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医祛邪通道

由于病原体进入体内的部位和性质不同,所患疾病也不同。而且,不同的人体质不同。因此,有各种方法来驱逐病原体。一般来说,病原体会从以下几种途径排出。?

1

肢体末梢

手脚是全身的末端,也是邪气最容易排出的地方。一般来说,邪气的来源也是邪气的出口。大多数病原体从四肢侵入,从肌肉表面侵入到躯干和内脏器官。而驱邪的时候也会从同一条道排出。

临床上我观察到,侵入人体的邪气往往以冷风、冷汗(冷)、粘汗(湿)的形式从手脚的八淫、十宣、八风、气端、劳宫穴、涌泉穴排出。

当疾病排出后,经络中可能会出现移痛反应。动痛时,病气经过的地方常伴有痛、酸、胀、麻、痒等感觉。

2

皮肤

阳气被激活后,人体自我调节,寒气就会从皮肤排出体外。

皮肤冷的时候,你全身都是汗。

皮肤潮湿时大量出汗,甚至汗出粘稠。有些人,粘粘的汗液,比如胶水或者黄油,又黑又臭,特别粘。出汗时,及时用干毛巾擦干,避免风吹,不要用冷水冲洗。

还有的出疹子,也是肝里的毒素,体内的废物。这种反应常见于一般过敏体质。

我的经验是,根据皮疹排出的地方,可以推算出驱邪的经络,比如脚底涌泉穴的皮疹,就是少阴经之毒。如果是脚背,那就是阳明经毒排出的地方,其他部位也是。

有患者跟我说,早上醒来,感觉房间比平时更难闻。难道不知道这是人体阳气充足,在睡眠中通过皮肤排出邪气的反应,表现为恶臭。当然,只要打开窗户。

然后就是手脚的蜕皮反应。

一般情况下,如果病原体在身体的上部,通常会通过换手来消除。

如果是在下部,往往是通过双脚蜕皮来排出邪气。蜕皮时手脚会像蛇一样蜕下一层旧皮,看起来很奇怪,但蜕皮后的新皮光亮如新。

尿

患有饮水障碍的病人有水肿。脉象畅通后,水和饮料就会从大小便中排出。喝水后水肿会消失。

夏天的火也是从尿里排出的。夏季上火者,尿色极黄,排尿时尿道会有刺痛感。尿液有强烈的尿味,排尿后尿道内的刺痛感消失。这时候要多喝温开水,帮助排毒。

消化道

很多患者服药后会出现便秘或腹泻。他们一天上几次厕所,总觉得排便不畅。或者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但是不会特别难受。如果继续服药,五六天就过去了,便秘腹泻自然消失。这些都是胃肠道反应,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胃肠道是大多数疾病和病原体排泄的通道,体内过多的废物和毒素大多是从大肠排出,所以它的反应极其复杂。

腹泻时甚至会一天排出5-10次。大便呈黑色,或极臭,或水样,但不像痢疾,不会有疲劳感。大量腹泻患者感到极度轻松,一点也不累。临床上常见很多阳虚患者服用四逆汤后出现腹泻,这是邪气的反应。

有些患者服药后胃里会有气体,或感到饱胀,或感到疼痛,或放屁多,或打嗝多。

这是阳气充足后,脏腑功能恢复,促进中焦功能促进气机通畅,身体开始排出不畅之气的好事。

一般得过肝病或胃病的人都有这种反应,气尽了,病就就近治好了。

如果邪气在上焦,一般是通过呕吐排出。比如肺炎(癌症)患者服用中药后会频繁呕吐,吐出粘稠的痰。这是在正气恢复后,试图通过呕吐将停滞在上焦的邪气排出体外。

中医有三种驱邪方式:发汗、呕吐、下法,呕吐是其中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呼吸道

督脉和太阳经的寒气可能通过打喷嚏排出。如果唐寅患有风寒,可能会通过流鼻涕排出。

临床上常见患者干咳或痰多,昼夜不停;或者突然怕冷,风大,大量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很像感冒。

这是太阳通过正气攻邪的反应。以前邪气是从太阳经进入体内的,现在排出的时候经过太阳经,所以会出现突冷(非真冷)反应。

如果伴有高烧,一般一到三天就退烧了,症状都在上半身。这些都是身体努力消除风寒邪气的反应。一般风寒引起的各种疾病,只有把风寒排出体外,才能治愈。

根据我广泛的临床观察,常见的致病风寒多由感冒、打喷嚏、流鼻涕等排出。,或从经络、四肢的某些空位排出,少数患者从呼吸、放屁排出。

比如常见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后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感冒、打喷嚏、流鼻涕、口气极冷,这就是呼吸道的驱邪反应。

五音连接五脏。五脏中的邪气可以通过自发的呻吟从咽喉和鼻子排出。

经络肌肉表面

有时患者会出现肌肉和关节剧烈疼痛,或腹痛,甚至疼痛难忍。极少数患者会昏迷一两个小时,这是阳气在经络中运行,驱除潜伏的阴邪的反应。

此时,杨正在集中精力进行修复,以完全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如果身体有湿热的感觉,也是经络气血运行顺畅有力的自然反应。

有些严重的肌肉萎缩患者会出现全身反复的肌肉疼痛,有时疼痛会难以忍受。并且可能伴有呕吐、口苦、发热等。这些都是人体阳气充盈,通过经络肌表修复病体,祛除邪气的表现。

临床常见的患者,先是肌肉剧烈疼痛几天,甚至一两个月,然后发现疼痛的肌肉不再萎缩或凹陷。可以说每一寸肌肉萎缩修复都可能伴随着疼痛,但却是快乐的疼痛。这种修复经络的反应是最惊心动魄的,需要医生很大的意见,需要患者很强的信心。

再者,身体不同部位排出邪气的穴位也不同。

比如少阴经、心肾深处的邪气,经过心包经,从劳宫穴排出。如果关闭劳宫穴,病气排出受阻,心包经滞留,就会引起胃、心、头的不适。常见的恶心、呕吐、心痛、头痛、头晕,严重者还可引起暂时性休克。

孔桥

穴窍是病原体入侵的容易途径,也是病原体排出的途径之一。我们的身体上有很多洞,比如眼睛、耳朵、鼻子、嘴巴、阴道、肛门和尿道。

如因上火突然牙痛,或耳朵痛,或流鼻血,或舌尖、嘴唇起水泡,或咽干咽痛,或早晨醒来时牙龈多,或腹泻等。腹泻是六腑邪气排出的必经过程。

又如女性因寒邪过盛,或崩漏或淋漓不尽,月经不调。服药后,她们可能停经一个月,下个月就过去了,或者月经提前几天甚至十几天正常。血量可能比平时多,但不会像平时那么累;接下来几个月会排出一大片血块,经血是酱油色。

虚寒型不孕患者可以因此怀孕。卵巢囊肿会破裂轻微出血,然后愈合恢复正常。有时会出现血尿、尿道炎、阴道炎等症状。

六经序贯驱邪反应

当邪气深入厥阴时,如果突然感到心慌、口渴、或不爱吃东西,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这意味着致病因素已经从厥阴转移到少阴和太阴,病根开始松动。此时应加大剂量,或加理中丸助太阴,或适当多喝水。

一般来说,邪气的排出顺序是从阴到阳。具体是从厥阴、少阴到太阴、阳明、少阴到太阳。太阴的排泄途径往往是阳明胃肠道,而太阳的排泄途径是肌表。

但也有一部分是从少阴直接排到太阳底下的。因为少阴和太阳互为表里,两者互为根源。如果缺乏阴阳两虚的体质,邪气往往会从太阳直入少阴。当用扶阳祛邪药打开堵塞的经络时,会出现头、唇、舌麻木,四肢麻木疼痛。反应:有时会有不可抗拒的推挤,严重时会压倒一切,然后恢复正常,不是中毒。躺着别动,别慌。

服用扶阳祛邪药后,体表发痒,出现斑疹、水泡、青春痘等症状,是病气从皮肤表面抽离所致,继续服药就会消失。

使用助阳祛邪药物时,有时会出现头晕、颤抖、视物模糊等现象。这是一种眼花缭乱的反应,是药物帮助身体帮助正气,纠正行气偏差引起的。后来往往是神清气爽,纵情享乐,所以不要恐慌,要庆祝。

腹泻、清水、呕吐、痰涎、冷汗、鼻出血等症状。用了扶阳祛邪的药后出现,是排出疾病的反应,事后必然会轻且缓解,不能和常见的呕吐出汗相比。

使用扶阳祛邪药物后,血压一时升高或下降,心跳过快或过慢,神志清醒,身体虚弱。如果药物介导反应,最多几个小时就会恢复正常。这不是中毒。不要去医院抢救,反而会引发反抗。

服用补阳祛邪药后,出现高热,并伴有身痛头痛等重感冒症状,是由于邪气在体外蔓延所致。就继续用药或者等它衰退。后来如果病好了,这才是最该庆祝的。不要放邪,攻正。而是去医院挂水,再一次把致病因素引得更深,错过痊愈。只要掌握了邪之所近,邪之所出的道理,六经辨证施治,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疗效,比西医能理解的还要快。

人体突出的部分也是常见的驱邪方式。

除了躯干,人体的其他部位都是突出的部位,比如四肢,头,鼻子。人体的阳气一旦充足,就会从躯干运化到突出的部位,邪气就会在这些部位被驱出体外。

如突然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或头痛、偏头痛、头顶痛、前额痛等。,这是阳气充足驱邪的自然反应,邪气与人体本身的正气相抗衡。越是戏剧痛苦,邪恶越是与戏剧抗衡。越是需要继续服药或加大剂量,这样才能扶阳祛邪。

有时四肢会出现皮疹,或疼痛、麻木、或瘙痒,这也是邪气在脏腑上受不了而逃向四肢的反应。

10

情绪反应

驱邪时可能会出现哭、笑、喊、呻吟、唱歌、言语等自发的情绪反应。反应速率很低。各种情绪反应发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

哭闹:大部分人都是受了委屈后伤心忧郁的病人。受了委屈之后,哭不出来,还没发泄出来,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紧张。

临床上经常见到抑郁症患者。针灸或服药助阳祛邪后,控制不住地哭,哭完之后觉得很轻松。往往患者需要哭几次才能彻底缓解肝气郁结。

比如,一般女性患者在治疗后,往往会出现不明原因的烦躁、悲伤、委屈等,几天后自然消失,病情也明显缓解或治愈。这是气滞患者的常见反应。

包括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等。,都是先肝气郁结,后气滞痰凝所致。因此,支持杨琪后,肿块会逐渐缩小,症状会减轻或治愈。

笑:一般是心情不好的病人。服用中药后,患者的心是饱满的,钟山的穴位是开放的,有时他会自发地笑。

呼、吼:多为抑郁症患者,当邪气排出时,会自发地叫出声或大声喊叫,可能与丹田之气活动剧烈,郁气表现强烈有关。

呻吟:大多发生在病入膏肓、长期劳累的患者身上。服药后,病人的阳气开始驱邪,他会自发地发出轻微的呻吟和打哈欠。呻吟是气归丹田的表现,是由于丹田元气丧失,自我调节所致。打哈欠有助于排除横膈膜中的邪气。打哈欠后调整胸压和腹压,有开胸顺气的作用。

唱功:发生率极低。患者阳气充足,也会伴有嗜睡,如入梦乡。这个时候,自发的歌唱偶尔会发生。

11

口语

发生率极低。病人先自发地转动舌头,然后发出声音。这是心气充盈后,心识舌控言功能的自然体现。

放电反应的体验时间因人而异。一般疾病在经络中持续时间最短;病期在六腑稍长,五脏最长。驱除疾病的反应也与患者的体质有关,其中阳盛体质最容易排毒,阳虚体质最难驱邪。

此外,中药方剂的剂量也会影响驱邪的时间。一般来说,在病人不空虚的情况下,如果药方的剂量大,驱邪会更快。恶的本质也决定了除恶的方式。

自然界有不同性质的致病因素,如风、寒、热、湿、火燥等。由于患者体质不同,出院时的反应也不同。

风邪:

单纯的风邪常导致感冒、头痛、全身疼痛、四肢疼痛等。,祛风包括打喷嚏、发热、出汗和四肢全身酸痛麻木。

但总的来说,风邪与寒邪、湿邪侵入人体,疾病就发生了。驱邪的方式也因邪气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寒邪:

寒邪在脏腑严重的患者,如四肢瘫痪,服药后可能会有非常明显的畏寒情绪,感觉病情似乎加重了,有一种寒气从体内漏出的感觉。这是体内阳气逐渐充盈,阴邪消除的表现。

妇女在坐月子期间患风寒关节痛是很常见的。治疗后,四肢经常感到向外发冷。此时杨琪在药物的帮助下旺盛,邪气想退,暂时停在肺、皮肤、皮毛等部位。当助阳药物的剂量增加时,邪气可以被完全赶出体外。

湿邪:

湿邪多卡在全身经络、上中下三焦,表现为四肢沉重,甚至水肿、畏寒、痰多。排出时,湿邪移至手脚。手脚除了上述的痛、酸、麻、胀、痒外,还可能有水疱、湿疹、蜕皮。

还有一种情况,患者突然出现眼睑、面部、小腿、足部局部水肿,甚至全身水肿,甚至排尿困难,或全身出汗。这是因为阳气旺盛,湿邪由内而外排出,表现为太阳气化不利的局面。这时候正是攻邪治病的好时机。永远不要停止吸毒。

火邪:

患者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也可能出现类似真火的反应,如突然烦躁或面部发红发热。

这些病都是火毒所致,阳气为补,血管末梢多由疮痒肿痛、发热、小便赤赤、肛门灼热、腹泻等排出。这是吃药的自然反应,不是阳气很多,而是阳气不足。当你继续服药后,这些反应一般会在两三天内消失,这是机体免疫能力在提高的标志。

有时候邪火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体内的寒气压抑久了,变成了火热的邪气,它的排出反应和人间差不多。

痰邪:

一般来说,由痰湿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大多以大量咳痰、无诱因尿频、腹泻和大量出汗的形式排出。这是因为脾肾阳补,寒性阴邪化为水,自然排出体外。要继续服药,直到大便不黑、不臭、不泻为止。千万不要吃止泻药,以免留邪在里面。

血瘀:

因为血瘀引起的疾病,在补阳的时候,多为皮下瘀斑、便血、咯血、月经等。

血瘀证血瘀于经络,该病会突然腰酸背痛;或体表麻木,或患部有肿、冷、热、酸、重、痒、虫爬、蚁走,或不自主的跳动、抽搐。

这是生命力旺盛,停滞的经络打开时的必然反应,也是杨琪辟邪,露出身体肌肤时的反应。只要继续吃药,等到邪气完全散去,这些情况就消除了。

干恶:

燥为阳邪,会影响心神,导致狂躁。这类患者在接近康复时可能会手指开裂。此外,秋季干咳也是由干邪引起的。燥邪排出时,往往会出现脸红、舌红、小便黄、大便黑臭稀等反应。

致病因素的性质也会影响放电反应的持续时间。

风轻,易移动,易排出;

又湿又粘,放电慢;

寒气扩散入肌,湿而缓;

痰瘀需要津液溶解,排出最慢。

叶片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