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脉点滴
今天和同事聊天,同事又说起了输液致死的事件。两起事件的当事人都是某市农村人。
张今年60多岁,儿子是某市交通大队副大队长。除了高血压,我没有其他疾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都流行给高血压患者打点滴,说是可以疏通脑血管,预防中风。也正是这种思路,张告诉儿子,他也想做疏通脑血管、预防脑的中药,于是儿子找了市人民医院最好的西医专家,给他父亲开了疏通脑血管的药。张输血后头痛呕吐,问专家是怎么回事?专家说这是正常现象,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反应。没有反应的时候就好了,所以不会中风。明天继续输就是了。第二天,张某继续输专家开的药,但还没输完药,张某就呼吸微弱,经抢救无效死亡。
某市乡下人王某因腹痛、呕吐在某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虽然用西医的各种先进设备检查,也没有发现大问题,就住院输液治疗。输液3天后,所有症状基本消除。医生说再输液1天就可以出院了。第四天输液还没输完,王就不行了。护士见王不行了,马上把输液瓶拿掉了。
对于张输液后死亡的赔偿问题,医院和患者家属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医生说王的死因是心脏骤停,属于正常死亡,与医院无关!
为高血压患者定期输注血管预防中风,是西医故意编造的谎言,有害无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有人知道高血压是怎么形成的吗?没有从中医角度具体分析,但有一个事实不能否认?即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必须是脆性的,弹性弱,否则不可能产生高血压。人类高血压的形成和吹气球是一样的。当两个大小相同、弹性不同的气球用相同的气压吹时,弹性好的气球较大,气球壁上的压力较小,弹性弱的气球较小,气球壁上的压力较强。人类高血压的形成和吹气球几乎一模一样。所以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弹性肯定是弱的,脆性肯定是大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断裂。高血压患者容易脑出血,也是这个原因。对于一个血管脆性很大的患者来说,血管的突然扩张难道不是有意加速血管的破裂吗?既然血管扩张会导致血管破裂,那么西医提倡通过输液扩张脑血管来预防中风,难道不是谬误和异端吗?希望高血压患者不要听信这样的歪理邪说,无畏牺牲!西医编的谎言就是一把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张的死,完全是听信西医的歪理邪说造成的。目前,相信西医每年定期输血管预防中风的人不在少数。由此推断,张不是第一个因高血压输液而死亡的人,也绝不是最后一个人。只要这种扩张脑血管预防中风的错误理论存在,有人相信,就会有受害者。
高血压患者预防中风的最佳方法是服用中药,培养正气,加强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加血管弹性,降低和恢复血压。其他服用西药降低血压的治疗方法不可取。每年定期输液扩张脑血管预防中风就更不对了。
王的死亡,医院应负直接责任,应属医疗事故。用医生的话来说就是心脏骤停导致的。如果是正常死亡就把病人家属送走是不负责任的!同时,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老百姓的无知和无奈!不知道是不是保留了事发时输液用药的证据,让护士拿起了输液瓶和病历。真的很无知,但是很无奈。普通人的死,谁来主持正义?
关于输液:
(1)发热反应
1.致病性发热是一种常见的输血反应,常因输入热原(热原、死菌、游离菌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污染而引起;由于消毒和储存不良导致输入液体变质;是输液管表面附着的硫化物造成的。
2.症状主要有畏寒、畏寒、发热(轻度发热常在38℃左右,重度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搏加快、全身乏力等症状。
3.预防和控制方法
(1)反应轻微者可减慢输液速度,并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子或赠送热水袋)。严重者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穴、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热原处理。
(2)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1.原因是滴速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量剧增,心脏负担过重。
2.症状患者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嗽有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可从口鼻喷出稀痰,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预防和控制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液体输入量不宜过多。特别注意心脏病患者、老人和儿童。
(2)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坐直,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遵医嘱放松血管,平喘,强心。
(4)高流量吸氧,用20%-30%酒精湿化湿化瓶中的水,以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内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5)如有必要,应依次用止血带绑住四肢(每5-10分钟依次放松四肢,可有效减少血液回流心脏的量)。症状缓解后,应逐渐解除止血带。
(3)静脉炎
1.原因:局部静脉壁化学性炎症反应是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强刺激性塑料管时间过长所致;也可因输液时无菌操作不严造成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表现为沿静脉呈串珠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痛,有时伴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
3.预防和治疗方法基于避免感染和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的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可的松等,应用前应充分稀释,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热湿包扎。
(3)外用中药,或如意黄金散,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仪照射,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
(4)空气栓塞
1.原因是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密,有渗漏;加压输液和输血都有气体栓塞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然后到右心室。如果空气量少,会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弥散到肺小动脉,最后到达毛细血管,造成的伤害就小。如果空气量大,空气会堵塞右心室内动脉的入口,使血液无法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造成严重缺氧而导致死亡。
2.有症状的患者感觉胸部异常不适,奄奄一息,然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显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改变。
3.预防和控制方法
(1)在输液过程中,必须排出空气。如果需要加压输液,护士应密切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变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保持头低脚高。这个姿势可以增加吸气时胸腔内的压力,从而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位可以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下部,气泡会在右心室尖部向上漂移,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的跳动,空气混合成气泡,少量进入肺动脉。
(3)吸氧
(4)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患者呼气或要求患者屏气时进行,以防吸入空气,保留硅胶管或更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都不能使硅胶管管腔与大气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