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种植技术

吴茱萸,别名吴茱萸、栝楼、漆辣椒、臭辣椒树、左立春油子、米辣椒等。通常分为几个品种,如吴茱萸,吴茱萸,吴茱萸。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枝条暗紫色,被灰黄色或红色锈色绒毛或稀疏短毛覆盖。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m的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阳坡。嫩果为中药吴茱萸,味苦健胃止痛,也用作驱蛔虫药。其味辛、苦,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作用。用于治疗肝胃寒凉、浊阴上涌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痛。

吴茱萸对土壤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种植在山坡、平原、房前屋后、路旁。中性、微碱性或微酸性土壤均可生长,但用作苗床时,以土层深厚、土层丰富、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低洼涝地不宜种植。

1.选地整地:吴茱萸对土壤要求不高,山坡、平原、房屋、路旁均可种植。每亩施2000 ~ 3000公斤农家肥作基肥(或每亩150公斤复合肥),翻深露地几天,碎土耙平,使1 ~。

2.适时移栽:冬春移栽。根据季节不同,冬季移栽较好(约10-12月),春季2-4月移栽。按照250 ~ 300 cm的株距挖坑,坑的大小约为30*30*30 cm,坑的深度视根的长度而定。栽培时,苗要垂直,根要自然延伸。首先要把表土填实,让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根水浇透,保证成活率(这点很重要)。然后,要覆盖上层浮土,以保持土壤的渗透性。每株需用0.4公斤磷酸钙和有机肥与底土混合形成基肥。同时要适时追肥,防止落花落果。夏季应多施磷、钾、硼肥,少施氮肥。适当喷防坠果素好。

3.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湿润。春季发芽前,施腐熟的人粪尿一次,施肥量视树龄而定。每株三年生植物施入65,438+00 ~ 25公斤人粪便,施于距植物约48厘米的浅环形沟中,用土覆盖。7月开花结果前施一次磷钾肥,冬季施一次堆肥(或河泥、人粪尿)、草木灰,培土防冻。

4.修剪:幼树高80 ~ 100 cm时,切去主茎顶端,促进其萌发。在向各个方向生长的侧枝中,选择3 ~ 4个健壮的枝,培育成主枝。第二年夏季,在主枝腋间选择生长发育充分的3 ~ 4条枝条,培育成辅助主枝,再从主枝上释放出侧枝。经过几年的整形修剪,成为外圆中空、树冠开放、通风透光、短干低冠的天然快乐丰产树,3 ~ 4年后可进入盛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