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怎么发现的?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京国子监的王生病,从宣武门外菜市口的大仁堂中药店买了一剂中药,里面有“龙骨”。王看到上面的铭文很惊讶,于是他立刻命人去药店把所有带字的“龙骨”都买了回来。后来有一个化名“Xi翁”的人写了《龟甲》,发表在北平出版的《华北日报》、《华北画报》1931。此后,人们认为这是甲骨文发现的文字基础,但实际上,甲骨文的发现也有一个认知过程。
罗振昌在《罗欢访古游记》和《宣彤三年二十三条》中说:这里埋藏的甲骨,发现已有三十多年,并非始于今日。据说某年某姓耕田,突然随土翻起几块骨头碎片。看到了,上面有描述,有些是用深色画的。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北方土壤中有许多埋藏物。每次你修炼的时候,或者看到一些有点奇怪的东西,你会经常得到青铜器、古泉、古镜等等。并获得好的价格。就是人得其骨,自以为不同,但深挖而得其多数,所以取之而藏之,无人问。它有巨大的剑鞘,现代没有这样的猛兽。当地人把它当作龙骨,带到了药店。医学上有天生的龙骨和龙牙,这个世界上没有龙。每一种药都是用古骨填充的,不管人和动物。而且古骨磨到底,越切越多,药店就买了,数钱才一斤。那些骨骼强壮的人可能会购买雕刻物品。村民们在闲暇时四处挖掘,他们得到了很多钱。查大的就卖。买家要么不拿刻好的文字,铲着卖。那些小件和文字难以摆脱的人担心填枯井。
可以看出,在1899之前的几十年里,小屯的村民在附近的耕地里看到了骨钉。安阳加拿大长老会的牧师明义士在研究甲骨时说:
起初有人收藏甲骨,但不知道出处。1899之前,小屯人用甲骨文做药材,取名龙骨。范在魏县发现了第一块甲骨。范最清楚。起初,范拒绝起诉唐寅中的刘铁云等人。我不仅找对了地方,还反复打听了范和小屯人。我了解到,前清光绪二十五年,小屯有个理发师叫李成,龙骨粉常被用作尖药。小屯的居民在这里早就有龙骨了,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骨头碎片,钉板,鹿角之类的东西,不管有没有文字,都是主要的骨头。当时的小屯人认为文字不是刻上去的,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并且说卖字不容易,只需要从药店刮字就可以了。李成收集龙骨,卖给药店,每斤赚六便士。
小屯村民发现1899前的甲骨文。当然,这个发现是一般的发现,不是科学的发现。古玩商聚集在小屯购买甲骨文,在北京等地转卖。1899年,王亲自鉴定甲骨,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搜索和研究。从此,殷墟甲骨文被世人所认识和重视。
早期甲骨文的收集与流散
自从王于1899年在殷墟发现甲骨文后,国内一些学者开始购买藏文。王不仅是甲骨文的发现者,也是第一个购买和收藏甲骨的学者。1899年秋,他从古董商范手里买了12件。1900春,从范处购得800余件。同年,古董商赵之斋也将数百块甲骨卖给了王。到王殉难时,分三批购买甲骨1500块。王收藏的甲骨,大部分由儿子王汉夫转卖给刘鹗,也有一部分给了天津薛鑫书院。
1899年秋,范将王命名为“龟版”的甲骨拿到天津贩卖。
殷墟及墓葬分布示意图
王翔(1876 ~ 1965),本名,有钗房数,孟原来买了五六百片左右。后来,王翔在北京和天津买了四千多块甲骨。王翔购买藏文甲骨一波三折,表现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在保存祖国文化瑰宝方面的高尚品质。
根据董作斌、胡厚宣编著的甲骨年表,当时购买甲骨的人是有的。段方是清朝的政府官员,从官员到巡抚。1899年,古董商范为段方买古董,在安阳看到甲骨文,于是买了几件送给段方,段方很高兴,每字付了225元。因此,范想尽办法把它买下来。
刘鹗,字铁云,江苏丹徒人。晚年写了小说《老残游记》。他从王的儿子王汉夫那里买了一千多片。定海方300多片。古董商赵之斋在山东河北河南给他买了三千多块。刘鹗派他的三儿子大士绅到河南买了一千多片。刘鹗购买了5000多块甲骨。
罗振宇(1866 ~ 1940),一字叔,一字叔云,本名,晚年被称为老人。祖籍浙江上虞,江苏淮安人。罗振玉在刘鄂做过家庭教师,1901年,罗振玉在上海刘鄂开始看到甲骨文的墨书,惊叹其“为汉以来儒家所未见,如(开)、杜(林)、杨(男)、徐(谨)等”,并劝刘编《铁云隐龟》出版,亲自协助出版为序。这是罗振玉与殷墟甲骨文密切关系的开端。当时,罗振宇认为尽可能多地收集出土甲骨刻不容缓。他在《殷墟书·序》中说:“存宝者皆有,骨古易碎,言易毁...不去搜索它们,就会被发掘出来,也就是绝灭期,所见未传,你的考证和解读就可以自信了。因此,
从1906开始,罗振宇亲自开始收集甲骨。首先,我通过古董商购买甲骨文。在知道甲骨真正出土地点在安阳小屯后,他于1910派人到小屯“全力购买,一岁所得差不多一万多”。1911年,“我命弟子敬振昌、妹夫范恒斋赵昌在绵阳采挖,收入又翻了一倍。”1915年亲自到安阳小屯实地考察。罗振宇通过1928广泛收集了三万多块甲骨。他的甲骨收藏不仅超过了其他人,而且有许多佳作。另外,罗振宇收藏甲骨,“与古董的做法略有不同。他不仅收藏有文字的骨片,还注意收藏与骨片同时出土的各种器物。”
据学者统计,从1899年到1928年的30年间,各家收藏的甲骨数量分别为:
王约1500粒。
王翔和孟有大约4500片。
刘鄂大概有5000片。
罗振宇有3万片左右。
其他家庭有4000片左右。
在国内学者致力于搜集殷墟甲骨文的同时,一些欧美国家和日本人利用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也染指了甲骨文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购买、非法倒卖或运往国外,使许多甲骨流散国外。
最早在殷墟采集甲骨文的外国人是山东威县美国长老会传教士法莲(1862 ~ 1914)和山东青州英国浸信会传教士Ku守陵(1859 ~ 1922)。1903年,两人合伙从古董商手中购买了大量甲骨,并将其中的400块倒卖给英国人在上海主办的亚洲文学馆,从中牟取暴利。1904从古董商那里买了大量的甲骨文。1906之后,大量甲骨被转卖到普林斯顿大学、卡内基博物馆、苏格兰皇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费文德博物馆等单位。
1908年,英国驻天津总领事张进(1854 ~ 1952)在山东等地购买甲骨。
1909年,德国人威尔特在山东青岛私自购买了711块甲骨,这些甲骨被流散到德国柏林的民间博物馆。魏礼贤(1873 ~ 1930)买了72件,卖给了瑞士的巴嫂民俗展览馆。
安阳加拿大长老会牧师明义士(1885 ~ 1957)从1914开始调查殷墟甲骨文的采集工作。在外国人中,明义士私下购买的甲骨最多。1917他声称收集了五万块甲骨。后来,他把小屯村出土的甲骨都买了下来。事实上,他买了五万多块甲骨。其中一些被非法运往国外,一些被埋在济南齐鲁大学一个教师住宅的地下室里。1952年,开展“三反”运动时,英国人林森(字阳山)交代了这件事。出土古物140余箱,其中甲骨8080件,其中有文字的3668件。此外,还有2369件南京博物院藏品和20364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未运往中国。据说明义士购买的甲骨在军阀混战中部分被毁,具体数字不详。
日本人林太普从1905年开始收集甲骨,1918年到安阳殷墟了解出土甲骨等器物,并私下购买。三井物语、河井路泉、堂前钟松等人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一批甲骨。
据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的统计,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流散国外:日本12443件,加拿大7802件,英国3355件,美国1882件,联邦德国715件,苏联199件,美国100件12国家和地区* * *收藏26700件。殷墟出土的其余甲骨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