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肝癌

肝癌是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且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为罕见。继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是指起源于全身多个器官侵犯肝脏的恶性肿瘤。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的恶性肿瘤肝转移。

由于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它承担着人体各种重要的代谢功能。所以肝脏一旦出现恶性肿瘤,就会导致生命前的严重后果。因为肝脏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所以它与人体的重要结构如腔静脉、门静脉、胆道系统等密切相关。肝脏恶性肿瘤起病隐匿,侵袭性生长迅速,治疗难度很大。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疾病的起因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确切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既受环境影响,也因此。流行病学和实验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黄曲霉毒素、饮用水污染、酒精、肝硬化、性激素、亚硝胺和微量元素等都与肝癌的发病有关。在中国,HBV感染是工作相关疾病的主要致癌因素,黄曲霉毒素和饮用水污染可能是最重要的促癌因素。继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可通过不同途径形成疾病,如血液和淋巴转移或直接侵犯肝脏。

临床表现

第一,原发性肝癌

1,肝癌早期症状往往无症状或无特异性,但中晚期肝癌症状较多。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腹胀、厌食、乏力、消瘦、进行性肝脏肿大或上腹部包块等。部分患者有低热、黄疸、腹泻、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后出现急腹症。也有症状不明显或仅表现为转移的。

2.特点:早期肝癌往往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或只有类似肝硬化的体征。肝癌晚期通常会出现肝肿大、黄疸、腹水等体征。此外,肝硬化患者常有肝掌、蜘蛛痣、男性乳腺肿大、下肢水肿等。发生肝外转移时,可出现各转移部位的相应体征。

3、症状:常见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出血、肝肾衰竭。

第二,继发性肝癌

没有特异性,转移到肝脏的程度因原发癌的位置而异。临床上有四种不同的表现:

1.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见于无肝病背景的患者,肝转移尚处于早期,无相应症状,而原发性肿瘤非常明显,多属于中晚期。这类患者的继发性肝癌,往往是在初次治疗的检查和随访中发现的,往往是在手术探查时发现的。

2.有继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主要见于原发肿瘤早期或位置隐蔽,不易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大多数患者主诉上腹部或肝区不适或隐痛。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消瘦或发热。体检时,中上腹可触诊到肝脏肿大或有压痛的硬结节,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黄疸、腹水。这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肝癌相似,但一般来说发展相对较慢,程度相对较轻。大多在做各种肝脏检查时怀疑有转移,在进一步检查或手术探查时发现原发肿瘤。有些患者即使经过各种检查也找不到原发癌灶。

3.有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主要见于原发性肿瘤和肝转移癌均不在早期。患者的肝脏除了有与原发性肝癌相似的症状和体征外,还有原发性肿瘤引起的临床表现,如大肠癌肝转移时的排便习惯、大便性状改变、便血等。这类患者因为其他临床表现,就诊时就能发现。

4.没有原发治疗,也没有继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因为原发肿瘤位置隐蔽,即使已经发生浸润性生长,但仍不表现原发肿瘤的症状,肝脏转移灶仍处于早期。

第三,检查

1,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室检查

肝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测定:对该病的诊断具有相对特异性。如果放免测定连续血清AFP≥400μg/L,并能排除妊娠和活动性肝病,可考虑肝癌的诊断。约30%的肝癌患者AFP阴性。如果同时检测AFP异体,可明显提高阳性率。

血液酶学等肿瘤标志物检查:肝癌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及其同工酶、异常凝血酶原、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可高于正常。但它缺乏特异性。

影像检查:

超声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肝静脉或门静脉是否有癌栓,其诊断符合率可达90%。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CT检查:分辨率高,肝癌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可检出直径约1.0cm的微小癌灶。

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与CT相似,在鉴别肝内占位性病变,尤其是血管瘤的良恶性方面优于CT。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或肝动脉造影:对于血管丰富的癌,分辨率下限约为65438±0cm,对于

肝穿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b超引导下细针吸取有助于提高阳性率。适用于各种检查不能确诊,但高度怀疑的人。

2.原发肝癌

大多数继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内,但少数胃、食管、胰腺和卵巢的肝转移可有AFP升高。大多数有症状的患者伴有碱性磷酸酶和GGT升高。癌胚抗原CEA升高有助于肝转移的诊断,大肠癌肝转移CEA阳性率高达60% ~ 70%。选择性肝血管造影可发现直径为65438±0cm的病灶。选择性腹腔或肝动脉造影显示大多数无血管肿瘤;CT表现为不均匀混合及等密度或低密度占位,典型表现为“靶心”征;肝转移癌的MRI检查常表现为信号强度均匀,边缘清晰,多信号,少数有“靶”征或“亮环”征。

3.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对异常情况作出明确诊断。

4.处理

根据肝癌的不同阶段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化疗和放疗。生物疗法和中药也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癌。

1,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首选和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方法包括根治性肝切除和姑息性肝切除。

2.不可切除肝癌的治疗

对于不能切除的肝癌,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术中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等方法,有一定疗效。原发性肝癌也是肝移植的适应证之一。

3.化学疗法

若经剖腹探查发现无法切除肿瘤,或作为肿瘤姑息性切除的后续治疗,可采用肝动脉和/或门静脉泵(皮下埋藏式灌注装置)进行区域化疗栓塞;对于手术切除不了的,放射介入治疗也是可行的。经股动脉至肝动脉进行选择性插管,注入栓塞剂(如碘化油)和抗癌药进行化疗栓塞,部分患者可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4.放射疗法

一般情况下,肝功能良好,无肝硬化、黄疸、腹水、脾功能亢进和食管静脉曲张,癌灶局限,无远处转移,不适合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可采用以放射为主的综合治疗。

5.生物疗法

常用的有免疫核糖核酸、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胸腺肽等。,可以配合化疗。

辨证要点

1.虚与实的区分是非常明显的。虚则表现为乏力,逐渐消瘦,面色萎黄,气短懒动。但是右胁下有一个硬块不肯压,甚至伴有黄疸、腹胀满、腹胀等。

2.危象识别晚期,可见昏迷、吐血、便血、胸腹水。

治疗原则

针对肝癌患者气血两虚的发病特点,以气血、湿热、血瘀、毒为靶点,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恢复肝主疏泄的功能,气血运行通畅,湿热、瘀毒之邪才有出路,从而缓解和减轻病情。治则常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泻火解毒、解郁等方法,特别强调疏肝理气的合理运用。治本的方法常用健脾益气、养血柔肝、养阴液等。要结合病程和患者的一般情况,注意“正”、“邪”、“攻”、“补”的关系,攻补宜,治疗中不忘虚,实际上也不忘虚。还要注意攻伐之药不宜过多,否则虽能一时快,但耗气伤正,最终导致正虚邪实,加重病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一定抗肝癌作用的中草药,加强治疗的针对性。

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

症状:右胁胀痛,下胁胀满,胸闷,烦躁,纳差,腹泻,月经不调,舌苔薄腻,脉细。

治疗: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处方:疏肝逐瘀汤。柴胡12g、枳壳15g、香附12g、木香12g、佛手12g、青皮12g、槟榔12g、陈皮12g、川芎65438。将莪术65438±02g、桃仁65438±02g、半夏65438±02g、浙贝母65438±05g、薏苡仁20g、神曲65438±02g加水煎煮。荣肝丸、护肝丸口服。

2.气滞血瘀

症状:右胁部疼痛剧烈,如尖锥,夜间更甚。甚至导致肩背疼痛,右胁下有较大肿块,用力拒按,或同时左胁下有肿块,面色萎黄,乏力,腹胀,甚至大腹胀,皮肤发黄,脉络外露,食欲不振,大便不规则,月经不调。

治疗: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处方:活血化瘀汤。桃仁12g、红花12g、大黄10g、天花粉蛋白12g、五灵脂10g、蒲黄12g、当归12g、柴胡12g、虎杖12g。甘草6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延胡索12克、郁金12克、水蛭10克、毒刺12克,水煎。鳖甲丸、赭虫丸口服。

若转为腹胀、腹胀、皮肤黄、脉露,加甘遂、大戟、五华攻水,或用调营饮活血化瘀,行气活血。

3.湿热蕴毒

症状:右胁胀痛,甚至肩背疼痛,右胁部结块,眼睛发黄,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少食厌油,腹胀满,大便干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滑。

治疗:清热利胆,泻火解毒。

处方:陈印三都汤。茵陈30g、柴胡12g、郁金12g、泽泻12g、防己12g、槟榔12g、水蛭10g、全蝎10g、蜈蚣3g、栀子65400。藤梨根30克,黄芩12克,蒲公英20克,香附12克,延胡索12克,甘草6克,水煎。古风和斑蝥素都是口服的。

4.肝阴虚

症状:胁痛,胁下有肿块,质硬拒按,心烦发热,潮热盗汗,头晕,纳差,腹胀,甚至呕血,便血,皮下出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养血柔肝,凉血解毒。

处方:滋阴解毒汤。生地30g,玄参15g,麦冬12g,五味子12g,甘松12g,泽兰12g,当归15g,枸杞子15g,沙参15。牡丹皮12g、茵陈30g、藤梨根30g、虎杖15g、半枝莲20g、甘草6g,水煎。

肝阴虚长期影响肾阴,但阴虚症状突出,加生鳖甲、生龟板、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肾阴,清虚热。肾阴不足,久则常损阴阳,可见肾阴阳两虚。临床上感冒、怕冷、腹胀、水肿、腰酸膝软等症状都可以用金匮肾气丸来改善。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具有一定抗肝癌作用的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拳参、乌梢蛇、马鞭草、凤尾草、紫草、苦参、蒲公英、重楼、野菊花、肿节风、夏枯草。大蓟、菝葜、大叶黄杨、土鳖虫、虎杖、丹参、三棱、水蛭等。用于活血化瘀;软硬海藻、夏枯草、牡蛎等。

(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曹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