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国粹之一的中医治未病的原理是什么?
长期以来,中草药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可,特别是当中医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病时,疗效比西医更好,副作用更少。
在治疗慢性胃炎的过程中,纯中药制剂的治疗效果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中医认为胃和脾都是表里相生,是阴阳相生,五行相生。中药制剂不仅对脾胃有综合的治疗和滋补作用,还能调和肝胃,标本兼治。
2.中医治疗胃病具有治疗和调理双重作用。独特的配方,直击病灶,驱走邪气;中药的天然成分营养丰富,能修复受损的胃黏膜,消除胃病复发的源头,故复发率低,疗效持久。
3.中药取自大自然,避免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服用更安全。
4.中药不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人体也不会对中药产生依赖。
患者选择中医治疗胃病的关键是对症治疗和持续治疗。当然必须是中医诊断开药,不能擅自用药。中草药的和胃功能是指中草药具有调和胃肠道、帮助消化、制酸、导滞、通便的功能。
1,和胃降逆法
可用于治疗胃部不适、打嗝、恶心和呕吐。常用药物有陈皮、半夏、生姜、甘草、白芍、竹茹等。,常与理气类药同用。常用的代表方剂有二陈汤、小半夏汤、温胆汤。
2.酸停止方法
用于胃酸过多,如溃疡和胃炎。常用抗酸药,如乌贼骨、煅牡蛎、吴茱萸、甘草等。代表方剂如左金丸、吴蓓散等。
3.排除法
具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常用药物以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为代表,方剂如保和丸。解毒药大多能促进胃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消化食物。食积往往是气滞气虚的表现之一,治疗中消食药常与理气益气药同用。
4、领先滞后法
主要用于治疗胃肠湿热和胃炎。药物以槟榔、枳实、大黄为代表,方剂如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
5、通便法
用于便秘。以芒硝、大黄、番泻叶、火麻仁、乌梅为代表。有大承气汤、麻子仁丸、大黄附子汤等。泻药可刺激肠道引起腹泻,或润滑肠道促进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