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发病迅速,危害严重。

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近年来对该病的重视,所有具有一定规模的鸡场都被

因地制宜制定一套防控措施,大大降低其危害。但一般占农村养鸡。

95%以上的散养农户还没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得该病成为散养鸡的大舞台。

批发疾病死亡的主要流行疾病。

IBD在农村散养鸡中的流行特点是:一是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时间多在5-6月。

流行期30天左右;二是发病年龄推迟,死亡率增加。散养鸡的IBD发病率在30日龄。

0 ~ 60日龄,俗称“大毛瘟”,死亡率为45%;三是痊愈后复发。一些农民的发病率

鸡经过半个月的康复,不管有没有治疗,仍然可以复发。使用抗血清、卵黄抗体或其他药物。

治疗仍然有效;四是地方病。一个村形成一个自然村,鸡互相混养。

会有一群病。

养殖户在散养鸡IBD防控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免疫力——(1)鸡多年。

新城疫一直是农村地区鸡病控制的重点,但IBD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进行免疫接种;(2)

许多农民使用IBD抗血清和卵黄抗体作为被动免疫。当抗体每半个月消失一次,一旦发出,

疫情仍然会出现;(3)少数养殖户自发购买了鸡IBD弱毒疫苗,因为它没有得到实施。

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效果差。二是死鸡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染环境。

三是饲养管理粗放,有些病鸡死在圈里都不知道,更别说吃药治疗了。

根据上述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对IBD进行综合防治:

1.农民应全面开展IBD免疫接种。免疫程序:(1)由于4月中下旬灭绝。

大部分养殖户都抓到了小鸡,20天左右的小鸡占大多数。此时,可以进行第一次IBD免疫接种。

同时滴鼻鸡新城疫ⅱ型疫苗。该方法是将鸡IBD弱毒疫苗和鸡ND ⅱ疫苗按瓶贴上标签。

明剂量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分别滴鼻;或者将两种苗等量混合后,每只鸡滴2滴鼻液。

放下。(2)5月上旬分别注射IBD弱毒疫苗进行第二次免疫,同时在第一次免疫后。

对购买的雏鸡进行第1次免疫。对于有IBD疫情的村组,应使用IBD代替减毒疫苗。

组织灭活疫苗预防,或用抗IBD血清、卵黄抗体、中草药制剂控制疫情。

2.在IBD的高发阶段,养殖户可以暂时圈养鸡,可以降低发病率。

3.对圈舍进行消毒,掩埋死鸡。可用2%烧碱或10% ~ 20%生石灰消毒。

圈地,重复几次,可以减少二次发病的机会。

4.加强饲养管理,提倡使用全价饲料进行育雏。一般育雏阶段饲喂全价饲料即可

发病率比不使用时降低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