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蒂有哪些药用价值?
天瓜地,名中医,以瓜为蒂。
别名瓜地、瓜丁、丁香、瓜柄。
英文名Pedicellusmelo
葫芦科葫芦的干燥果梗。
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植物。茎和枝有黄褐色或白色的粗糙和疣状突起。卷须是简单的和被微柔毛的。叶互生,叶柄长8 ~ 12厘米,具沟纹,短硬,叶厚纸质,近圆形或肾形,顶部有白色粗毛,底部沿叶脉有浓密的粗毛,边缘不裂或3 ~ 7裂,裂片尖圆钝,锯齿状。花单性,雌雄同株,数朵雄花簇生于叶腋,花梗细长,长0.5 ~ 2厘米,被柔毛,萼筒窄钟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裂片近半暗红色,花冠黄色,长约2厘米,裂片椭圆形,锐尖,雄蕊3枚,花丝极短,药室折叠,雌花单生,开花。果实的形状和颜色变化很大,一般为球形或长方形,果皮光滑,纵向有沟纹或条纹,果肉为白色、黄色或绿色。种子肮脏的白色或淡黄白色,卵球形或长圆形。夏季开花结果。
原产地分布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将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采收加工,食用时收集切下的果梗,阴干或晒干。
药材特征本品为细圆柱形,常呈螺旋状,长3 ~ 6厘米,直径0.2 ~ 0.4厘米。与瓜相连的一端略膨大,直径约8毫米,有纵沟,外表面灰黄色,有稀疏的短毛绒。带果皮的果柄短,长0.3 ~ 2.6厘米,稍弯曲或扭曲,有纵沟。果皮近圆盘状,直径约2厘米。外表面暗黄色至棕黄色,皱缩,边缘薄并卷进去,内表面黄白色至棕色。果柄坚韧,不易折断,断面呈纤维状,中空。气微,味苦
性味寒苦。入脾经、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吐纳、祛湿、祛黄。属于催吐药。
临床内服应用:煎服3-6g,或丸散0.3-1.5g..外用:适量,研磨,擤鼻涕。主治:中风、癫痫、喉炎、痰涎过多、呼吸困难、消化不良、胸痛、湿热黄疸。
药理研究保护肝脏;抗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抗炎和避孕;要吐。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有氨基酸、葫芦素B、葫芦素D、葫芦素E、异葫芦素β、α-菠菜甾醇等成分。
禁忌体虚、失血、上半部无邪之用。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如果过量服用,容易出现头晕、腹部不适、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因脱水导致循环衰竭和呼吸中枢麻痹。
相关处方
①治牙痛:冬瓜七蒂。炒黄岩粉,混麝香,包新棉,咬在病牙处。(《盛记总录》卦体三)
②穗重处理:甜瓜蒂15g、麝香(研)、地龙、紫花地丁。四味奉上,罗散。每一点点,都混在耳边。(《盛济宗录》抵盛三)
③疟疾防治:甜瓜蒂二十七个。刀,水渍一夜。(“一千元给党”)
④治痔疮:瓜蒂(末)9克,立陶宛僧(另研)6克,朱砂1.5克,冰片少许。上面是末端,干的用唾液涂抹。(古今医学体系全集)
药用化合物
①治桂枝证之类的病,头不痛,颈不壮,脉微浮,胸满痰,气冲咽喉,停不下来。这是因为胸中有寒,要吐出来:瓜地(沸黄)一分,小豆一分。取两种口味,分别捣烂,一起治疗。取——钱碧,与香黑豆混匀,七次热汤,煮成稀糊状,去渣取汁散之,轻服。不吐就少加,吐的快。(《伤寒论》挂地散)
(2)治风涎暴,气阻卧:瓜蒂(暴晒极燥),不限多少,为细粉。测一下病,每次用一两元:油腻粉一元,用水调和,灌服。长期服用,唾液出来,或者唾液不出来,含一块糖,咽下去,唾液就出来了。(《本草》)
(3)治风痰、癫痫、流涎:将瓜蒂炒至末,用一杯酸水量人,取呕吐物。(《活法的秘密》)
(4)治风痢、喉风、咳嗽、风疹周身、急性流涎:瓜梗不限,细磨成末,字“熟”,字“未满15岁”及字“老胆小”,早上花在水里,吃一块糖,流涎久;岁,一片口水如口水,又如水面上的镜子。吃一两天粥。如果你呕吐过多,感到困倦,吞咽麝香汤会阻止你。细磨麝,温水中翻下。(体验背后)
⑤治狂:瓜地莫,取井水一元,取呕吐物。(《盛慧芳》)
⑥治_喘化痰:三苦丁香为末,水混,吐必止。(《朱医方集》)
⑦治太阳,体热伤重,脉弱,是岳夏伤冷水,水在皮肤中流动所致。还治黄:二十七瓜,锉平,以一升水煮沸,取五合,取药渣。(《金匮要略》瓜迪汤)
⑧治黄疸不除黄眼:瓜丁细如黄豆,使患者深深吸进,黄水出鼻。(《千女展翅》瓜丁粉)
⑨治疗黄疸和急性黄疸:七个瓜,七个丁香,七个赤小豆。末了,吹黑豆徐刁:在鼻子里,黄水出来的时候。(《食疗本草》)
⑩治湿,头寒湿,头痛鼻塞者:瓜蒂在末,口中有水,抽动二字入鼻,出黄水。(《阶级证据的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