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鸡散可以改成汤剂吗?
乌鸡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麻黄、桂枝、白芍、当归、川芎、干姜、枳壳、桔梗、白芷等15味药组成。加姜加葱看似复杂,但中药复方的功效不能孤立地从单味药来看,要从合理配伍后的综合协同药理作用来看。
如本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为健脾化湿、消食化积的魏萍粉;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为治痰第二陈汤。归脊汤治疗太阳表证:还有治痰的桂苓疏肝汤;苓降术甘汤与肾病;有四物汤去地黄,有活血调经的作用;麻黄、桂枝发表散寒;姜、桂、支、朴文理为气滞;陈皮、半夏、麻黄、桔梗宣肺化痰;大麻、肉桂、干姜、白芍、桂枝、甘草有“徐明汤”之意。
综合方剂,结构严谨,实际上是上述名方的综合复方。根据各方药的作用,本方既能治疗寒、食、气、血、痰五邪郁结,又能治疗表里、脏腑、经络的寒湿阴邪。
目前国内外妇儿多用于脾胃虚寒、腹痛、痰阻胸膈、呕吐恶心;外感风寒湿、内伤风寒、心闷、头隐隐痛、肩背紧、四肢懒动、寒热交结、饮食不节;而且女方血气不调,心口疼,月经不调,或者关不了方子。若寒气奔袭,脘腹胁腹胀满刺痛,恶心呕吐,泻下清谷,痢疾腹痛,加炖姜三片,盐少许;伤寒,头痛,身痛,恶寒发热,颈后强痛,加葱白三寸,豆豉七片;但如果觉得忽冷忽热,或者身体不是很热,四肢着急,或者手脚冰凉,就加七片炒吴茱萸片和少许盐;寒热不调,咳喘满,大枣增多;女人难产的时候,加醋随便吃。笔者在国内外妇儿门诊使用过,每次都有奇效。
一、肠胃感冒
牟伟,男,43岁,工人,1998年7月2日。患者寒战发热3天,体温38.6℃,少汗,神疲乏力,四肢酸痛,头晕疼痛,全身呕吐,轻微咳嗽,饮食差,腹胀疼痛,一日三四次便溏,小便短赤,舌苔白腻,脉滑。该证属暑湿侵袭、卫表郁结、胃肠不和之证,治疗以祛暑湿、和中运脾为主。药方:乌鸡散加鸡苏散。吃了药1,就会出汗出热,减少感冒。腹胀依旧,口淡而闷。原方子是去鸡粉,加陈皮6g。再服两剂,症状全消,病变痊愈。按:胃肠感冒多见于夏秋季,主要症状为表里不一,中焦脾胃功能失调。治疗重在解表祛湿,活动脾胃。乌鸡散能温表里,行气除湿,在治疗本病上有多种功效。为了加强解表的功能,每次都加入鸡粉、豆卷等。
二、急性肠胃炎
刘,男,5岁,2000年8月3日首次确诊。前一天,患儿出现腹痛、肠鸣、恶心呕吐、水样便,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重、舌淡、苔白腻、脉浮。证属外感风寒,内伤引寒,脾阳受困。治疗宜解表湿,温中散寒,理气和胃。肉桂乌鸡散(下背)2g处方。水煎服,每日一剂。吃了两剂,症状都好了。按:此例急性肠胃炎是饮食不慎,外感风寒所致。方中有解表散寒,健脾祛湿,行气和胃,止痛急,加肉桂温中止痛,能解表散寒,润泽行气,故诸症皆消。
第三,慢性肾炎
兰,女,12岁,学生。患慢性肾小球肾炎两年多,肾穿刺病理类型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经中西医治疗仍未完全缓解。3月1995,18,诊断为轻度水肿,腰酸背痛,虚风,舌胖,苔白湿,脉缓弱。尿RT: Pro (++),RBC(++),24小时尿蛋白定量1.8g/L,血清ALB 36g/L .辨证为中阳不足,寒湿内陷。给乌鸡散原方,炼蜜为丸,每日两次,每次10g,连续服用。一个月尿检两次。最初的水肿、腰痛减轻,一个月后尿蛋白开始转阴,症状消失。为了巩固疗效,继续顶。告知继续服用一个月,随访未发现复发。总的来说,慢性肾病一方面表现为肺脾肾虚,另一方面在病理上表现为风邪、水湿、湿热、血瘀、痰浊、湿浊。慢性肾脏病(CKD)由于慢性疾病或反复发作,常表现为虚实、寒热并存。故选用乌鸡散祛邪扶正,疾病不复发。
第四,风湿性关节炎
曹,女,47岁,1996 65438+2月6日。四肢关节疼痛肿胀伴晨僵一个多月。下雨天,疼痛加剧。患者手、腕、肘、膝、踝、足肿胀、疼痛、僵硬,手指呈梭形。因为疼,两个膝盖都不敢伸直走路。右腕关节茎突处可触及一黄豆大小的结节,苔薄腻,脉紧。检查ESR: 80 nm/h,RF: (+)。该证属风寒湿痹,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主,辅以痰瘀。处方:乌鸡散加全虫5g,海风藤10g,青风藤10g,鸡血藤15g,炙甘草10g。吃了七次药,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基本消退,晨僵也有所好转。原方进入一个多月后,关节肿痛完全消除,晨僵消失,血沉15 mm/h,类风湿因子阴性。新闻;本案痹证持续时间较长,正能量不足,恶爱,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津液停滞为痰,痰瘀互结。因此,一方面要祛风散寒,祛湿清热以祛外邪,另一方面要化痰祛瘀,活血通络以祛内邪。乌鸡散具有温阳散寒祛风、理气化痰除湿、养血活血通络的作用,符合病机,故疗效较好。
五、痛经
丁某,16岁,未婚。月经腹痛半年多。每次来月经前,腹部又冷又痛,连上学都坚持不了。热了就舒服,月经量少,色紫暗,有血块,畏寒,厌食,舌淡,苔薄白,脉沉。证是寒湿凝滞。准温经散寒,祛湿祛瘀止痛。药方是乌鸡散加茴香5克,醋元胡15g g,月经前一周服用,连续服用三剂。服药后小腹冷痛大大减轻,月经量适中,颜色紫红,无血块。之后在月经前每月服用三剂原方,持续服用半年,消除痛经。经过一年的随访,没有复发。按:痛经来源不同,情伤、起居不慎、六淫等。寒凝细胞中,多为经期淋雨涉水,或经期暴食受寒,内伤受寒,或过于贪凉,或居于湿地,风、寒、寒、湿客冲入任细胞,经血停滞。此病是由于寒湿凝滞,内阻,局限于脉,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疼痛。乌鸡散首治寒积,故用于温经散寒,健脾利湿,化瘀止痛。
六、产后风(产褥热)
唐,女,28岁,农民。患者1998于5月3日来我院分娩。产后三天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四肢关节痛。血检:白细胞12x109/L,中性72%,淋巴液26%,体温39.8℃,西医诊断为产褥热。抗生素治疗三天,效果不明显。中医咨询:患者倦怠嗜睡,面色苍白,四肢微寒,舌淡,苔薄白,脉细。证属阳虚阴盛,寒邪侵袭。治疗就是解表温里,扶正祛邪。处方用乌鸡散(肉桂、桂枝)煎服,分两剂服用。复诊后症状缓解,加了两剂原方。症状全部治愈出院。按压:由于产妇血虚,抗病能力弱,常见气血失调,易受外邪侵袭,出现各种病证。因此,治疗一般以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为原则,用药宜温补。分析乌鸡散的药味,其实是由马圭、陈二、魏萍四味药组成,既能调理气血,化瘀散结,又能表里兼治,扶正祛邪。因此治疗产后疾病,如产后风、产后恶露、产后腹痛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七、不孕不育
周,30岁。婚后六年未孕,中西医治疗无效。患者肥胖,通常腹部和腹部都有隐痛。月经后期,色少紫,有血块,腹痛少,拒按,怕冷怕热,恐风寒袭,白带量多,色白而粘,胸闷,头晕,纳差,舌淡苔腻,脉滑。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粘连和积水。证属寒、湿、痰、浊,阻滞细胞脉搏,两精不能合,故不孕。治准温经散寒,顺气化痰,活血化瘀通络。取乌鸡粉10g,鹿角胶6g,龟板胶6g。经期服用三剂,月经量适中,颜色发红,腹痛大大减轻。经过一年的治疗,她于10月怀孕,并自然产下一名男婴。在这个案例中,肥胖者,痰湿,由于脾虚,肾虚,痰浊过多,痰湿阻塞冲任和子宫,无法怀孕。用本方温里散寒,行气活血,益气散结,通络补肾,调理冲任,恢复健康。
应用“五三际归”的辨证原则,只要证候属于表里、脏腑经络的寒热阴邪、寒食气血痰瘀,均可应用加减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若患者热重于湿,热盛多饮,舌苔黄腻,则不宜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