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设中医药人才“梯队”

振兴中医,关键在人才。调查发现,人才建设是安徽中医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数字上看,我省中医药人才培养“喜人”。2006年,全省共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6868人。目前这个数字已经达到17062,两年内足足增长了148%。然而,在多日的采访中,专家们仍然一致指出,安徽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是中医药人才数量缺口大、分布不合理、素质有待提高。

天赋有缺点。

发挥县中医院的龙头作用,构建县、乡、村一体化中医药服务网络,推动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这种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构想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更为重要。虽然广大农民认同中药疗效安全、价格便宜,但他们想就近看中医,尤其是名医的愿望无法得到满足。

事实上,老中青人才梯队断层是我省中医药发展的一大难题。

“就算不提新安医学的辉煌时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安徽几乎每个地区都有“龙头”名医,比如天长的杨,安庆的尹。但是现在放眼全省,真正的中医疗法少了,真正的名中医更少了!”省中医附属医院教授、著名老中医徐经世坦言。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缺乏制约了中医药整体水平的提高。

同时,由于重实践、生长期长、重经验、成功学的特殊规律,“中医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现象突出,平均每个乡镇没有一名中医。

“虽然鼓励毕业生去基层,但对中医人才还是缺乏针对性的政策。”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董明培强调,“关键是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据了解,“永久流动设施”的解决方案正在酝酿之中。该计划将为该省的乡镇医院提供由政府全额资助的中医毕业生和专业医生。“下乡”医生“名义上”在县医院工作,但一年轮岗期满后必须“留在乡镇医院”,由县医院负责定期培训;考核期满后可以调回县里,空缺的指标再招应届毕业生。

专家呼吁,尽快建立由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组成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基层中医人才培养。同时,充分发挥目前有限的中医药资源,如鼓励老中医退休后在社区医疗机构当“领班”,放开中医专家第二职业名额限制等。据悉,坐在教室里的试点也将在我省展开。“关键是要放开思想!提高疗效,患者受益才是立足点!”

更新文化模式

8月29日,省中医附属医院举行向第四批国家级中医专家学习仪式。未来三年,12继承人将跟随六位导师,精读《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把继承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作为“必修课”。

师徒制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我省广泛实施。目前已建立了三批43名学术经验导师,39名学术接班人取得了开班资格。“师徒制对于挽救名老中医经验是有效的,意义重大,但人才培养必须规模化。”省中医院副院长刘健认为。如何提高中医药教育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学毕业生知识起点高,知识结构全面,理论基础扎实,是中医药发展的后备力量,但仍普遍缺乏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临床实践。”在采访中,专家认为,中医院校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安徽中医学院是我省高等中医药教育的主要基地。为了突出办学特色,学院尝试开设新安医学和读经课程,中西医课程也由最初的7∶3调整为6∶4。“学校的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设置为相对独立的专业系。现在我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专业优势。”毕业后转做销售的2007届毕业生张坦言。

有关部门显然已经注意到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培养“正宗”的中医,安徽中医学院今年将开始开设新安医学教育改革试点班,将“师徒教育”的精髓融入学院教育,由30名老中医“一对一”指导30名学生,他们文理、经典、实践样样精通,努力培养中医人才。“全国开设中医课的学校不多,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希望这种模式能为中医人才的培养提供经验。”建对试点班充满希望。

同时,专家指出,老师是中医传承的关键。学校要适当引进优秀临床人才,鼓励教师在临床一线积累经验。“中医重视临床个体差异,过多的实验室研究对学生有误导作用。”

弘扬传统文化

中医西化、“废中医”风波、中医存废之争,都反映出当前中医发展遇到了挑战。关于如何振兴中医药,人们开出了各种“药方”:加大政府投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等。然而,许多专家指出,中医的困境是因为中医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太差。振兴中医,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不容忽视。

“不同的时代对传统文化有不同的态度。现代年轻人传统文化基础薄弱是一大不足。”在徐经世看来,作为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中医与中国古典文学是相通的,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的。“整体主义的理念,天人合一的精神,拯救世界和治疗疾病的追求,都来自于传统文化。”三代祖师爷都是名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了解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徐经世的书柜里,至今还保存着厚厚的一叠三代中医经典古籍手稿。虽然书页泛黄,但工整的字迹透露着浓浓的“书卷气”。

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陌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弱化,甚至使得以传统文化和古文为载体的中医理论,对某些人来说无异于“天书”。“中医要取得好的疗效,要有好的基本功,对经典著作要深入研究,融会贯通,结合临床实践,提高疗效。”王坚认为。

加强传统文化基础,无疑会缓解中医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以安徽中医学院为例。2007年,其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5%。

“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基础,有利于培养中医精神和德艺双馨的医德,学习中医不仅要学习具体的治疗方法,更要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做人。学校和医院也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让人们从中医药工作中感受到民族自豪感,自觉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中医需要奉献。”王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