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土壤质地肥力

天津土壤资源

一、土壤类型的形成和分布

(1)土壤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天津面积不大,但受气候、地貌、植被、成土母质和人为因素影响,仍形成多种土壤组合。在北方中低山丘陵地带,地带性土壤褐土是在后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广大的平原地区,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浅,土壤频繁受地下水影响,产生草甸化过程,形成了一种潜土轻草甸土,即潮土。在低洼涝洼地,涝渍引起的沼泽化过程,形成了潜土沼泽土。在冲积平原和海相平原地区的微地形中,含有一定盐分的地下水,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产生表层盐分,形成盐渍化土壤。在海洋冲积平原上,由于浅层地下水和高盐度以及潮汐波的影响,形成了滨海盐渍土。

天津土壤在淋溶、沉积、胶结、草甸、沼泽、盐化、熟化等成土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土壤类型,包括***6个土壤类型,17个亚类,55个土属,459个土种。

(2)土壤类型的分布

1.棕色土壤

分布在蓟县北部海拔700-900米以上的山区八仙台一带,面积7.9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0.07%。苔藓和莎草生长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的覆盖下。林中光照不足,夏季高温高湿,冬季寒冷,凋落物分解缓慢,积累大量有机物。薄层土壤通过储存降水充分淋溶,无石灰反应,粘附沉积明显。表层分解产物渗入水分,使土壤呈褐色,盐基不饱和,微酸性。

2.褐色土

分布在蓟县境内,面积785.95438+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74%。分布于海拔750米以下的广大山地丘陵至山麓平原,垂直带状光谱出现在棕壤下。土壤整体呈褐色,发育层次明显,一般由两个基本层组成:耕层和沉积粘聚层。核心土壤相对较粘。由于淋溶效果不同,有的有石灰反应,有的没有石灰反应,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

由于山地高度和坡度的不同,褐土呈现不同的微域分布,形成不同的亚域。

类别:

(1)粗骨褐土:分布于山区和陡坡的上部。植被破坏,土层只有20-30厘米薄,土里有石子和矿渣,水土流失严重,表土流失。只能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2)淋溶褐土: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和冲积扇,占褐土总面积的60%。由于强烈的淋溶作用,土壤没有钙质反应。

(3)石灰性褐土: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带。砾石含量约10%,发育在石灰岩母质和冲积母质上,整个剖面显示强烈的钙质反应。

(4)棕壤:发育在冲积层和人工堆积土上。成土时间短,无明显褐色特征。

(5)石灰性褐土:分布于丘陵地区。复合覆盖层表层有石灰反应,核心土和底层土没有石灰反应。土壤的厚度各不相同。

(6)潮褐土:分布于冲积扇的中下部,地下水位在2.5-3.5米的山前平原与潮土交界处。兼有褐土和潮土的特点,有锈线和锈斑。因水条件好,地势低,干燥缓坡,水土流失少,土壤肥力高,多为粮棉油菜高产田。

3.潮土

我市冲积平原广阔,地面平缓,平原河流密布,水系纵横,洪水沉积历史悠久,有古黄河洪水沉积带,过渡洼地和河间洼地星罗棋布,土壤多样。

潮土是我市最大的土壤类型。面积8368.66平方公里,占72%,多分布在宝坻、武清、宁河、静海及各郊区。潮土直接发育在河流沉积物上,受地下水影响,因耕作而成熟。潮土具有复杂的土壤结构和明显的沉积层,并且由于河流泛滥的影响,不同地段的土壤结构和质地排列差异很大。地下水的状况也极大地影响着潮土的特性。由于地下水较浅,可以通过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表现出明显的回潮率。地下水的频繁波动和氧化还原的交替,影响了土壤中物质的溶解、移动和积累,在土壤剖面中形成明显的锈线和锈点。经过长期的人为耕作,耕层土壤疏松肥沃,表层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明显高于核心土壤。作物根系的穿插破坏了原有的冲积层。在低水位地区,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含盐量大,容易盐化,形成盐化潮土。一些洼地,土壤质地

粘性大,内外排水条件差,地下水位高,由于季节性水的短期积累,土壤在潮土基础上有明显的沼泽化过程,土壤颜色较暗,底部有灰色潜育层,常有大量高良姜。湿度增加,形成潮湿的潮土。

由于复垦前种草时间短,潮土有机质积累少,复垦后带走大量农作物秸秆。虽然通过施用一些有机肥或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土壤有机质积累仍然很少,但通过人工耕种和开垦,水、肥、气、热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土壤肥力得到了提高。

潮汐可分为六个亚类:普通潮土、棕壤潮土、去沼泽潮土、盐化潮土、湿潮土和盐化湿潮土。

4.在沼泽上

即湿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的2.6%。瓦甸经历了洪水条件下的孕育过程,形成了沼泽土。在水分积累和减少的条件下,土壤中形成蓝灰色的潜在层,厌氧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所以有机质含量高,沼泽土主要分布在一些大洼地的底部,如大黄堡、七里海等。由于河流冲积物的不断覆盖,洼地逐渐抬升,地下水位相对降低,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改善排水条件,因此大部分沼泽土脱水,向潮土过渡。

5.水稻土

水培形成的土壤类型,在淹水条件下熟化。由于淹水时间短、种植年限相对较短以及水旱轮作,天津水稻土的特性不典型。

6.滨海盐渍土

分布在塘沽、汉沽、大港等地区,面积约813.56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面积的6.97%。由于海水的影响,地下盐水的浸泡有明显的潜伏层。地下水含盐量在10g/L以上,局部地区可高达30g/L。

通过分析天津土壤的分布规律,可以看出地形是制约天津土壤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带性土壤褐土和棕壤分布在北部的中低山丘陵和冲积扇中。非地带性土壤主要受地形和成土年龄影响,随平原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成土年龄由长到短。土壤分布为:潮土-盐化潮土-沼泽土-盐化湿潮土-滨海盐土。

1.棕色土壤

表层有凋落物,下层多为腐殖质层,含有机质和全氮较多,结构多为颗粒状,PH值5.86-6.63,略呈酸性。但土层薄,坡度陡,侵蚀严重。

2.褐色土

腐殖质层薄,富含有机质和氮,但缺乏磷。这种土壤一般质地适中,耕作良好,结构良好。由于地下水位低,含盐量低,不存在盐碱化的威胁,PH值呈中性偏碱性,适应性广。

3.潮土

它是天津冲积平原的基本土壤类型,其形成和成熟受河流性质、冲积沉积水平和人工耕作的影响很大。因此,陆地形态复杂,剖面上沉积层明显,其纹理排列受河流洪水沉积影响较大。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基本性质之一,它表示土壤中各种粒径的粗砂在不同比例下的粘性程度。不同的土壤质地和质地等级有不同的土壤性质。它对可耕性、土壤湿度、空气、养分储存和释放以及热量状况有直接影响。

沙土:易耕作,适宜耕作期长,降雨灌溉后渗漏严重。排水快,保肥保水差,抗旱性差。由于粒间孔隙大,土壤通气性好,有机质分解快,养分含量低,易流失,耕层有机质含量一般在65438±0%以下。这种土壤适合发展经济作物和水果生产。

壤土:具有适宜的砂粘土组合,质地适中,农业生产特性好,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耕性好。老苗也长苗,表土有机质一般在1%以上。

粘质土:质地粘稠,难耕作,适宜耕作期短,耕作后易捡拾,粒间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差,有机质分解慢,保水保肥性强。

天津地处九河下端及沿海地区,多为静水沉积,土质以粘性为主。全市重土和粘土约占40%,中土占21.8%,砂和沙土不到8%。沙土多分布在武清永定河故道和龙凤河老洪泛区及北辰区西部。潮土的质地与肥力有关。质地越粗糙,营养成分越低。

4.滨海盐渍土

沿海地区的土壤大多呈粘性,但含盐量较大,PH在8以上,有机质在0.39-1.84%之间,全氮含量在0.03-0.1%之间。土壤含盐量一般在0.6%以上,盐分组成以氯化物为主。地下水位不足]米,地下水矿化度高达30 mg/L,应因地制宜开发利用。

(2)土壤盐渍化

天津是退海之地。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中,春季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水分沿土壤毛管上升到地表,盐分分散在水中,容易造成平原微地貌的积盐。尤其是沿海地区,土壤的母质含有大量盐分,随着海水的入侵,土壤被强烈蒸发,表层被强烈盐渍化。所以历史上有很多盐渍化的土壤。除上述自然因素外,渠道渗漏、漫灌、稻田和旱田插花种植、排灌不配套,使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按照轻度盐渍化(0.2-0.3%)、中度盐渍化(0.3-0.6%)、重度盐渍化(0.6-1.0%)的标准,该市* * *共有盐渍化土壤302万亩,其中轻度盐渍化土壤26550亩。

1991,全市开展土壤养分动态监测,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即轻度盐渍化(0.1-0.2%)、中度盐渍化(0.2-0.4%)、重度盐渍化(0.4-0.6%)、盐渍土(& 0.6%),全市土壤盐渍化364万亩,其中轻度盐渍化218.9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