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变化与剂量

中药的配伍变化和剂量在中药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药物的配伍变化很多,处方中药物的配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药物的剂量和疗效也有很大关系。下面详细介绍中药配伍变化与用量的关系。

1,中药配伍的变化。

比如麻黄,本来就是止汗药,但如果用了适量的石膏,就可以降低其止汗效果,发挥其宣肺平喘、宣肺利湿的作用。荆芥为解表药,若与防风、紫苏叶配伍,则为辛温解表药;若与薄荷、菊花配伍,则为辛凉解表之药。防风可治头痛,若与白芷配伍,冶炼前更易治头痛,若与羌活配伍,则更易治双侧头痛。如黄连合肉桂可治心肾不和引起的失眠,半夏合糯米可治胃不和引起的失眠。处方的组织往往通过添加或减少一种或两种草药来增强。如四味补气汤(原名四君子汤:肾俞,曹玲,曹操)是健脾益气的方剂,但脾运化功能差的人容易胸闷胃胀。末代名医钱乙在此方中加入陈皮,以理气平衡中焦,纠正其副作用,成为临床常用名方。又如补中益气汤的动物实验,证明升麻和柴胡对方中其他药物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能增强这些药物的作用强度,特别是在肠蠕动方面。如果去掉这两种药,这个方子对肠道蠕动的作用就会减弱。如果单独使用这两种药物,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也有人对茵陈蒿汤做过动物实验,发现三药分开时没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茵陈、栀子、大黄(即茵陈汤)合用时,胆汁排泄量才大大增加,排泄量和质同时增加,可见药物的配伍变化非常重要。

2.药物的剂量和疗效也有很大关系。

比如桂枝汤中,如果桂枝和白芍的用量相等,就会有补益养生、舒筋活络的功效。桂枝芍药汤里,芍药的用量是桂枝的两倍,是治太阳病,化为太阴,从而在腹满时引起腹痛的方剂。小建中汤中白芍的用量是桂枝的两倍,并配以麦芽糖,是温胃止痛的方剂。再如清瘟败毒饮原方,写明“生石膏62-82,生石膏22-42,生石膏8-122,生石膏6-122,中国三钱5-5,大黄2-4,生石膏2-4,生石膏1-1.5。还指出“六脉重细,用大剂量,而重脉算,即用中剂量,浮脉大,用小剂量。“可见,剂量的变化在处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药物的剂量还与年龄、体重、疾病和病原体的衰退、身体的强弱、气候的冷暖等密切相关。如果不重视临床用药中的配伍变化和主次变化,即使立法和处方的总原则基本正确,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