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中草药和沙枣叶中草药有类似的功效?
中国《中国药典》:柴胡。
详细翻译拼音柴胡解释英文名柴胡
来源:DC柴胡。伞形科的。狭叶相思或狭叶柴胡。干根。不同性状俗称“柴胡”、“南柴胡”。春秋两季采挖,去除茎、叶、泥沙,晒干。
性状柴胡:长圆柱形或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的头部膨大,下部分枝有前3 ~ 15残基的短纤维秸秆或叶基。表面深褐色或浅褐色,有纵向皱纹、根痕和皮孔。坚硬坚韧,不易折断,切面纤维被,浅棕色皮革黄白色木材。气微香,味微苦。
柴胡DC。:细根,圆锥形,顶端形状的叶子和主要是绒毛纤维,下部和更多的直链或温和的分支。表面红褐色或深褐色,接近根部上方的细环。质量略软,易断,断面略扁,无明显纤维。打败了石油和天然气。
柴胡加工:去除杂质和残梗,洗净,充分湿润,切成厚片,晒干。
醋柴胡:取柴胡片,按醋煎法(附录二D)煎。
味道微苦,性微寒。
归经络,肝胆。
功能主治,解表里,舒肝,太阳微系统。用于感冒、发热、畏寒、发热、胸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用法用量:39克。
[注]大叶柴胡。干燥的根,致密的表面积,无毒,不使用时柴胡。
储存于通风干燥处,防止虫蛀。
注意事项(1)在治疗感冒中,葛根和羌活常被等量使用。柴胡散热效果较好,病原体为少阳、寒热,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汤);治疟还可配伍柴胡草果、果皮等应用。柴胡有很好的疏肝解郁的功效,是各种药物疏肝解郁的指南,肝气郁结为主治。外伤仆不论肝郁,胸肋疼痛均可申请;可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合用,用于月经不调或痛经。柴胡的浮与党参、黄芪等药物,腹泻、脱肛、子宫脱垂有升阳的作用。
(2)DC柴胡。具有清光利湿的作用。二者均通过表热疏肝理气,并促进杨琪。所以,临床上的失明不仅是真正的疾病,也是虚症的药物。因其配伍而有不同功效,如:用竹芋、羌活发汗;与黄芩和黄花蒿混合,然后通过表面散热;用常山、草果,再割疟热;配香附、郁金、肝郁气滞;使用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等。,然后抬起杨。但是少金阴阳不适合应用。柴胡DC。和野葛DC。具有类似的清除散射光的功能,所以使用时倾向于退烧。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柴胡能疏肝解郁,有益气升阳之功,可用于子宫脱垂、脱肛,但无生津止渴之欲。葛根有生津止渴的功效,能生发清阳。对于水样腹泻,没有疏肝解郁的作用。
摘自《中国药典》
" *字典":"被"
拼音名柴柴胡
[来源] Hú
别名吸烟、菱角湖(《本经》)、山菜、茹草(《乌普本草》)和柴火(《品汇要领》)。
来源:伞形科植物柴胡和狭叶柴胡根。钟、秋季挖根、茎苗清洗、覆土、烘干。
性状①柴胡
又名柴胡。柴胡属植物和一小群有茎的植物。根锥直或略弯,下部不同。根头肿大,有丘疹,直径6 ~ 20厘米,0.61.5厘米。皮肤呈灰褐色或灰褐色,有纵向皱纹和分支痕,顶端有细毛或硬茎。坚韧的品质。不易折断,木质纤维,断面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根粗长、皮薄、细根少者优先。
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此外,陕西、内蒙古、山东等地也产。
②柴胡DC
又叫“软柴胡”(《本草言》),镝也差不多。它是窄叶植物的根。形状与柴胡相似,但较小的根较少弯曲不直,长4-10 cm,直径6-10 mm,表面红褐色,有纵向皱纹和须根,顶部无疙瘩,茎上有毛纤维的叶片留在地面后。易碎,易断,切面扁平,浅褐色。气味和柴胡DC。又粗又长的根,不如根。
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此外,安徽、黑龙江、吉林等地也有出产。
柴胡加工:去除杂质,去残梗,洗净泥沙和鱼肉,及时切片,然后晒干,通经。将醋柴胡片混合均匀,放入锅中炒醋至腻略干,取出晾干:醋柴胡。(柴胡每65438±000公斤,加醋65438±02公斤)
龟血柴胡:将柴胡切片放入大盆中,用温热的龟血稀释,混合均匀,湿润,用内置滚稍煨,取出,放凉。(每100kg柴胡,200只活龟血)
味苦性寒。
①《经典》:“苦,平”
2“不录”:“微寒,无毒。”
3《日本草药》:“甘。”
【通肝胆。
①“珍珠囊”:“足少阳胆经、足肝厥阴、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
②《本草续志》:“入心、肝、脾,通。”
功能主治,解表里,舒肝,太阳微系统。治寒热,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头晕,疟疾,低息脱垂,月经不调,子宫脱垂。
①《本经》:“主心胃郁气,食积,寒热邪,推陈出新。”
②《别录》:“除按伤寒扰心,固痰除痰,反邪胸,大肠止积,利湿消肿,行藏与藏之间空行。留堂也是泡汤。”
③《药性论》:“治关节痛、暑热、肩痛、瘀血、疲乏、憔悴;消化气主之下令人费解的是主内外热病,单厨之衣。”
4《钱进坊》:“苗以汁治聋,以灌耳”
⑤《调经本草》:“主青痰,新胸。”
⑥《日华子本草》:“补五株七伤,除烦止痉,益气止咳化痰,润心肺,加浓缩浆,日行温煦,病之热情不绝,胸中气足健忘”
⑦《珍珠胶囊》:“去寒热交,没有勇气,小儿除非射柴胡,否则不能删。”
8《医学源流》:“肌肉除了消耗热量外,还融化热量,潮热在早晨去。”
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六淫热交,痿痹之药,除肝内邪热,热痨,肝气成反比外,仅左胁肝区疼痛,可治女子血热发热,可调经。”芽,热水规则,月经出汗和根”
⑩《纲要》:“治阳气郁滞,肝、胆、三焦、络火、头痛、头晕、目眩、目赤疼痛、耳聋、疟、寒、热、气化肥、妇人血热入室、水失调、小儿痘热、消瘦发热。”
内服剂量:煎服,0.81.5元;还是进了药丸,散了。
【注意】真阴亏损、肝阳上亢者不宜服用。
(1)《本草经注》:“半夏者使邪畏女相思湾,藜芦……”
②《医学概论》:“绝对强弱推断,阴火发汗,错”
3《本草经》:“虚拟病人和痴迷于空运和呕吐的银燕人在法兰西是一样的。——疟疾,邵阳不吃。”
【连接】①治疗伤寒五六天,中风,频繁感冒发热,胸胁胀满,嘿嘿,无食欲,心烦呕吐,呕吐无碍或胸,或口渴,或腹痛,或肝滢带,或心慌,尿肿或口渴,伴有发热或咳嗽:柴胡一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净)。七味,两升水一桶,六升水去渣,三升水煎,1服用,一日三次。(《伤寒论》小柴胡汤)
(2)治邪入经,人体肌肉之热,推陈之心;李杰伤寒,当病,饮酒,辅助舒:柴胡42(洗苗),甘草12(炒)。关于罚款。每次上菜,钱、水、羊肉,炒到八分熟,吃完热衣服。(《技能药方》柴胡散)
③治疗外感风寒、感冒、痴热、头痛身痛;年初以来,疟疾治好了:到了三钱,防风收一文钱,陈皮收半个,芍药收两毛钱,甘草和生姜收一文钱,三五两。一铃,半水,炸七,八,烫衣。(《净月全书》即柴胡饮)
④治疗肝左疼痛:柴胡、陈皮各半钱,赤芍、枳壳、香附各半钱,醋炙,炙甘草五分。(《裙带关系甚至录》舒肝饮)
⑤治肝火伤胁病:柴胡、黄芩、栀子、蓝、白芍、枳壳。(《治未病因脉论治》柴胡新清肝饮)
⑥治血虚、乏力、心烦发热、四肢酸痛、头晕目眩、心口潮红、口干咽燥、发热盗汗、节食、卧眠、血热相争、水调不下、腹痛、寒热疟;并治女性体虚血虚,荣卫,痰多,潮热,形体消瘦,已成骨蒸:甘草(略红),当归(苗,锉,略炒),茯苓(去皮白人),白芍,白术,柴胡(去苗)。在坎坷的尽头。每次取钱,水一个大灯泡,煨姜切丁,薄荷少许,用七次煎,去渣趁热,不管什么时候。(《委员》逍遥散)
⑦治汗、寒热:柴胡(去苗)、黄连等。,作为结尾,炼蜜膏,药丸,鸡头都是大的。每次,两片药,料酒少许开口,第五次入水,浓汤煮两三次,放暖衣,没时间。(“儿童卫生通用微面”柴胡黄连膏)
⑧用于治疗荣威流、体热多汗、筋骨酸痛、多静无力、饮食静养:柴胡22枚,甲鱼20只,甘草1两,麻花2半。五味为终。每次拿钱,水,八两枣,炒六分,趁热吃。(《博济方》柴胡散)
⑨黄疸:柴胡(丸)二枚,甘草一根。在这两个里,作为水的精纸,根茎的握持配合煎到1碗,直到七,拧干残渣,时不时做什么衣服一天。(《传·秘宝党》)
主治肝黄:柴胡(拍)、甘草(微焙,锉)、决明子、车前子、羚羊角片。这药被碾成粉末。每次取的时候,把钱和水放在一个杯子里,煎到五分钟,不分时间,温着取。(《盛辉方》柴胡散)
⑾热治泻:柴胡黄芩并重。半酒半水,煎七分,冷浸,空心衣。(《救急仙方》),柴胡引起的感冒、流感、疟疾、肺炎。
临床应用等方面散热效果更好。根据143例临床观察:内流感24小时发热和内感冒24小时发热分别达到98.1%和87.9%。配方与用法:DC柴胡的干燥根。为蒸馏制成的注射剂,每安瓿2ml,相当于原生药2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1或每天两次,2ml,每个成人,每个1至1.5ml的婴儿年龄。
【注意】除了这两种,同属一种植物的柴胡类药物也有很多种。主要有:东北长白山北柴胡的分布;柴胡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等地。大叶柴胡分布于东北;柴胡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青海。柴胡在云南、四川、贵州和陕西的分布:柴胡在四川、云南、贵州和湖北的分布:柴胡(又名贯叶柴胡)分布于新疆:多脉柴胡分布于四川、甘肃、内蒙古。
柴胡,有“竹柴胡”和“春柴胡”,其原植物以狭叶为主。前者采收后全株生长,全长约2040 cm,与柴胡、茎叶、柴胡同为绿色至灰绿色。所谓的“雷虎”长约15厘米,茎细长、棕黄色、淡绿色,叶片卷曲、起皱。产于江苏、安徽、山东。
摘自“*字典”
《中华本草》:柴胡。
来源于《神农本草经》1。陶虹静:焦玲湖现在是一条捷径,就像前湖一样。张、河内迎敌。这个菱角湖应该先用冷疗。
2.《本草纲目》:板蓝根,生于外感,有内伤,其根芽用汽油、酒煎,世行之则减,汗蜜煮之。
柴胡,柴胡根,柴胡,柴胡。
别名熏、胡水栗、山菜、草、劈柴
栖息地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干燥草原、向阳山坡、林缘灌丛。生于干燥的草原、阳光充足的山坡和林缘灌木。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广西等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教化、安徽、广西等地。
性状鉴别柴胡为圆锥形或圆柱形,有时略弯曲,长6-15cm,直径0.3-1.2cm,通常分枝;根头部膨大,顶端的短纤维茎或叶基数量保留。表面灰褐色或褐色,有纵向皱纹、根痕和皮孔。质硬,不易折断,纤维横切面,皮浅褐色,木材横切面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窄叶
锥形根长,小枝长5-14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红褐色或深褐色,有纵向条纹。头根部靠近许多横向疣状突起,有的靠近环,上面有密集的纤维叶基。硬而脆,易断,断面扁平,浅褐色,颜色稍深形成层圈。气息微香,鱼油的味道。
根粗而长,无幼苗茎,须根少者优先。
柴胡根横切面显微鉴定:(1) 7-8排木栓细胞。皮质狭窄,有7-11油腔,泵径40-80μm,切向48-68μm,分泌细胞6-8个。韧皮部油室直径约27μm,形成形成层环。在具有大木质部和大约4/5直径的导管的多个切向排列中,木纤维以多个间歇的环状群排列。
(2)6-10木栓细胞。皮质狭窄,油腔8-12,径向50-60μm,切向70-102μm,周围有8-10个分泌细胞。多韧皮部油室,径向17-27μm,切向24-80μm,含黄色油。木质部呈放射状排列,木质部群少而散,有时生根成不连续的环状。
正在处理1。柴胡:去杂质,去残梗,泥沙洗干净,捞出,快速切片并充分湿润,然后晾干。
2.醋柴胡:取醋柴胡切片,拌匀。将醋放入锅中翻炒至腻且略干。拿出来晾干。(每100斤柴胡,12斤醋)。
3.龟血柴胡:将柴胡切片放入大盆中,用温热的龟血稀释,混匀,润湿,放入锅中用文火煸炒,取出,放凉。(柴胡每100kg,活鳖血200)。
4.酒柴胡:将柴胡与黄酒片混合,充分湿润,放入锅中,文火煎至干,取出放凉。柴胡每片100斤,米酒10斤。
5.柴胡炭:文火煸炒至柴胡片外皮变黑,喷少量水,晾干。
6.蜂蜜柴胡:取蜂蜜放入锅中,加热至沸腾,将柴胡片用文火炒至暗黄色,不粘手。
性质苦;辛;小寒
归经络、肝经。胆汁功能[
主治解表退热;疏肝解郁,促进杨琪。主要外感发热;寒热;疟疾;肝郁胁痛、乳房胀痛;头痛、头晕;月经不调;气虚下陷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内服用法用量:煎汤,3-10g;还是进了药丸,散了。外用:适量,水煎洗净;或者打磨修整。
【注意】真阴亏损、肝阳上亢者不宜服用。
1.《本草经注》:半夏是谁做的?邪恶的洋槐。害怕女人,维拉特拉姆。
2.《医学概论》:破坏的强度,阴火出汗,走偏。
3.《本草经疏》:虚者与气运忌,呕吐者与忌法银燕痴迷。在邵阳不吃,除非是疟疾。
[附] ①治疗伤寒五六天,中风,寒热,胸胁胀满,嘿嘿,无食欲,心烦呕吐,或口渴,或腹痛或胁,或心悸,小便不利,或口渴,身热或咳嗽: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净),甘草(炒)。七味,两升水一桶,六升水去渣,三升水煎,1服用,一日三次。(《伤寒论》小柴胡汤)②治邪入经,致全身肌肉发热,推陈出新;李杰伤寒,初起时,在《叶甫书》中:柴胡42(洗净,去苗),甘草12(炒)。关于罚款。每份,钱和水各一份,炸到八点,吃完热衣服。(《本草方》柴胡散)③治外感风寒、发热、畏寒、头痛、身痛;年初以来,疟疾治好了:一到三钱,防风就收一文钱,陈皮半个,芍药两个,甘草一个,生姜三个,五个。一铃,半水,炸七,八,烫衣。(《镜月全书》正柴胡饮)④治肝,左腰痛:柴胡、陈皮半文,赤芍、枳壳、香附醋炒各一元,炙草五分。(《裙带甚至录》疏肝饮)⑤肝火疑病症的治疗:柴胡、黄芩、栀子、蓝、白芍、枳壳。(《治未病因脉方》柴胡新清肝饮)⑥治血虚乏力、五烦发热、四肢酸痛、头晕心重、两颊发红、口干咽燥、发热盗汗、少食卧下、血热期行、水调失调、腹痛、寒热疟;而荣卫,痰多、潮热、形体消瘦成为郑谷的一两种:甘草(略红)、当归(苗、档、略炒)、茯苓(去皮、白)、白芍、白术、柴胡(去苗)。在坎坷的尽头。每次取钱,水一个大灯泡,煨姜切丁,薄荷少许,用七次煎,去渣趁热,不管什么时候。(《委员》逍遥散)⑦治热出冷汗联系:柴胡(去苗)、黄连等。末了蜜膏炼,一颗药丸头大。每次,两片药,料酒少许开口,第五次入水,浓汤煮两三次,放暖衣,没时间。(《小儿卫生总微表》柴胡黄连膏)⑧治荣威流,全身发热,盗汗,骨痛,光盘,多眠小力,饮食退:柴胡22,鳖甲22,甘草知母各一两,麻花两个半。五味为终。每次服用,钱,水,枣八两,煎六分,趁热服用(“波济方”柴胡散),9黄疸:柴胡两个(拍),甘草一个。在这两个,作为一个罚款纸,一碗水,根茎握,油炸七,拧干残渣,任何衣服的时间,已经做了一整天。(《通,秘宝方》)⑩肝黄:柴胡(拍)、甘草(微红,锉)、决明子、车前子、羚羊角片。这药被碾成粉末。每次取的时候,把钱和水放在一个杯子里,煎到五分钟,不分时间,温着取。(《盛辉方》柴胡散)11治泻热:柴胡、黄芩等。半酒半水,煎七分,冷浸,空心衣。(“紧急抢救处方”),用于发烧
临床应用。柴胡感冒、流感、疟疾、肺炎等。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据临床观察143例:24小时内发热的内流感高达98.1%从普通感冒到87.9%。柴胡干注射液蒸馏法,每安瓿2 ml,相当于2g原药材。肌肉或静脉注射,1-2次,每日1次,成人每次2 ml,各年龄段婴儿1-1.5ml内。
摘自《中国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