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的成分是什么?有什么效果?

【药材及成分】为大戟科乔木植物巴豆的成熟种子。多线培养。产于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秋天,种子成熟,果皮未裂时,采摘,晒干,破壳,取出种子,用仁或霜。巴豆仁的制备方法是将巴豆浸泡在浓米汤或面汤中,在阳光下暴晒或烘烤,去皮,清洗仁,炒制。巴豆膏的制备方法是将干净的巴豆仁粉碎,用多层吸油纸包裹,稍加加热烘烤,压榨去油,细磨过筛。它含有34 ~ 57%的巴豆油、巴豆油、巴豆油毒素、巴豆油苷、生物碱等。【药用功效】辛热,毒性大;胃、大肠、肺经。本品辛而毒,温而泻下,善除胃肠间旧寒寒,攻痰排水,其药性较强,故称刚子。主治:寒积、腹水、痰饮。1.寒积泄泻辛热,可泻寒积,脘腹胀痛。是一种治疗寒证便秘的药物。2.水消肿可用于治疗腹水肢肿。【临床应用】1。用于小儿鹅口疮:将巴豆1g、西瓜籽0.5g研末,加少许香油调匀,然后揉成小球敷在唐寅穴上,15分钟后取下,每日1次,一般连续两次。(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9): 548) 2.治肠梗阻:巴豆去壳,用纸莎草包好,打碎去油,用龙眼肉或荔枝肉吞服,每次0.5 ~ 1g(湖南中医杂志,1986;(6): 55) 3.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巴豆和蜂蜡适量。将蜂蜡放入砂锅内用文火融化,然后用毫针将巴豆仁粘上,浸入融化的蜡中,待冷却后再蘸一遍,重复两次,拔出毫针,捏住针孔。每次服1 ~ 7粒,每日三次,30天为一疗程,休息2周,再服第二疗程。(《河北中医杂志》1990;12 (4): 10) 4.治疗胆绞痛;巴豆子切碎装入胶囊,每次用量100mg,小儿酌情减量。剂量为每3-4小时1次,直至腹泻中度,每24小时剂量不超过400mg。(《河北中医杂志》1990;12 (4): 10)【使用禁忌】1。过量服用巴豆油1/4滴可出现严重腹泻,0.5 ~ 1滴可出现严重症状,口服20滴可致死。内服的巴豆要正确炮制,榨油加热成膏后再使用。巴豆吃多了会引起严重的口腔炎、咽喉炎、严重腹泻、肠壁糜烂、便血、急性肾衰竭、发绀、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2.巴豆接触不当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果在加工过程中接触到去壳的巴豆、巴豆膏、巴豆油,甚至烹调巴豆的蒸汽,都会引起急性损伤,如皮肤水肿、水泡、眼睛和鼻子灼伤、流泪和发炎。巴豆霜制成丸剂、散剂时应口服。3.巴豆使用不当毒性较大,临床上应慎用。一般可以先用其他药物。如果不使用巴豆,在投入使用前应明确标识为寒固。中途病停,不要过度。临床上,巴豆作为一般泻药,广泛用于便秘,可能会造成损害。4.服用巴豆时,不宜吃热粥、喝热水等热物,以免加重腹泻。如果服用巴豆后腹泻,用黄连、黄柏煎服凉服,或吃凉粥缓解。5.体弱者和孕妇不宜使用。害怕矮牵牛。【药理知识】1。对皮肤黏膜和消化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对肠道肌肉有兴奋作用。它能引起严重的腹泻和呕吐。2.它具有止痛的作用。还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巴豆油中的活性成分PMA是一种强有力的血小板凝集剂。3.巴豆含有促癌成分,但也含有抗癌活性物质。4.该汤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和流感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20滴巴豆油能致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