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检测保险公司

知道保险是什么,知道保险:保险+基因,保险不再只是为了弥补危险。南方财富网边肖为您提供最新的相关信息查询。

7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肿瘤发病率为235/65438+万,其中肺癌和乳腺癌分别居男女首位。无独有偶,前一天,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宣布与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华大基因合作,打造国内首个互联网基因检测保险计划——知乎保险。

这是中国保险行业和基因行业第一次真正的“联姻”。旨在利用互联网保险和基因检测技术,为用户提供全新的健康管理方案,实现互联网保险和基因的1+1。显然,该计划超越了过去消费者对保险的理解。保险不再只是被动冰冷的风险补偿,而是一整套积极温暖的保障服务。

以生物技术闻名的华大基因,是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也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的承担者。BGI首席科学家李颖睿表示,通过此次合作,BGI非常希望在现实中验证互联网保险与基因技术的跨界合作模式。记者清楚地记得,一年前,华大基因创始人王坚在贵阳“大数据国际年会”上说,通过对不同人群的基因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得到致病基因的特征进行预防,从而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出生缺陷等疾病的发生。

据了解,检测基因往往需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在国外是比较天价的,市面上很多基因检测都想做到高大全,但李英瑞认为,现阶段,那些基因检测在大众认知、实用性、接受度等方面可能都不太合适。

在李英瑞看来,基因对人的生老病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基因检测倾向于预测或预防,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基因检测实际上是对个人健康的一种投资,可以降低疾病的风险。

据李英瑞介绍,这份乳腺癌基因检测的合作保险计划,以国内外报道的乳腺癌权威文献为基础,结合中国国家基因库独有的数万中国人群基础数据,筛选出与乳腺癌高度相关的8个基因***21位点进行检测,通过严谨科学的数学模型计算和信息分析解读,明确风险。通过基因检测,客户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并通过报告中的健康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如果检测结果提示高、中风险人群,从遗传背景来看,终身乳腺癌的概率会明显增加,尤其需要改变诱发该病的环境因素,如遵循知识型保险计划提供的体检和健康管理指导。

众安保险首席执行官陈进表示:“过去,保险是对风险的一种补偿,但技术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开发未来的潜力,提前检测我们的身体。”他特别强调,有人认为技术可能会降低整个保险的规模,因为风险发生的概率很小。这是一个比较狭隘的想法。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整个保险服务的价值链将大大延伸,使传统保险在互联网时代向前迈进一大步。

“如果‘互联网+’是一个简单的混搭,那它真的没有多大意义。‘互联网+’其实应该利用互联网的一些平台、理念、技术,甚至与新兴产业相结合,让这些东西更贴近用户,发挥作用。这个说起来容易,但是要真正做到,会面临非常大的考验。”陈进说。

基因作为人类的密码,涉及个人隐私,与保险的结合并不顺利。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徐贤说:“有些人反对基因与保险的结合。目前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人人生而平等,如果携带不良基因,会在保险定价上受到歧视,这是不允许的;第二,美国认为保险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如果检测出基因,就会剥夺他的基本需求,违背人性;第三,人对自己的基因有隐私权。每个投保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是否知道基因是什么,是否愿意让保险公司掌握自己基因的数据。”

对此,李英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大数据支撑的信息社会来说,知道更多的信息实现信息对称,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关键是能不能设计一个好的模型,让大家都享受到信息对称。这是我们在探索基因与保险真正结合的过程中需要回答的问题。”

陈进认为,美国官方立法禁止保险公司将基因检测结果用于保险定价。这是因为保险公司从一开始就犯了错误,把基因检测当成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对有致病基因的人拒保。这必然会导致基因的歧视性定价,引发舆论问题。“目前在中国,监管部门还没有就此事立法。如果保险公司自掘坟墓,无疑是可耻的。在设计这款产品时,我们做出了严肃的承诺,基于乳腺癌的平均发病率。无论检测结果如何,如果客户以后再次购买我们的相关产品,我们绝不会提高以后的溢价率,也不会对客户进行任何拒签操作。”

对于隐私保护,众安保险和华大基因将提供三道屏障,确保隐私安全。除了保障客户的知情权,在样品提取检测报告出来后的3个月内,样品会被全部销毁。

延伸阅读:如何买保险,哪个好,教你如何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