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花叶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发生危害:冬燕麦品种昆西红燕麦于1943在美国农业试验田发病,同一块地发病4年。阿姆斯特朗和阿特金森(1944)3月在美国卡诺拉的品种试验地发现燕麦花叶病。Atkinson(1945)和McKinney(1946)在美国从燕麦中分离出致病病毒,称为源分离物。综艺园将减产50%左右。在重病土壤种植的抗病品种产量降低25% ~ 50%左右,最感病的品种往往不能收获。

传播方式:机械传播困难(潜伏期11 ~ 70天),媒介传播,种子不传播。

病毒传播载体:主要的天然载体是禾谷多粘菌(Panizo,1975)。干燥不影响病土的传染性,燕麦的媒介侵染和病毒侵染的适宜温度范围(约土壤温度15 ~ 18℃,15℃适宜侵染,18℃较适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用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的根接种可引起疾病并产生花叶病,而用没有休眠孢子的根的相同植物接种不产生花叶病。潜伏期为35 ~ 60天。

幼苗到植物的传播:燕麦种子不会传播。

自然寄主:燕麦。(燕麦、野燕麦、野燕麦)。

人工接种侵染植株:汁液接种仅侵染燕麦植株8种,21品种,如燕麦、燕麦、燕麦。它不感染小麦(据报道感染密歇根琥珀小麦,但后来未证实)、黑麦、玉米、水稻和其他科的73种植物。

病害防治:最感病的品种有Tech C.I.947、Stanton C.I.3855、Mustang C.I.4660和Fulwin Composite Sel。C.I.6993(托勒&:赫伯特,1963).大多数抗病品种来自抗病资源Fulghum C.I.699,包括Ballard C.I.6980、Arlington C.I.4657、Excel C.I.7603和Early Ballard C.I.7622 (Coffman等,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