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是怎样的?
化学防治是控制药用植物病、虫、杂草,保证药材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它的特点是反应快、效率高、受地域限制少。特别是发生病虫害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控制。在合适的仪器配合下,大面积使用很方便,比如用飞机和机械喷洒农药,就更有优势了。由于上述优点,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对药用植物使用农药,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在“振兴中医药事业”的方针指导下,由野生变为家养,药用植物栽培品种不断增加,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种类不增反减,加重了危害。同时,药用植物的经济价值高,施用农药后可明显增加产量和收入。因此,农药在药用植物中被广泛使用,用药水平不断提高,施药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但总体而言,药用植物常用农药品种单调,施药技术与其他作物相比仍有欠缺。由于药用植物和病虫害种类繁多,大多比较分散,缺乏指导,因此还存在农药使用不当、农药残留等问题。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农药的生产和使用。为了保证农业高产,保护人民健康,对农药的使用和生产作了许多规定,停止了有害的汞制剂和有机氯农药的生产和使用,规定了常用剧毒农药的操作程序和使用范围,努力研究和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药用植物中农药的应用和研究也应服从国家农药宏观管理的一般原则。
常用农药品种介绍
(1)杀菌剂
1.凌(磷酸铝,晶)
(efosite A1)
它是国外70年代末问世的一种新型杀菌剂,也是我国近年来生产的一种高效、低毒、内吸的新型有机磷杀菌剂。剂型为90%原粉和40%可湿性粉剂。原粉为白色结晶粉末,可湿性粉剂为米色和棕红色粉末。用水稀释后是稳定的悬浮液。对植物无药害,内吸性强,在植物体内上下传导。对霜霉病、疫病等多种作物引起的病害有很好的效果。常见浓度为40%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溶液和600倍溶液。
2.多菌灵(苯并咪唑44号)
(carhendazim)
是一种高效、低毒、内吸性杂环类杀菌剂,对人畜低毒。有25%和50%的WP,可防治药用植物、蔬菜等作物病害。对人参根部病害的防治有很好的效果。用50% WP 500-1000倍液每亩防治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效果好。
3.三唑酮(粉锈宁、百里通)
(三唑酮)
是一种高效、内吸性强的杂环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熏蒸、根除作用,对白粉病、锈病、黑穗病有特效,对根腐病也有效,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有25%,15%WP,20%EC。25%可湿性粉剂拌种,100公斤拌种量300-500克. 25%可湿性粉剂每亩喷施50-100克,50-75公斤兑水。安全间隔期为15-20天,药用植物在采收前半个月停止用药。粉修宁易燃,应远离火源。不要和粮食、饲料、粮食存放在一起。
4.有毒霉菌(Redomir,Methamidopyrine)
(甲霜灵)
它是一种高效、低毒、全身吸收的苯类杀菌剂,能上下传导,疗效好,持效期长,药效高,保产效果明显。对霜霉病、疫病、白粉病、根腐病有很强的杀菌能力。有25%WP、5%G、35%拌种剂,每亩用25% WP 30-50g,用水均匀喷洒。安全间隔期为21天,故该药不宜用于花期防病。
5.甲基硫菌灵(甲基硫菌灵)
(甲基硫菌灵)
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渗透力强的内吸性苯杀菌剂,能杀灭入侵植物的病菌。可防治药用植物、蔬菜、果树上的灰霉病、褐斑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多种病害。药效高于乙基硫菌灵,对作物安全。有70%、50%WP和10%EC。每亩喷施70% WP50-75g加水1000-1200倍对白粉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50%WP一般为800-1000倍液防治黄芪白粉病、茴香灰斑病、人参褐斑病、枸杞早疫病等。安全间隔期为14天,采收前两周内应停药。
6 .苏克林
(苏米尔)
它是一种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和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其特点是防护效果好,治疗效果强,作用持久,效果稳定,内部吸收,耐雨水侵蚀。50% WP 500-1000倍液防治多种作物灰霉病和菌核病。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喷洒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安全间隔为15天。
7.欧亚甘草
(里佐莱克斯)
一种适用于防治土壤病害的新型杀菌剂。它对水稻纹枯病菌、白绢病菌、石生香蒲和道生香蒲有很强的杀菌活性。甘草可以杀死菌丝和菌核。它在土壤中有相当大的残留效应,在适宜剂量下对大多数作物无明显药害。可用于毒土、土壤灌注、拌种、浸种、块茎和鳞茎喷洒等。,同时也不会在土壤中积累。有20%EC,50%WP,25%FL,毒土50% WP3-10g/m2,沟边50% WP 150-200g/100 m2,叶面喷施0.5-1kg AI/m2。
8.波尔多混合剂
是一种常见的无机杀菌剂,杀菌力强,药效范围广,作用持久。它是一种粘性很强的胶体悬浮液。喷洒在植物表面,能形成一层薄膜,不易被雨水冲刷。残效期可达15天左右。它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性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和石灰乳制成的天蓝色胶体悬浮液。波尔多液杀菌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硫酸铜。当喷洒在植物表面时,它会溶于水产生铜离子,能毒害水中需要孢子萌发的真菌和细菌。主要防治霜霉病和各种叶斑病。也可用于处理幼苗,如浸泡白术或种植人参。波尔多混合比例有三种,1: 1: 100(硫酸铜:生石灰:水)。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比例,以硫酸铜为标准,如1: 2: 100为双量波尔多液。植物幼嫩组织对铜敏感,可采用低浓度,或石灰过量、双倍量配制。对石灰敏感的植物可以少量或半量使用不同稀释倍数的石灰。
9.石硫混合物
硫磺保护剂。硫磺和生石灰与水一起煮沸,形成石灰-硫磺混合物。为深红色透明液体,有臭鸡蛋味,强碱性,遇酸易分解。其主要成分是硫化钙(CaS Sx),并含有少量硫酸钙和亚硫酸钙。硫磺和石头的混合物对白粉病和锈病有很好的效果。葫芦科药用植物白粉病一般每隔7天左右喷洒浓度为0.2度波美度,* * * 2-3次。
石硫合剂的稀释方法:
重量稀释公式:
体积稀释公式:
B=储备溶液的波美度,B1=稀释液的波美度。
(2)杀虫剂
1.敌敌畏
(敌敌畏)
它是一种广谱有机杀虫剂,具有很强的触杀性、胃毒性、熏蒸性和穿透性。同时挥发度高,易水解,可消灭室内卫生害虫和仓库害虫。有50%和80%EC剂型。用80% EC 1,000-2,000倍液防治蚜虫、小茴香蛾等药用植物害虫是有效的。安全期4-5天,对瓜类作物敏感,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2.敌百虫
(敌百虫)
是一种广谱有机磷农药,具有较强的胃毒性、接触毒性、渗透性,对人畜毒性低。适用于防治鳞翅目幼虫和双翅目害虫,以及蚊、蝇等卫生害虫。它对药用植物和农作物的各种害虫有效。有50%WP,80%,95%SP,90%晶体。用1000倍的90%水晶液防治小茴香蛾、黄耆蛾、斑潜蝇、黄条跳甲等。蔬菜采收前7天禁止用药,药用植物采收前10-15天内停止用药。
3.辛硫磷(辛硫磷,腈嘧菌酯)
(辛硫磷)
是一种广谱有机磷农药,具有强触杀性和胃毒性。常温下稳定,高温易分解,对光敏感,易分解失效。由于其残留期短,可用于控制蔬菜和药用植物上的害虫。有50%、75%EC、50%G、50% EC 1000-2000倍液对黄芪桃小食心虫、茴香螟、臭虫等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0%EC通过埋种(薏苡、红花籽等)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如蛴螬。),或者制作毒土或者颗粒或者浇水。一般应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可提高防治效果。作物收获前5天内禁止使用。
4 .氧乐果
是一种具有强触杀和内吸作用的有机磷农药,对抗性蚜虫和其他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剂型具有40%的EC。一般使用浓度为1500-2000倍的液体喷雾。当与机油(1∶5)混合时,茎秆包衣具有良好的防蚜和保护天敌作用。本品剧毒,使用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5.马拉硫磷(马拉松)
(马拉硫磷)
选择性高效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它具有杀虫作用迅速、致死性强、对人畜毒性低的优点,对药用植物和其它作物的各种害虫均有效果。主要防治蚜虫、螨类、叶蝉、飞虱、蓟马等害虫。有5%DP,50%EC,25%WP,50%EC一般用1000-2000倍液喷洒。采收前7天内不要用药,瓜类药材苗期要特别注意药害。
6.醋酸甲胺磷(杀虫)
(乙酰甲胺磷)
它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有机磷农药。可被植物吸收和运输,具有胃毒、触杀、熏蒸和杀卵作用,适用于防治飞虱、介壳虫、果树、茶树等作物。用30%或40%乳油,喷洒30%戊C300-600倍溶液。药用植物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
7.蝉粉
(异丙威)
它是一种有特效的接触杀虫剂,具有穿透作用。对天敌无害,对飞虱、叶蝉有特效。对蓟马和水蛭也有控制作用。有75%、50%WP、4%G和20%EC。每亩喷75% WP 46-86g水50-60 kg,每亩撒4% G1-1.65 kg。
8.抗蚜威
(抗蚜威)
一种对蚜虫有特效的内吸性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熏蒸作用。有50%可湿性粉剂、10%发烟剂和50%可分散粒剂。对药用植物、油菜、烟草等作物的蚜虫有很好的效果。每亩喷50公斤50% WP 17-47克水。安全间隔是8天。
9.溴氰菊酯(被敌人杀死)
(溴氰菊酯)
这是一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它杀虫范围广,杀虫力强,毒性低,使用安全。具有触杀作用、胃毒性和杀卵能力。适用于防治蔬菜和药用植物的各种害虫。有2.5%EC和5%WP,每亩用20毫升2.5% EC防治白术蚜虫,喷水50公斤。对螨类、介壳虫、甲虫等害虫防治效果差,不宜使用。不能连续使用,否则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
10.双双
它是一种广谱的沙蚕毒素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性和强内吸作用,可被作物的叶片和根系吸收传导,有一定的熏蒸作用,杀卵和杀蛹能力强,适用于药用植物、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上的害虫防治。25%或30%水剂,3%克,每亩用30%水剂150毫升,喷水75公斤防治蚜虫。作物收获前应禁止使用15天。此药对蚕有毒,对人体皮肤有痒、红、肿反应,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3)杀螨剂
1.二脒(双二甲基脒)
(双甲脒)
甲脒广谱杀虫剂和杀螨剂。适用于防治植物螨类、蜜蜂螨类、螨类、食果类和夜蛾科害虫,对果树和药用植物上的螨类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20%、12.5%乳油、25%、50%可湿性粉剂、20%乳油1000-2000倍液用于防治佛手蜘蛛。果实采收前14天禁止用药。一般来说,不宜在经济作物上过于频繁地施用农药。
2.炔螨特(炔螨特)
(炔螨特)
它是一种杀螨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无组织浸润,对各种作物的成螨和若螨有特效,持效期长。对人畜低毒,对鱼类有毒。剂型为73%乳油。一般使用浓度为1000-2000倍的液体喷雾。当用于幼苗或嫩枝时,稀释倍数不应小于3000倍,以避免药害。除碱性药剂外,这种药物可与杀虫剂混合使用。
3.消除利益
(甲氰菊酯)
一种新的拟除虫菊酯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杀虫和杀螨活性。可防治粘虫、叶蝉、木虱、甲虫等多种作物害虫。其特点是作用迅速,持效期长,杀螨效果强。20%EC用于防治木本药用植物上的螨类,每亩用20%EC 20ml喷水2000次。施用农药要注意人、畜、鱼、蚕的安全。
(4)除草剂
1.那活精(乙草胺)
(sethoxydim)
具有内吸性用于旱田幼苗后处理的选择性除草剂。它对禾本科一年生杂草是致命的。有20%的EC和12.5%的Oile。c,在2-6叶期对单子叶杂草更具杀伤力,效果显著。每公顷使用20% EC 3.0-6.01可完全杀灭香蒲、马唐、马利筋、稗草、野燕麦等。因为是茎叶处理剂,落在土壤里的化学物质会很快分解成安全物质,对后面的作物没有影响。适用于阔叶作物生长季节喷施,可选择性杀灭禾本科杂草。
2.稳定杀伤(氟马酮,氟马酮)
(丁基氟啶虫酯)
它是一种选择性除草剂。对禾本科植物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对双子叶杂草无效。本品有很强的吸收性和导电性,直达地下茎。可用于茎叶或土壤的处理,制剂为35%乳油。400-1200倍液作为茎叶喷雾有效。本产品易燃,应远离火源运输。
三、药用植物中农药的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农药必须根据农药的理化性质、农药对药用植物类群的作用机理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充分利用抗性品种和天敌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药防治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对口农药的选择
农药种类繁多,各有其特点、适用范围和防治对象。在使用某种农药时,首先要了解药物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根据田间发生的病、虫、杂草种类对症下药。如胃药、敌百虫等,一般对白术、菜青虫等咀嚼口器害虫有效,对蚜虫、介壳虫等吮吸口器害虫无效。西维因、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接触性杀虫剂可用于治疗刺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害虫。一种作物可能同时发生几种害虫,需要以害虫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为主要防治对象,选择能同时治疗其他害虫的药剂,如黄芪生长期的蚜虫、种蜂等,这样就可以选择有机磷农药氧乐果。杀菌剂也要选择配套农药。根据农药的作用机理,种子消毒一般选用广谱杀菌剂,防治叶片真菌性病害可选用多菌灵、硫菌灵等农药,防治霜霉病应选用对藻类敏感的农药。除草剂也是如此。有些只杀单子叶杂草,不杀双子叶杂草。有些除草剂只能用于发芽前处理,不能用于叶面喷施。所以用药要有针对性,既能避免药物的浪费,又能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在选择对口农药的过程中,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是防止或延缓细菌和害虫抗药性产生的主要措施。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应做好耐药性监测,及时发现耐药性的形成和发展,实现交替用药。同时了解耐药药物和交叉耐药药物的种类,以便选择非交叉耐药药物交替使用。比如托布津一开始对黄芪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几年后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又如40%乐果乳油稀释3000-4000倍防治白术蚜虫。现在用1000-1500倍,效果只有85%左右,抗虫性提高了3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显著的杀虫效果,但由于长期单一使用,很快产生了抗药性。因此,交替使用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农药是预防或延缓病、虫、杂草抗药性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通常有机磷和有机氮交替使用,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交替使用,有机和无机农药交替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制剂交替使用。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可以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提高其经济效益。
(二)农药的合理搭配
农药合理混配是延长新品种使用寿命,恢复老品种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还可以治疗多种病虫害。
农药合理混配的基本原则是增效、安全、节约成本。就农药的作用机理而言,要求任何农药混配配方的生物活性具有增效作用,或能同时治疗多种病虫害,但农药之间不能有拮抗或降解作用,不需要考虑将同一作用机理、同一防治对象的农药混配。一般两种农药可以混用。从农药的理化性质来说,要求混合后不发生分层、絮凝、沉淀、油漂等物理现象,不发生碱解反应、化合物分解反应、金属盐取代反应等化学变化。碱性农药不能与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等农药混用,以免因碱解反应或碱性半胱氨酸反应而失效。在农药安全方面,要求不得混配剧毒农药,混配配方不得含有剧毒,不得使用毒性明显增强的混配配方,防止对药用植物的药害,确保人畜安全。
生产中使用混合配方时,应根据配方的用量或浓度称取两种农药,分别用少量水稀释,然后相互混合,搅拌均匀。对于混合药物的配制,要现配,一次用完,不要留着。
在使用混配农药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也要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或交叉抗药性,要根据病虫害类型对症下药。如果有合适的对口农药,不一定要混配,对口农药和混配配方交替使用。在药用植物中,推广一些已有的配方,如化学性质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易分解失效的农药,可与许多农药、人的粪便、堆肥、化肥混合使用。
(三)农药使用的有效剂量
农药的有效剂量可分为有效低剂量、普通剂量和最大剂量三种。从65438到0975,在农业生产“两查两定”的基础上,用最经济的农药用量发挥最大的防治效果,把单位剂量降到最经济的水平,大力推广有效的低浓度药物,节约了大量农药。如40%双异灵对延胡索霜霉病的防治由100-200倍降至300倍,40%乐果对白术蚜虫的防治由1000-1500倍降至2000-2500倍,普遍降低了农药用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喷洒设备的发展,有效的低量防治害虫的方法得到推广,一般比常规用量节省10%以上,有的可达20-30%。
农药的适宜浓度范围是科技人员经过无数次实验得出的,前后变化不大,一般可以作为参考,不能随意增减。用药频率根据病虫害发生的时期和长短、发生的严重程度、药物的有效期来确定。一般来说,要研究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掌握最佳防治期的用药方法,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如果病虫害发生期长,发生次数多,药效期短,可适当增加用药次数。
(4)防治目标的确定
各地耕作制度、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同一地区各类型田地的栽培品种、生长进度、植株生长情况不同,使得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在地区和田地之间差异较大。同时,随着抗病品种的推广,品种抗性的下降,田间天敌种群的变化,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也可有所不同。因此,正确划分防治靶区是化学防治和合理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药用植物病害,通过调查确定防治田间,掌握苗情和病情,根据苗情和病情,参考当地气象预报和实际情况及病害流行规律,综合分析其发生趋势,进而划分目标田间。比如紫堇霜霉病的防治,就要看生长前期的病情(发病中心)、苗情、天气的综合情况。一般长势较弱,田中有病。3月天气寒冷多雨,需要喷洒保护。因此提出防病有“三观”,即视病情、视长势、视天气决定是否用药。
对于害虫,它是基于控制指标。控制指标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不要求完全消灭害虫,只要求将害虫密度控制在危害不足的程度,即造成的损失在经济阈值以下;(2)充分利用植物群体和个体对害虫危害的补偿能力。因此,如果害虫数量少,危害轻微,就不需要施用农药进行防治;(3)充分发挥害虫天敌的自然控制功能,当田间天敌数量多而害虫数量少时,无法控制;(4)如果害虫发生量较大,或者为了防止下一季或下一代害虫的爆发,在当季进行必要的化学防治。防治指标的实施应根据对药用植物害虫和天敌的实地调查,综合分析以往害虫发生规律和天敌控制能力,以及作物个体生育期和天气等因素,做出正确决策。一般需要几年的历史调查数据才能正确制定防控指标。
从长远来看,在落实防治指标的同时,控制用药面积,减少用药次数,有助于提高害虫防治的整体效果。为了减少用药量,应根据害虫、天敌和药苗的情况,灵活运用防治指标,达到既治两病,又缓而不早,控制剂量,采取有效的低浓度防治的目的。
(五)防治适宜期的确定
选择合适的时间施药,是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和衰退,保护有益生物,避免农药残留的重要途径。
确定适当控制期的依据如下:1。把握害虫高峰期,控制在最有利的虫龄;2.非天敌敏感期;3.病虫害易侵染危害的生长期;4.安全间隔。即禁止在收获前的一定间隔内用药。为了及时用药,必须加强调查,做好预测预报,正确掌握病虫害动态,从而确定适宜的防治时期。
(6)注意应用方法和技巧。
应用技术与控制效果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种类的化学药剂,采用相应的施药技术可以保证药效。
施药方法与化学药品、病虫害的配合非常重要。农药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喷撒和喷粉,其他还有根施、土壤处理、浸种、拌种、毒饵、喷洒、浇水、注射、熏蒸等。选择正确的施药方法和技术必须有六个协调:(1)施药方法与药物作用的协调。比如根敷和涂抹法只适合内吸剂,毒饵适合胃药。(2)施药方法应与病虫害危害部位相协调。例如,土壤处理适用于控制根部疾病和幼苗病虫害。种子处理适用于控制幼苗病害。粉剂喷洒和喷雾适用于防治地上害虫,毒饵适用于防治地下害虫,注射法适用于防治食茎害虫。(3)施药方法应与农药剂型相协调。比如颗粒剂适合根施,水剂、乳油、可湿性粉剂适合喷雾,粉剂适合喷粉。(4)施药方法应与保护和利用天敌相协调。如根施、茎涂和毒饵,可以保护天敌免受伤害。(5)施用方法应与施用时的天气相协调。如果有风,就不适合喷粉和喷雾。天气干燥不适合根区施用颗粒剂,熏蒸法不适合低温。(6)施药方法应与药物的毒性和残留相协调。比如剧毒农药就不适合低量喷洒。
近年来,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应用方法有了许多改进,尤其是喷雾技术。以前只有工农36机动喷雾机、工农16背负式手动喷雾机等几种施药工具,但现在增加了东方红18机动喷雾机和手持式超低容量喷雾机,喷雾技术从原来的大容量喷雾发展到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研究了喷雾技术、农药的沉积率和回收率、雾滴的直径、密度和分散性以及农药在植物上的再分布原理,改进了手动喷雾器低量喷雾和超低量喷雾的操作技术。目前是指农业部门根据防治病虫害的农药机械、药液用量、雾滴直径等内容制定的地面喷雾能力分级标准(表10-1)。
表10—1地面喷洒量分类标准
注:根据浙江省农业厅调查试验并参考国外资料,制定分级标准。
超低容量喷雾是一种先进的防治病虫害和杂草的喷雾技术,单位面积喷洒的药液比高容量喷雾少得多。虽然目前国内外对单位面积喷洒能力的划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超低能力可以看作是喷洒能力的最低水平。与大容量喷洒相比,具有效率高、省力、不用或少用水、持效期长、农药对土壤污染小等优点。
超低容量喷雾法应控制液滴施用。喷雾量由各种容量的喷雾液滴大小决定,要维持喷雾液滴中的农药浓度(指每滴所含药物量),要维持每种害虫的LD5。水平。例如,当选择一种有效的农药防治害虫时,每种害虫的半数致死量为10ng,那么接触虫体的雾滴大小应在60μm雾滴中含有10%的农药活性,才能获得满意的防治效果。
超低电压喷雾技术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较晚,曾大面积用于防治白术害虫和啤酒花害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ULV喷嘴的喷雾特点是能产生均匀的雾滴谱,而常规喷嘴雾滴谱较宽,大雾滴损失,小雾滴漂移。我们可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