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有哪些影响?

第一,积极影响:

1,促进海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

郑和下西洋期间,在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基础上,与当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双边贸易。他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麝香、金属制品和书籍运往国外,换取当地的香料、药材、动植物、珠宝和制瓷所需的原料。这种贸易活动促进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2.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进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郑和下西洋,向海外传播了科学文化、法律法规、文教礼仪、宗教艺术等中华文明,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塑、服饰、医药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向当地人传授了凿井、筑路、捕鱼的技术,普及了农业技术和农作物栽培方法,推广了货币、历法和度量衡。同时,亚非国家的文明成果也传入中国。郑和七下西洋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3.睦邻友好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明朝中期,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中国人没有欺负,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来,郑和船队始终奉行“* * *享受和平”的外交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搭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谊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和平友好的形象。

4.展现了中华民族大无畏、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开放进取的胸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600年前,面对浩瀚无垠的海洋,险象环生的远航,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郑和及其船队没有退缩。他们以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了下来。伴随着汉唐宋元时期与世界各国人民陆上交往的不断扩大,开启了中华民族从海上走向世界的新时代,把中外交流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二、负面影响:

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没有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没有刺激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没有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他反而加强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基础。而且这种贸易与国计民生关系不大,因为进口商品大多是香料、珍宝等高端消费奢侈品。

同时也助长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进取、自满和自大,更不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创新。郑和下西洋的对外贸易不是基于平等互利的交易。

按照明政府的意志,贸易坚持“厚此薄彼”的原则,即高价买外国货,低价卖中国货。其目的只是为了显示中国的繁荣和富裕,从而加深中国人的自负和自我中心的世界观。这种贸易的后果只能是给国内经济的发展蒙上阴影,贸易背后的巨大消费给民众增加了巨大的负担,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

扩展数据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回顾:

郑和七下西洋,每次航行都不一样,对当时和今天的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1405发函,1407回国。在印度的古里地区,王世李的牌位被封存,来自老口岸的中国人陈祖义被带回。

第二次,同年冬天再次起航,1409年夏天返回。这次有200多艘船。

第三次,九月从太仓出发,途经福建开阳,最远到达葫芦茅斯。

第四次是1413的冬天出发,1415的夏天返回。到达苏门莫斯刺后,他帮助霍普俘虏了另一支部队,随后他将苏干刺王子俘虏回国。

第五次,1417出国,1419返回。

第六次,1421出发,再次到达葫芦毛斯地区,1422返回。

第七次,1430从太仓出发,到达长乐港,再到达阿丹、珠布等20多个国家。

郑和七下西洋历时28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事件发生后,通过口头报道,产生了很多正面和负面的效果图。但受人为记忆等因素的影响,原有的历史事件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真。

ascript" src="../css/tongji.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