务。此外,血红蛋白还有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的作用。

人体中大约35%的铁为储存铁,储存铁的主要形式是铁蛋白,主要分布在肝脏、脾脏、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整个铁蛋白分子呈球形,具有相当大的结合和贮存铁的能力,这种能力足以维持体内铁的供应。铁蛋白具有调节肠道铁吸收的功能,还可防止原子铁对组织和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另外,铁蛋白有调节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在感染时参加营养免疫。有人发现与白血病相关的抑制物也是一种铁蛋白。在临床上,血清铁蛋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其值低为缺铁,值高为铁过多,这与肝细胞坏死。炎症、肿瘤有关。

其他的含铁蛋白质,如含铁酶类,虽然它们的含铁量仅占人体总铁量的0.1%左右,但所起的作用至关重大。它们参与了体内的重要生物化学过程,特别是在生物氧化中起重要作用。营养物质通过生物氧化而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含铁酶类中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单胺氧化酶在组织内起着分解代谢废物的解毒作用;过氧化物酶还具有杀菌的机能。

铁是组织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缺铁可引起多种组织改变和功能失调,如影响淋巴组织的发育和对感染的抵抗力。所以,人们应多食用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和瘦肉,以增强抵抗力。

缺铁有些特殊表现

2004-1-31

婴幼儿经常会患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厌食、乏力、疲倦、发育迟缓,重症者甚至会有浮肿及心脏扩大等症状。除以上所讲,另外还有一些特殊表现:

巩膜发蓝:因为铁是合成胶原的一个重要辅助因子,所以当体内缺铁后,就十分容易阻断胶原合成,而使胶原纤维构成的巩膜变得十分薄弱,其下部的色素膜就会显出蓝色。

呼吸暂停:少数患儿在哭闹时哭声突然减弱的状态下随即呼吸渐止,面部逐渐出现青紫现象,约10~25秒左右意识丧失,且角弓反张并伴有尿失禁、抽搐等症。约1~3分钟后恢复正常,渐有呼吸,青紫渐渐消失,意识也慢慢恢复,肌肉逐渐松弛。

智力低下:机体缺铁会使对于脑组织代谢十分重要的多种含酶活性降低。铁会影响大脑左半球的感知运动,其电生理活动会影响婴幼儿智力及语言。婴幼儿缺铁会引起烦躁、不安及破坏行为。

少微笑:肌体内血红蛋白中的铁可输送氧气并输出二氧化碳。婴幼儿体内缺铁会导致组织细胞内缺氧而使活动能力下降,出现不爱笑、疲倦、食欲减退等症状。

缺铁性贫血可发生于下列几种情况;

一、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在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铁性贫血。

二、铁的吸收不良:

因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比较少见。

三、失血:

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癌、钩虫病、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杨酸盐后发生胃窦炎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妇女月经过多和溶血性贫血伴含铁血黄素尿或血红蛋白尿等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是一个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铁耗竭期,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减低,此时并无贫血,若缺铁进一步加重。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出现缺铁性贫血。

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有①原发病的临床表现;②贫血本身引起的症状;③由于含铁酶活力降低致使组织与器官内呼吸障碍而引起的症状。

一、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细胞内含铁酶减少,是上皮变化的主要原因。

(1)口角炎与舌炎:约10-70%患者有口角炎、舌面光滑与舌乳头萎缩,尤其老年人明显。

(2)食道蹼。

(3)萎缩性胃炎与胃酸缺乏。

(4)皮肤与指甲变化:皮肤干燥、角化和萎缩、毛发易折与脱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

二、神经系统方面症状:

约15-30%患者表现神经痛(以头痛为主),感觉异常,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5-50%患者有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癖。原因是缺铁不仅影响脑组织的氧化代谢与神经传导,也能导致与行为有关的线粒体单胺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三、脾肿大:其原因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

检查

一、血象:

早期或轻度缺铁可以没有贫血或仅极轻度贫血。晚期或严重缺铁有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的程度通过红细胞计数减少的程度。

二、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降低,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中幼红细胞比例增多,体积比一般的中幼红细胞略小,边缘不整齐,胞浆少,染色偏兰,核固缩似晚幼红细胞,表明胞浆发育落后于核,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数量和形态均正常。

三、骨髓铁染色。

四、血清铁蛋白。

五、血清铁。

治疗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原则是:①病因治疗:尽可能除去引起缺铁和贫血的原因;②补充足够量的铁以供机体合成血红蛋白,补充体内铁的贮存量至正常水平。

一、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对纠正贫血的效果,速度及防止其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二、铁剂治疗:

(一)口服铁剂:最常用的制剂为硫酸亚铁,富马酸铁(富血酸)。服药时忌茶,以免铁被鞣酸沉淀而不能被吸收。

(二)注射铁剂:一般尽量用口服药治疗,仅在下列情况下才应用注射铁剂:①肠道对铁的吸收不良,例如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慢性腹泻、脂肪痢等;②胃肠道疾病可由于口服铁剂后症状加重,例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结肠炎、胃切除后胃肠功能紊乱及妊娠时持续呕吐等;③口服铁剂虽经减量而仍有严重胃肠道反应。

常用的铁注射剂有右旋糖酐铁及山梨醇枸橼酸铁。

(三)辅助治疗:加强营养,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缺铁可影响体内酶的活力和血红蛋白的合成;若尚无明显的贫血症状,医学上则称为“隐性缺铁症”。患此症“隐性缺铁症”的少女,往往情绪不稳定,好激动,易哭泣,易误诊为轻度精神分裂症。但一旦确诊,及时补铁可以纠正与康复。

少女之所以易发生“隐性缺铁症”,其原因概括起来不外乎三点:

一,月经过多引起失血。少女月经刚刚来潮时往往不够规律,有的甚至发生功能性子宫出血,而大多数少女碍于面子不会告诉父母,得不到及时治疗。血液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失血多即可导致缺铁。

二,偏食导致营养不良。有的少女对含铁量较高的蛋类、动物肝脏、大豆、菠菜等食用很少,或根本不食用,导致铁吸收的来源减少,最终导致缺铁。

三,盲目减肥影响吸收。有的少女不了解自身的生理特点,过多追求苗条的身材,常常盲目节食减肥,使本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身体受到严重影响,营养逐渐缺乏,从而引起缺铁。

对“隐性缺铁症”,治疗很简单,关键在于预防。凡是月经量过大者,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引起缺铁。在饮食上,应讲究科学,注意适量补铁,多食用含铁较高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不盲目减肥。

一旦怀疑少女缺铁,应及时去医院化验检查,以便尽早治疗。本病是不难治疗的,一般可口服硫酸亚铁,每次0.3-0.6克,每日3次,连服8-12周,开始可小剂量服用。如胃肠道反应严重,可用其他铁剂。此外,也可根据具体病情服用中药,如当归养血膏。

当然,补铁的最佳途径是饮食上多吃含铁的食品,如瘦肉、紫菜、海带、黑木耳,肝类等,同时亦应注意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补充,以便铁的吸收和利用;其次,家庭最好使用铁制饮具。

经常舌痛可能缺铁

舌痛是许多疾病都可能产生的一种症状,除了更年期综合征外,还有各种贫血、营养缺乏、内分泌紊乱、皮肤疾病、精神因素等,都可出现舌痛,所以在治疗前,做出正确的诊断是很重要的。

经临床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舌痛是由于缺铁所引起,而尤以50岁左右的妇女为多见。缺铁所造成的中老年妇女的舌痛,往往不容易被早期确诊。这是因当病人尚处在隐蔽的缺铁状态时,即可产生早期口腔症状,这时,一般常规血液化验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只是进一步测定血清铁时,才能发现铁含量降低。缺铁性贫血大体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缺铁潜伏前期;第二期为缺铁潜伏期;第三期显缺铁贫血期。病人在第二期即可产生舌痛等口腔症状,只有到第三期血液常规化验才能发现异常。

缺铁造成口腔症状的原因,大多数有关人员认为为口腔黏膜和舌乳头受缺铁变化的影响,产生代谢改变及萎缩所致。同时还可并发口舌黏膜溃疡、口角炎、口腔真菌感染、味觉减退等症状和疾患。

缺铁尚有一种严重的特殊类型,医学上称做普一广氏综合征或称缺铁性吞咽困难综合征。多见于40~50岁的妇女,主要表现为舌痛及吞咽困难(食道上段功能性痉挛所致)、皮肤瘙痒、苍白萎黄。指甲扁平或凹陷为匙状反甲。常规血液化验检查,即有明显的异常。主要原因是病人对铁摄入不足,吸引不良或慢性失血,造成体内长期严重缺铁所致。为了预防缺铁,应在日常膳食中适当多吃些含铁丰富的主、副食,如小米、动物肝脏、鱼、肉、豆腐、海带、虾皮、核桃、松子、萝卜缨、菠菜、番茄以及一切叶色深绿的蔬菜,并且少放油,多加水和醋也能增加食物中的含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