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屈原和他的事迹?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纪念屈原,此说源于南朝梁朝吴郡《续齐之和》的记载和北周《荆楚纪年》的记载。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河自尽了。死后为龙所困,天下哀悼。他每天都往水里扔五色的丝绸粽子来驱赶恶龙。也有人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立即划船施救,一路到了洞庭湖,却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当时下着雨,湖上的船都聚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博士时,又冒雨出门,冲进了茫茫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在江河上划船,后来逐渐发展成龙舟比赛。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似乎都与纪念屈原有关,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盛传是屈原。楚江空空如也,不能直洗,真是可笑。”

欢迎来到陶神,这是来自东汉的曹娥碑。曹娥,东汉上虞人。她的父亲在河里淹死了,几天都没有看到她的尸体。那时,孝顺的女儿曹娥只有十四岁,日夜在河边哭泣。17天后,他也在5月5日投河自尽,5天后捞出父亲的尸体。春秋时期,吴国忠臣伍子胥冤死后,成了沈涛,天下哀悼,祭祀,于是有了端午节。

端午节,这个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节考试与端午节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龙”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主要原因是:(1)吃粽子和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都与龙有关。粽子扔进水里经常被蚊子和龙偷走,而赛龙舟。(2)人种穿越与古代吴越的关系尤为深厚,除此之外,吴越人还有不断纹身以“形似龙”的习俗。(3)五月初五用“彩丝扎臂”的古代民俗,应该是“如龙”纹身习俗的遗迹。

倒霉日,在先秦时代,一般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倒霉日。据《礼记》记载,端午节起源于周朝的兰花浴。《吕氏春秋》中的《仲夏》规定,人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郑潇》记载:“此日贮药以除毒气。”《大戴礼》中记载“畜兰是五月五日洗澡”,还有很多传说认为重五是洗澡驱邪的忌日。《史记·孟尝君列传》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诞生于5月5日。他的父亲要求母亲不要生他,认为“五月生的孩子,比一家人还长,对父母不利。”《风俗通》失传,“相传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作者王充也有描述:“正月、五月为忌;正月五月杀父杀母,不可。”东晋大将王镇恶,生于五月初五,祖父赐名“镇邪”。赵霁,宋徽宗出生于五月初五,从小被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将五月初五视为恶日是一种普遍现象。可见,自先秦以来,这一天就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这样,这一天插菖蒲、艾叶驱鬼,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避疫,也就顺理成章了。

关于夏季至日,持此观点的刘德谦在《端午节》中提出了三个主要原因和一个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趣谈:(1)权威著作《荆楚隋记》中并未提及五月初五吃粽子的节日习俗,而是在《夏季至日》中写的。至于杜菁,隋代杜太清的《玉烛集》将其列为夏季至日上的娱乐活动,可见并不一定是为了打捞投江的大诗人屈原。(2)端午节习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踩百草”、“斗百草”、“采药”,与屈原无关。(3)《季华礼》中对端午节的第一种解释是:“阳光普照,端午在仲夏,故又可称为仲夏节。因此,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是夏季的至日。争议颇多,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杰出的人格和艺术,人们愿意把这个纪念日归功于他。

纪念女词人秋瑾:秋瑞熊,号建湖夏,小顾,浙江绍兴人,自幼善作诗、词、歌、赋,爱好骑术、剑术。她被称为木兰和秦良玉。28岁参加革命,影响很大。策划起义时被清兵逮捕,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宣恒口英勇牺牲。后人为了赞美她的诗歌,悼念她的英勇事迹,便与诗人节合并纪念她,将诗人节定为端午节,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约前340 ~约前278年),汉族,人,字弥姓屈;而云名既然是正则,灵字就是偶。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先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开创了“楚辞”的文体(即“辞赋”的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李家兴》、《九章》、《九歌》和《田文》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的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编纂的《楚辞》。本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包括《离骚》一首,九歌十一首(东皇太乙、云中举、、项夫人、、邵思明、、河伯、、国丧、礼魂)九章。

屈原早年曾受楚怀王信任,在三闾当过左图和医生。他经常与楚怀王讨论国事,参与制定法律,主张制定明确的法度,任用人才,任用人才,改革政治,联合秦国。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要联合齐国,* * *要抗衡秦国。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的国力增强了。然而,由于屈原自身诚实坦率的性格以及他人的诽谤和排斥,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缔结黄刺联盟,但楚国却完全拥抱了秦国。屈原也被楚怀王驱逐出郢都,流放到北汉。屈原被驱逐出杜英。流放期间,屈原感到苦闷,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楚的眷恋和为国为民的热情。他的作品,华丽的文字,奇特的想象,新颖的比喻,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国大将南征无功,破郧都。屈原在绝望和愤慨之下,把一块大石头扔进了汨罗江,死了。传说当地人扔粽子喂鱼是为了防止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后来逐渐形成了一种仪式。从现在开始,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维会通过决议,认定屈原为当年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注1:

近日,湖南省汉寿县屈原学会提交的《屈原故里汉寿说》研究成果通过鉴定。在认真阅读了报道材料和出土文物介绍后,我们前往汉寿县苍岗古镇进行了实地考察。大量的屈原遗物和出土文物以及与屈原作品相关的描述证实了人们不得不感到屈原的故乡很可能在汉寿,至少“屈原故里在汉寿”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理有据的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