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里的鱼腥草是不是就是我们平时吃的叫断耳根?

没错,我老家到处都是,河沟田边。鱼腥草。是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鱼腥草的干燥水部分。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夏季茎叶茂盛时采收、洗净、阴干或用鲜花。名字见《名医别录》。唐苏松说:“生在湿地,也可以在山谷的树荫下爬行。叶子肥如荞麦,茎紫红色。江左人喜生吃,谓之关中。”苋菜、苋菜、苋菜有腥味,所以俗称鱼腥草。“拉丁名鱼腥草。英文名变色龙别名岑草、年、水坡、鱼腥草、茭白、荀子、臭猪窝、侧耳根、猪鼻拱(猪鼻孔)、九结莲藕、断耳根、肺形草、臭腥草。药材来源来源:拉丁植物和动物矿物名称:鱼腥草,属于三白草科。夏秋两季采收,将整株植物连根拔起,洗净晒干。莼菜的原形是一种高度为60cm的多年生臭草本植物。茎下部卧于地面,上部直立,节上无毛或有毛。叶互生,薄纸质,具腺点;叶柄长1-4厘米;托叶膜质,条状,长约2.5cm,下部与叶柄结合形成叶鞘,基部膨大,稍托住茎;叶片卵圆形或宽卵形,长4-10厘米,宽3-6厘米,顶端短而尖,基部心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常紫红色,两脉具柔毛。穗生于茎顶端,长约2厘米,宽约5毫米,与叶相对;总苞片4枚,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1.5厘米,宽0.6厘米,白色;花小而紧密,没有花被;雄蕊3,花丝3倍于花药,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1,由3心皮组成,子房上位,花柱3,分离。蒴果卵圆形,长2-3厘米,顶端开裂,有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形。花期5-6月,结果期10-165438+10月。栖息地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沟渠、溪流、潮湿的疏林旁。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南部。修炼1。生物学特性野生于潮湿或近水的低洼处,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忌干旱。耐寒,怕强光,能在-15℃越冬。肥沃的沙壤土和腐殖质壤土在土壤中生长最好,不适合粘土和碱土种植。栽培技术中种子的发芽率不高,17-25℃时发芽率在20%左右。砧木繁殖:春季挖出老苗的根,将白色粗壮的根切成10-12cm的小段,每段2个芽,以20cm×20cm的行距带穴种植,繁殖,覆土3-4cm,稍浇水,1周后可长出新芽。分株繁殖:4月下旬挖掘母株,分成若干小株,按上述方法种植。大田种植后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应经常清除杂草。地面封垄后,可以省略除草,避免损伤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