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南宁南华早报18版(2007年9月12)。
桂良《南华早报》
全国优秀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者名叫梁启波,是兴业县沙塘镇民政助理、副主任,目前在该县民政局任副局长。了解梁启波的人都知道他身患癌症,但他却不顾病痛努力工作。他不愧是兴业县民政的“黄牛”。
在梁启波的办公桌上,放着几摞巴掌大小的笔记本,有60多本* * *,当地群众称之为民情日记。在这60多本日记中,* * *记录了3000多个事件,涉及1.25万多人。梁启波说,这60多本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记不清到底记了多少本,但他很清楚镇上哪一本缺衣少食。
被救老人为他找“偏方”。
梁启波今年41岁。一件白衬衫看起来很干练,但话里有一股浓浓的鼻音,提醒记者他是鼻咽癌患者。他告诉记者,9年前被查出鼻咽癌,现在每天吃两次中药,每10分钟喝一次水。梁启波回忆起第一次生病时的感觉说:“那时候,我才32岁。大世界之初,我被判了死刑,我的心因恐惧而颤抖……”但是手术一出院,梁启波就去上班了。毕竟,镇上需要帮助的人还在等着他,同时,他也忘记了自己的恐惧。后来他发现,只有在工作中,他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还活着,因为无数人还在惦记着给他们送饭送钱的阿博。
写日记的习惯是从1993开始的。梁启波发现自己工作太忙,经常记着一件事忘了另一件事,于是拿起一个小本子,记录下自己要做的事情,以此来提醒自己。
“张荣村贫困户甘和养女一家三口住的是土坯房,年久失修,成了危房!”这是梁启波得知甘老人的困难后,在日记中留下的简单记录。但在张荣村村民的口中,这却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惊险故事。
一天晚上,当地下起了暴雨,梁启波回到家却不敢睡觉,因为他还在想甘的小瓦房是否经得起风雨。于是他穿上雨衣,骑上摩托车,冲出门去。除了闪电的光,梁启波只能靠摩托车的大灯照亮道路。很多路段都积了齐膝高的水。他几次分不清路,差点连车带人都滑到了路边的水塘里。
跌跌撞撞来到甘家,一进门就看到房子被淹了。甘一家三口挤在一起,躲在角落里。梁启波一头扎进房间,马上把他们从屋里拉出来,安排他们暂时住在邻居家。然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进入房间,搬出甘家的食物和衣服,直到老人睡着了,他才敢回家。当他第二天早上再次来到甘家时,他发现那个小房间已经倒塌了。甘广海对大家说:“阿博救了我的家人。”
大雨过后,梁启波终于向上级申请了救灾款,给甘家盖了两间砖房。甘广海从未忘记这一点。得知梁启波得了绝症,他特别担心。几经周折,老人向南宁的一个远房亲戚要了一个据说能治病的“偏方”。老人把“偏方”写在一张卷烟纸上。因为一时见不到阿博,又担心“偏方”被老鼠和虫子咬坏,就把它装在米袋里,藏在大桶里。我在阿博再次送饭的时候给了他,叫他抓来吃了上面写的药。当梁启波收到偏方时,发现只是一些普通的滋补药物,对他的病情作用不大,但他还是含着泪小心翼翼地把偏方装进了口袋。
人民感情日记中的血淋淋的记录
在阅读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有一页日记上有黑色的血渍,上面写着:“...韩XX,男,12岁,村寮塘人,在中心小学读六年级,今年秋季入学。1994年父亲去世,1999年母亲外出,至今下落不明。我婆婆81岁。1.计每月30斤。2.第一批24人已经定了,第二批在等。3.跟学校说说,求关照。”短短几句话,对梁启波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任务。
那是梁启波在沙塘镇王宓村走访时,得知村里一个12岁的男孩韩笑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也走了,和80多岁的奶奶住在一起。他知道后,不得不把情况记录下来,但就在他写的时候,他生病了,流鼻血和汗水都滴到了日记里。回家后立即发烧,昏迷不醒。他在医院打了两天点滴。他醒来后,立即找到了那页血淋淋的日记,开始解决小韩的家庭问题。第二天,病情尚未痊愈的梁启波给家里送去了30斤大米,并决定每个月给这个困难家庭送去大米。
15坚持一穷二白。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梁启波接到了玉林市总工会的电话,询问他家里的经济情况,并表示准备把他列入救助名单,为他争取一些财政补贴。梁启波婉言谢绝。记者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比我困难的人多。我夫妻俩都是公务员,每个月领工资。”其实类似给市县领导的补贴,也提了很多次,他一次都没收。就连他获得全国优秀党员生产后领取的3000元奖金也送到了平民对象手中。
其实梁启波夫妇的工资并不高,加起来不到2000元/月。有了这些钱,他每个月要给自己和母亲交700多元的药费,孩子上学的费用,还要留点钱支援民政对象。他家的经济条件只能用经济拮据来形容。在市总工会给他新彩电之前,他的电视机是18寸的彩电,图像已经很模糊了。电视台播放了一部关于他先进事迹的专题片,但家里人无法在电视上观看。亲戚朋友看了之后才电话“转”给他们。
按照医嘱,梁启波每年都要去医院检查病情,但从2004年开始,他已经三年没有检查过了。因为每次检查都要两三千元,以他目前的经济状况很难支付这一大笔钱。尽管经济困难,但梁启波坚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从65438年到2005年,他发放了近465438+万元的钱和28万多斤粮食,但他把钱和粮的每一笔账都记得清清楚楚,准确无误。他没有接受工程承包商的3500元红包。有亲戚朋友向他要“方便”和“照顾”,他坚持原则,不该给的一分钱也不给。梁启波说:“钱是救命的钱,粮是救命的粮。我拿了一分钱,对不起党,对不起群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