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所需的粮草到底是什么意思?
粮草指的是军队的后勤供应。在古代行军中,粮草其实不仅仅是粮食和草料,还是军队很多方面的必需品,比如衣食、武器、医药等等。千万不要让“粮草”中间的“草”字是干草。这只是现代人的误解。这个草指的是谷物、大豆、红豆等精细饲料。
在猎战时期,马匹吃的都是精饲料、豆类和谷物。不要想象到处都是草,更不要说干草。草含热量极低,山羊之类的平时都可以吃。普通长途跋涉的马,半夜会喂点豆子和五谷杂粮。这也造就了“马无夜草不肥”的说法。而骑在骑士背上奔跑的马匹几乎不喂草和干草,主要是怕浪费牙齿。留着你的嘴和胃吃豆子。
有一句成语,《左传·Xi公三十三年》:“臣郑牧访迎宾馆时,兵马未动。”这不是喂马的好刀枪。那时候的兵都不是职业兵,大多是农兵。他们去打仗,结束了耕作。在这里,“准备打仗”就是苦练士卒。对于没准备好打仗的将军来说是个笑话。一定要和凶神恶煞的军人区分开来。不是喂马那么简单,而是在出征前有计划地把马养肥,使其在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当时战争的主力是马拉的战车)。
所以古人说的粮草,基本上就是人的初级加工粮食,马的浓缩饲料。还是那句话,不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