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疏水基团的食物或药物有哪些?
中毒后的主要症状:铅中毒后的第一个症状是消化系统的症状,如轻度便秘,没有食欲,嘴里有金属味。如果中毒者口腔卫生习惯差,可出现点状铅银紫色牙齿、上腹部不适、全身乏力(严重者出现顽固性便秘、腹部绞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铅中毒后容易出现末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肌肉和关节轻微疼痛、压痛、震颤、运动麻痹等。铅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贫血。铅中毒患者通常有“铅容”,患者脸色苍白。“铅容量”的原因在于铅中毒患者的皮下血管痉挛,所以有“铅容量”的不一定是贫血。女性铅中毒会导致月经不调、流产、死胎、不孕。
一.物理和化学特性
铅是一种柔软的灰白色重金属。原子量为207.2,比重为11.3,熔点为327.5℃,沸点为1525℃。加热到400~500℃时,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铅(Pb3O43),凝结成铅烟。随着铅的熔化温度,以烟尘的形式溢出在空气中,铅尘或铅易溶于弱酸。
第二,获取机会
铅化合物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工业用铅约40%是金属铅,35%是铅化合物,25%是合金。接触铅的主要机会有:1。开采铅矿:多为方铅矿,含硫化铅(PbS)。
2.冶炼业:含铅矿物的冶炼。
3.熔铅工业:熔炼铅锭、铅板及其他铅制品,印刷工业中的铸板和刻字。
4.用含铅涂料焊接和切割铅板和金属制品等含铅金属,无线电工业用焊锡(锡含铅40%)。
5.铅粉和铅化合物的生产:铅粉、颜料[密陀僧、黄丹、铅、铬酸铅PbCrO4、铅白Pb (OH) 2.2pcro3]、釉料(黄丹、铅、铅白、硅酸铅中的铅硅氧化物)6。用铅化合物、油漆(用含铅原料)、蓄电池(用PbO和PbO2涂板栅)、玻璃、搪瓷、景泰蓝、陶瓷(用含铅釉料)、塑料(用铅白和碱式硫酸铅作稳定剂)、橡胶(用PbO作硫化剂)、医药(用醋酸铅作收敛剂、羊癫疯丸用章丹、平喘药用黑锡PbS。
第三,进入和代谢的途径
1铅吸收。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铅烟和铅尘的形式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由于呼吸道含有二氧化碳,遇水变成碳酸,促进铅溶解吸收到体液中,并因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被吸收到血液循环中,所以铅进入呼吸道后吸收迅速、完全。铅还可以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因为手和食物被污染,这在生产中不如呼吸道吸入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少量的铅,大约每天0.1 ~ 0.6毫克,也可以从食物和饮水中引入。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一般不能通过皮肤进入体内。
2.引导储蓄。进入血液的铅形成可溶性磷酸铅(氢)和甘油磷酸铅,其中96%与红细胞结合,4%存在于血浆中与蛋白质结合。血液中的铅在初始阶段被组织吸收,分布于肝、肾、脾、肺、脑等内脏器官,以肝、肾含量最高。数周后,它离开软组织并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骨骼,首先储存在小梁骨中,然后逐渐分布到皮质。骨骼中的铅相对稳定,可以长期储存而不出现临床症状。还有少量的铅储存在肝脏和脾脏中。
3.铅的排放。体内的铅主要通过肾脏和肠道排泄。正常人每天排出约20~80微克的铅,一小部分随粪便、毛发、唾液、乳汁、胆汁、汗液、月经排出,部分铅烟可从呼吸道排出。血铅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乳汁中的铅也会影响婴儿。
铅和钙在体内有相似的代谢过程。能促进钙储存和排泄的因素也会影响铅的储存和排泄。例如,高钙饮食可以促进铅在内骨骼中的储存;当食物缺钙、血钙降低、感染、饮酒、外伤、饥饿、发热或服用酸性药物改变体内酸碱平衡时,积聚在骨骼中的铅可重新进入血液,短期内使血液中铅浓度升高而引起铅中毒症状或加重原有症状。
四。毒性
铅及其化合物是有毒的。铅作用于全身各个器官和系统,主要涉及神经、造血、消化、心血管系统和肾脏。铅仍可破坏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铅的毒性作用很明确:1卟啉代谢紊乱。卟啉是血红素的前体,是合成血红素的主要成分。铅对卟啉代谢有严重影响,这种影响是由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和血红素合成酶两个环节引起的,这两个环节都含有疏水基团,铅容易抑制水分中含有疏水基团的酶。卟啉代谢紊乱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铅中毒贫血。
2.血管痉挛。铅中毒会导致血管痉挛。腹绞痛是由小动脉痉挛引起的,常伴有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患者脸色苍白,即所谓的“铅容”是皮肤血管收缩所致。铅中毒脑病是一种高血压脑病,由脑血管痉挛、脑贫血、脑水肿引起。
铅的毒性与以下因素有关:
1铅化合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易溶于水的铅化合物易被吸收,毒性大,如醋酸铅、硝酸铅、氯化铅;硫化铅不易溶于水,所以毒性小;易溶于水和酸溶液的铅化合物毒性较大,如铅白、氧化铅、硫酸铅等,易溶于胃液,易被吸入或摄入吸收,引起中毒。
2.铅化合物颗粒的尺寸。颗粒越小,越容易在空气中扩散成铅尘,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后吸收越快,因此毒性越大。如熔铅时产生的铅烟(氧化铅)直径约2~3微米,易溶于酸,因此毒性很大。铅中毒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工作环境中铅烟或铅尘的浓度。《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 Factory 1-62规定,车间空气中铅烟和铅尘的最高容许浓度分别为0.03 mg/m3和0.05 mg/m3。
动词 (verb的缩写)临床表现
目前职业性铅中毒多为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血液、消化系统症状。
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影响可以产生智力、行为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铅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出现较早,是中毒早期的常见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肌肉关节痛、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等。体检发现手心出汗、皮肤抓痕阳性、小眼反射异常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体征。
此外,铅中毒也可发生周围神经炎,临床上有感觉型、运动型或三者混合型。感觉性末梢神经炎的表现为四肢麻木和手套、袜子样的四肢感觉障碍;运动的表现有握力下降、伸肌无力或伸肌麻痹;严重者累及受桡神经支配的手指和腕屈肌,双手呈直角下垂,半旋前,手指弯曲,拇指回缩至掌面,即所谓的“腕下垂”右侧更严重,现已少见。
铅中毒最严重的症状是中毒性脑病。患者智力低下,精神抑郁,可有癫痫发作、精神障碍或脑神经损伤。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2.消化系统。铅中毒较轻时,可出现消化不良,包括口中有金属甜味、食欲不振、饭后上腹部不适、恶心、腹部疼痛等。腹绞痛是急性中毒的首发症状(常因误服大量含铅中药所致),也可出现在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期。发病前常有消化不良和便秘,多为突然发病和持续性绞痛,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疼痛部位大多在肚脐周围。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多汗,常呕吐,情绪激动,常伴有高血压和眼底血管痉挛。
铅丝,由于接触铅后口腔卫生差,在龈缘常出现约1 mm的蓝黑色带。这是因为铅进入体内后在龈缘与腐烂的食物残渣产生的硫化氢发生反应,硫化铅由黑色的硫化铅颗粒组成。口腔卫生好的病例可能找不到。
3.血液系统。早期可出现卟啉代谢紊乱,外周血中有色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增多。贫血出现较晚,属于正常细胞性贫血和正常色素性贫血。铅中毒患者还存在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的因素,如红细胞存活时间缩短、溶血、细胞膜稳定性异常等。
六、诊断和中毒标准
我国现行的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分析标准(GB 11504-89)为:1铅吸收,密切铅接触史,无铅中毒临床表现,尿铅≥ 0.39 u mol/L (0.8 mg/L)或0.48 umol/。血铅≥ 2.40 umol/l (50 ug/di)或尿铅< 3.84 umol/l。
2.轻度中毒。轻度神经衰弱综合征可伴有腹胀、便秘、尿铅或血铅增高。出现下列表现之一可诊断为客观存在性中毒:(1)尿Ala ≥ 23.8 umol/L (4 mg/L)或25.7 umol/24h (6 mg/24h) (2)尿粪卟啉半定量≥(++);(3)FEP≥2.34 μm ol/l或2PP(锌原卟啉)≥2.07 μm ol/l或4.80 μm ol/24h。
3.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腹部绞痛、贫血、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4.重度中毒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性铅麻痹和铅脑病。
七、预防和治疗
预防铅中毒的根本途径是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控制铅的来源,尽量使工作环境空气中的铅浓度降低到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以下,防止铅继续进入人体,维持一定的卫生制度。
1,消除或控制铅源。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铅,如用锌白或钛白代替铅白,用铁红代替铅。停止或限制使用某些铅产品。改革工艺,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以减少接触铅烟或铅尘的机会。
2.降低空气中的铅浓度。(1)改革工艺,减少人工操作,重点关注铅冶炼和电池行业;(2)控制熔铅炉或用自动控温的感应电加热炉加热,可以减少铅蒸气的挥发;(3)加强通风和烟气回收,尽量密封产生铅烟和铅尘的场所,安装通风装置。抽出的烟尘应净化后再排放;(4)湿作业时,易被铅尘污染的工作台和地面应尽可能用水冲洗,以保持潮湿和清洁,不影响生产,并应坚持车间内的湿式清洁制度。工作场所的地面应每天清扫或冲洗,以保持清洁。
3.加强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接触铅的工人应佩戴过滤式防铅口罩,并经常清洗;穿工作服,定期清洗。禁止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和宿舍。车间内严禁吸烟和吃东西。在课堂上吃东西或喝水时,你必须在离开前洗手和漱口。
4.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定期有计划地测定车间空气中铅浓度,检查防铅措施的效果,确保车间空气中铅浓度保持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坚持定期和岗前体检制度。接触铅的工人应每年体检一次,对铅吸收或铅中毒的病人应及时治疗。
铅接触职业禁忌症:明显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肝肾明显疾病、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暂时脱离铅作业,以便吸收铅。可继续原工作,每3~6个月复查一次。
轻度中毒。排铅处理后可恢复工作,一般不需要调离排铅作业。
中度中毒。原则上,经过驱铅处理后,由铅作业引起的严重中毒将被解除。必须去除铅作业,并根据病情给予治疗和休息。
八、预防性用药
1.排铅药物。常用的有金属络合剂如CaNa2EDTA(乙二胺四乙酸钙二钠)、CaNa3DTP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二钠)、Na-DMS(二巯基琥珀酸钠)、BAL(二巯基丙醇)、青霉胺等治疗铅中毒的药物。其排铅效果虽好,但有肾损害和必需微量元素流失的副作用。特别是在前沿接触铅的情况下,长期使用络脉对身体不好。
2.金属。铁在肠道中的存在可以减少铅的吸收,因为铅和铁竞争同一个黏膜受体,在缺铁时可以增加铅的储存,加重铅的毒性。高钙摄入可减少铅的储存,这主要是由于吸收部位的相互作用。
铅还可以附着在钙的结合部位,如红细胞,所以超过一定浓度的钙离子可以从红细胞的结合部位置换铅;锌可以影响铅的积累和铅毒性的生化变化。锌可以对抗铅对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的抑制作用,还可以诱导金属硫蛋白的合成与铅结合,降低铅的毒性。
铁、钙、锌能降低铅的吸收和毒性。
3.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B1和c,维生素B1是丙酮脱氢酶和转酮醇的辅因子,能与金属形成络合物。维生素B1可加速铅的转移,通过胆汁从粪便中排出,维生素C也有排铅作用。
4.中医。治疗以利小便为原则,方剂以解毒化瘀、滋补肝肾、渗湿利湿、解毒排毒为主。用于铅中毒的中药有土茯苓、绿豆、金钱草、甘草、海藻、海带、金银花、木通、泽泻、夏枯草、鸡血藤、菱角汁。有些是解毒的,有些是利尿的,有些是硬的。常用的单方是:甘草绿豆汤。分两次服绿豆甘草汤。10天为一个疗程。
绿豆有清热解毒、利尿通石毒的作用,甘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金钱草汤。水煎金钱草一两滴。金钱草有清热排石的作用。
海带海苔汤,海苔、海带各煎五元至一两。海藻和海带都有利尿作用,都含有碘。硫化物在组织中可能与铅结合,所以容易溶解和排泄。此外,以土茯苓为主要成分的处方排铅效果好,且无干扰其他必需微量元素的副作用。
5.低甲氧基果胶。果胶是一种天然聚合物。低甲氧基甲胶含有游离羧基基因,可与多价离子结合形成含醇羧基的复合物,故可与某些金属络合形成稳定的水不溶性络合物,不被体内吸收,随粪便排出体外。低甲氧基果胶对铅等重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果胶可以间接排出铅。苹果果胶和山楂低酯果胶排铅效果较好。
6.其他、纤维素、营养素(如谷胱甘肽及相关氨基酸)等。膳食纤维素可以减少铅的吸收,促进排泄。铅在体内可与GSH -SH基团结合形成无毒的复合物,经胆汁排泄。
因此,谷胱甘肽及相关氨基酸(如半胱氨酸、谷氨酸、蛋白质酸等。)有排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