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什么时候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

2009年。

2009年5月,中国在端午节期间启动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程序,申报遗产的名称为“中国端午节”。

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于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通过,中国的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扩展数据:

端午节的习俗

1,端午节吃粽子

粽子,或称“粽子赞”,俗称粽子。它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和馅料,并用箬叶(或柊叶)包裹成各种形状,如尖角和四边形。粽子历史悠久,最初是作为祭奠祖先和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小米(北方产)制成,称为“角粟”。

2.放一个风筝。

风筝是将纸或丝贴在竹条等骨架上,拉一根系在上面的长线,在风的作用下可以放入天空,属于只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孩子们在端午节时放风筝被称为“飞灾”。

3.清洗草药水

草药水,也就是古书中记载的木兰汤,中午用草药水洗,可以治皮肤病,祛邪气。端午节是一年中草药最多的一天,中午到处都是药。端午节期间,中国许多地方都有采药、熬药、泡水的习俗,端午节草药的药性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度百科-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