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钾中药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的肌肉不能有效地将血液从心脏排出,导致全身各器官缺血、充血和器官功能障碍。这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肌本身的病变,如心肌梗死。心肌梗塞时,心脏部分肌肉坏死,无法收缩。这时心脏就失去了“供血”的功能。其他疾病,如长期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最典型的表现是运动后心慌气短。正常人走3-5层楼梯,会感觉心跳加快,会有一点喘息的感觉。他们休息一会儿就会好的。但是心力衰竭患者不是这样的。走了几段楼梯,就觉得气短得厉害,心脏好像要跳出喉咙,即使休息了20-30分钟,还是觉得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心跳越来越快。病情加重的人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时呼吸急促,医学上称之为“劳力性呼吸困难”。
有些心衰患者晚上睡觉会突然惊醒,感觉呼吸不够,呼吸困难。他们需要立即坐起来喘口气,这样他们就会逐渐好转。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重症患者需要整夜坐在床上,医学上称之为“喘口气”。
以上几种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常见表现。右心衰竭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充血。最典型的症状是水肿,通常发生在下垂部位。经常可以看到患者的下肢水肿。而且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水肿的部位也在发展。部分心力衰竭患者无明显水肿,主要是消化系统充血,如消化不良、腹胀、肝肿大等。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泵出与静脉回流和机体组织代谢相称的血液供应。常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使心脏的排血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脏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病、细菌毒素、急性肺梗死、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部疾病都可以引起心脏病并产生心力衰竭。妊娠、疲劳、快速静脉输液等。会增加患病心脏的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乏力、疲乏、呼吸困难,开始为乏力性呼吸困难,最终演变为静息时呼吸困难,只能坐起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见于睡眠中,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喘息。特别严重的呼吸困难可演变为急性肺水肿伴严重哮喘、坐位呼吸、极度焦虑、咳出含泡沫的粘液痰(典型为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等肺郁症状。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扩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少尿、夜尿、饮水与排尿分离等。主要体征为肺底部或全肺湿罗音,肺动脉瓣二音亢进,律动、脉交替,肝肿大,肝、颈反流阳性。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左心室或左心房增大。实验室检查显示左心衰竭时,漂浮导管测得的臂舌时间延长,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增高。右心衰竭使臂和肺时间延长,静脉压显著增加。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基本原理仍缺乏清晰全面的认识。左心衰竭多由左心损伤、超负荷、阻力增加引起;右心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左心衰竭引起的肺阻塞性充血和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很少单独发生。
左心衰竭的主要诊断依据是在通常可引起左心衰竭的心脏病基础上,发现上述特殊的肺阻塞性充血症状和体征。胸部x光检查和功能测定有助于诊断。
心力衰竭的病因治疗包括基础心脏病的治疗及其诱发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心力衰竭本身症状的一般治疗应从降低心脏负荷、增加心输出量、控制体内钠和水等方面考虑。
本病属于中医心悸、水肿、喘证、痰饮范畴。一般分为心肾气虚、阳虚、气阳两虚或心肾阴虚、阴阳两虚等。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导致因缺乏营养而心悸怔忡,或因阳虚而不能饮水,从而出现因饮水引起的休克和哮喘而咯血的症状,或因饮水溢出而水肿。气虚阳弱可引起血液循环衰弱,痰瘀交结,出现紫绀、肝肿大。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症状,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似。根据对我国50家医院病历的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仅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说明预后严重。
1.什么是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又称心功能不全,是指在中度静脉反流的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导致周围组织灌注不足,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充血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力衰竭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心力衰竭;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收缩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和舒张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
2.心力衰竭的原因是什么?
1.)心肌疾病如急性广泛心肌梗塞、扩张型心肌病、弥漫性心肌炎、克山病等。
2.)心脏超负荷
①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等心脏后负荷(收缩压超负荷)。
②心脏前负荷(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重,如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快速静脉补液、左向右分流。
③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如心室肥厚、心肌缺血、陈旧性心肌梗死、室壁瘤、心肌淀粉样变、糖尿病、心肌炎等。
④机械性心室充盈梗阻如二尖瓣狭窄、三尖瓣狭窄、急性心脏压塞、缩窄性心包炎、限制性心肌病。
⑤高动力循环如甲亢、严重贫血、动静脉瘘、脚气等。
3.什么情况下容易诱发心力衰竭?
1)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2)身体超负荷或情绪激动;
3)钠摄入过多;
4)严重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
5)反复肺栓塞;
6)妊娠分娩,贫血、甲亢加重;
7)大量快速静脉输液;
8)风湿性、病毒性或中毒性心肌炎;
9)抑制心肌收缩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和维拉帕米,或洋地黄中毒;
10)严重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钙血症或低钙血症;
4.左心衰竭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肺淤血和肺水肿,主要表现为(1)呼吸困难:
①疲劳性呼吸困难;
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③坐位呼吸;
④心源性哮喘;
(2)体征:飞奔节律、交替脉搏、肺部罗音;
5.右心衰竭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主要是因为全身静脉淤血。
(1)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痛;
(2)颈静脉扩张,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3)肝脏大而嫩,硬度适中,边缘圆钝;
(4)平卧时腰骶部出现水肿,尤其是踝部和下肢水肿;
(5)腹水和胸水;
6.完全心力衰竭有哪些表现?
左心衰和右心衰临床表现均有,但可一侧占优势。
7.心脏功能状态分类
采用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方案: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无心力衰竭症状;
ⅱ级: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在日常活动和工作中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稍有活动就出现症状。
ⅳ级:所有体力活动受限,休息时仍有症状;
8.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1)预防初期心肌损伤,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降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风险。
2)预防进一步的心肌损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积极溶栓或PTCA可预防有效再灌注心肌节段的缺血性损伤,从而降低死亡率和心力衰竭的风险。此外,临床试验证明,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再梗死或死亡的风险,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患者。
3)防止心肌损伤后恶化。
现有的左心室功能障碍,无论是否伴有症状,通过使用ACEI制剂都可以防止发展为严重心力衰竭的风险。
9.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有哪些?
1)去除或减轻基本病因;
2)去除诱发因素:控制感染,纠正心律失常,(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等。);
4)改善生活方式,降低新发心脏损害的风险,如戒烟戒酒、减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低盐低脂饮食等。严重者应限制水分摄入,每天及早检测水潴留,并进行适当运动,避免感冒。
■心力衰竭的饮食疗法
(1)限制钠盐的摄入:为了预防和减轻水肿,应根据病情选择低盐、无盐、低钠饮食。低盐是做饭时用盐2克/天;盐含有391毫克/克钠,或相当于10毫升酱油。1天的副食含钠量应小于1500mg。无盐:即烹饪时不加盐和酱油,全神副食钠含量小于70/ mg。低钠是指使用除烹饪外钠含量低于100 mg%的食物,不加盐和酱油。全神副食钠含量小于500毫克。为了预防低钠血症综合征,利尿量大时应适当增加食盐量。
(2)限制水的摄入: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水潴留主要继发于钠潴留。当体内留存7克氯化钠时,必须留存65438±0升水,才能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因此,在采用低钠饮食时,没有必要严格限制水的摄入量。事实上,液体的摄入可以促进排尿,减少皮下水肿。国外学者认为,在严格限制钠盐摄入的同时,每天摄入2000 ~ 3000 ml的水,与每天摄入1500 ml相比,可以增加钠和水的净排出量,但超过3000 ml就不能增加钠和水的净排出量。考虑到这种情况,增加过多的液体摄入会增加循环负担。因此,国内学者主张一般患者的液体摄入限量为每天1000 ~ 1500 ml(夏季2000 ~ 3000 ml),但应根据病情和个人习惯有所不同。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排水能力下降,在服用低钠饮食的同时,需要适当控制水的摄入,否则可能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这是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诱因之一。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宜将液体摄入量限制在500 ~ 1000 ml,并采取药物治疗。
(3)钾摄入:如上所述,钾失衡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缺钾在临床上最常见,主要是由于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欲不振、吸收不良等。);额外损失(如呕吐、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肾脏丢失(如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代谢性碱中毒、利尿剂治疗)和其他情况(如肠外营养、透析等。).缺钾可引起肠麻痹、严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并容易诱发洋地黄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应鼓励长期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多吃含钾量高的食物和水果,如香蕉、橙子、大枣、木瓜等。必要时应补钾,或与保钾利尿剂合用排钾,或与含钾量高的利尿中草药合用,如金钱草、紫花苜蓿、木通、夏枯草、牛膝、玉米须、鱼腥草、茯苓等。
另一方面,当钾的排泄低于摄入时,可发生高钾血症,可见于严重的心力衰竭,或伴有肾功能不全和不小心使用保钾利尿剂。轻度患者对控制饮食中的钾和钠以及停止使用保钾利尿剂反应良好。中度或重度高钾血症应立即用药物治疗。
(4)热能和蛋白质不宜过高。一般来说,不需要太严格的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日1g,每日50-70g即可。但心力衰竭严重时,应减少蛋白质的供应,每日0.8g即可..蛋白质的特殊动力作用可能会增加心脏的额外能量需求,提高机体的代谢率,因此应不同程度地加以限制。众所周知,肥胖对循环或呼吸都是不利的,尤其是发生心力衰竭时,因为它会引起膈肌抬高、肺容积减少和心脏位置改变,从而成为更严重的因素。此外,肥胖还会增加心脏本身的负担,因此宜采用低热量饮食,使患者的净体重维持在正常或略低的水平。而且低热量的饮食会减少身体的耗氧量,从而减轻心脏的工作负荷。
(5)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供给量为(300g ~ 350g)/天,因为容易消化,在胃中停留时间短,能迅速排空,可减少胃胀对心脏的压迫。宜选择含淀粉和多糖的食物,避免过多的蔗糖和甜点,以防止胀气、肥胖和甘油三酯增加。
(6)限制脂肪:肥胖者要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入,宜为(40g ~ 60g)/天。因为脂肪产生的热能很高,不利于消化,长时间停留在胃里,使胃很饱,不舒服;脂肪过多会抑制胃酸分泌,影响消化;并且可以环绕心脏并挤压心肌;或者腹部脂肪过多使横膈膜上升,压迫心脏,感觉臃肿不适。
(7)补充维生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食欲差,低钠饮食缺乏风味,故饮食中应富含各种维生素,如新鲜蔬菜、绿叶蔬菜汁、山楂、鲜枣、草莓、香蕉、橙子等。必要时应口服补充维生素B和C。维生素B1缺乏会导致脚气病心脏病,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输出量。叶酸缺乏会导致心脏增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8)电解质平衡: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是钾的失衡。低钾血症可因摄入不足、丢失增加或利尿剂治疗而发生,引起肠麻痹、心律失常、洋地黄中毒等。此时应食用含钾量高的食物,如香菇、紫菜、荸荠、红枣、香菜、香椿、菠菜、苋菜、香蕉、谷类等。如果因肾功能不全而出现高钾血症,应选择钾含量低的食物。钙与心肌收缩力密切相关。高钙可引起早搏和室性异位收缩,低钙可减弱心肌收缩力,因此维持钙平衡在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镁可以帮助心肌细胞从心脏释放有毒物质,并帮助维持正常的节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由于摄入不足、利尿剂等药物,镁浓度可降低。如不及时纠正,可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诱发洋地黄中毒。增加镁的摄入量有利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