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邪有什么特点?

自然界有正常的气候现象,如风、寒、热、湿、燥、火(热),古代称之为“六气”。六淫是对六气异常变化的称谓。古人认为气候异常变化会导致疾病(现代科学也证明了不同气候环境下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力和致病力是不同的)。中医借用“风、寒、暑、湿、燥、热(火)”的名称和特点,来概括一切因外界因素干扰人体而引起疾病的原因。

首先看邪风的特征。什么样的情况可以判断患者感受到了风邪?

因为风是春天的主气,所以自然界的风具有突发性、上升性、扩散性、来来去去不确定性、撼物性等特点。中医将具有这些特征的症状归因于风。风致疾病有以下四个特点:

●浮过:风有浮过的特点,故为阳邪,病的特点是病位在表,易消散。因此,头痛、鼻塞、喉痒、咳嗽、恶风、发热、出汗等。通常感冒属于感风邪引起的。发病初期可用“姜枣汤”(1枚姜蛋,5枚红枣,水煎温服)治疗;也可用紫苏叶10g,或荆芥10g,桔梗6g,甘草3g,水煎温服。生姜、紫苏叶、荆芥都有祛风的作用。这些方子对于感冒初期表现出恶风、鼻塞、喉痒、微咳等症状的人有很好的效果。

●善举数量变化:善举是指由风邪引起的疾病,以发病部位为特征,如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无疼痛部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当数字发生变化时,说明风邪的表现有多种变化,如荨麻疹、皮肤瘙痒、皮疹等。中医常用蝮蛇、乌梢蛇等蛇肉来治疗这些关节和皮肤病,因为蛇肉有很好的祛风作用。

●主动:是指风邪具有颤抖的特性,所以一切不自主的颤抖,如突然昏厥、头晕、手抖、抽搐、角弓倒置、面肌痉挛等。,属于风邪。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脑血栓表现为发病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口眼歪斜,故称“中风”。治疗的时候也要用祛风药。

●病因病机:风邪很少单独侵袭人体,常与其他外邪共同致病,如风寒、风湿、风热、风燥等。,形成复合致病因素,致病表现具有两外致病的特点。因为风是外感病的主要病因,所以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有时也用风邪代替外感邪。

符合以上特征者,为风邪致病。中药有相应的祛风化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