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笔下的济南四季
老舍活了67年,他在北京度过了42年。剩下的25年分别是:英国5年,新加坡1年,山东7年——济南4.5年,青岛2.5年,汉口6个月,重庆7.5年,美国4年。
但老舍一生的散文中,关于纽约、伦敦(略谈留学英国)和新加坡的几乎没写,关于汉口、重庆、成都的很少,关于青岛的也就两三个,也就是北京——不多;只有济南,他不仅写了,还写了一个很长的系列,而且都是那么的优雅,那么的脱俗,那么的动人,那么的诗意!
这真是文学史上一个奇特而奇妙的现象。不要说和老舍本人比,就算和任何一个生活在济南,甚至山东、济南的现代作家比,世界上也没有第二个人。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恐怕只能说:济南和老舍有缘,老舍对济南情有独钟。
这是一个现代著名作家和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之间的奇异浪漫。
一个
老舍写《济南》时,先发表了一组散文,总标题是《一些印象》。
在《一些印象》中,老舍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一座遥远如梦的中世纪古城由远及近推给读者:
“如果你的幻想中有一座中世纪的古城,有一座沉睡的塔,一条狭窄的古石路,一堵宽厚的石墙,一条清溪绕城流淌,倒映着山影,一个红袍绿裤的小女孩蹲在岸边。如果你幻想中有这样的境界,那就是一个济南。”
“请在秋天来。那座城,那条河,那条古道,那座山影,一年四季都在为你准备着。但随着济南的秋色,济南从一幅简单的画变成了一首宁静美好的诗。这种诗意的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给了瑞士,春天的西湖,秋冬的济南。
“中世纪的老城,带着这秋声,是济南,一首诗。”
这个济南的“印象”不仅像一幅写意的宋代水墨山水画,也像一幅印象派的现代油画。
老舍不仅写了济南的秋冬夏,还写了济南的春,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光影分离,五彩缤纷的春风。
为了突出济南的独特魅力,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老舍不仅来到瑞士、西湖、济南进行对比,还不断邀请伦敦、佛罗伦萨(意大利)、南京、北平、青岛等地出发,参照济南,使画面意境更加悠远。
石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座山城,半座湖城。
写济南,就不能不写它的山和水。
老舍似乎生来就对山有着真挚的亲近,对水有着深深的敬仰。他散文中对济南山水的描写更像是“读”而不是写,是他百看不厌的“对话”。难怪它如此生动,如此聪明,如此生动,如此人性化。
请看老舍是怎么写济南的山的:
“济南是在群山中举行的;秋天,山上的草介于黄色和绿色之间,松树是绿色的,其他的叶子几乎都是红色和黄色的。即使在无树的山上,颜色也更多——日影、草色、石层,可以搭配出各种条纹和阴影。有了温暖的蓝天,我感到舒适和安全,我只想躺在山坡上像睡觉一样永远睡下去。”(春风)
这是秋天济南的山。
“山丘已经把济南包围了一圈,除了北面的那个口。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仿佛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都小声说:别担心,这里会很暖和的。真的,济南人冬天都在笑。他们一看到那些山头,就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一些印象(续6))
这是冬天济南的山。
“有一两座山峰漂浮在绿树的顶端。因为绿树太密,你看不到树后面的房子和山坡,所以你猜不到树荫后面是什么;深沉伟大,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转过礼堂,你看到南边的山,绿色的。山前的田野是绿色的。一片绿海,山是那些高高的绿浪。”(非正式公园)
——这是夏天济南的山。
请看老舍是怎么写济南的水的:
“哪里的水能比济南好?有泉——到处都有泉——有河有湖,以形分。无论是泉水,河流还是湖泊,都是那么清澈甜美。哦,济南是‘自然’的甜心吧?”“不说别的,就说说水里的绿藻。恐怕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没有什么能比得上那种绿色了。”(一些印象(续4))
——这是济南的秋水。
“水呢?它没有结冰,而是在绿藻上冒着热气。海藻是如此的绿,以至于它们把常年储存的绿色都吸走了。天空越亮,海藻越绿。有了这些绿色精灵,水就不忍心结冰了。此外,树枝很长的垂柳需要在水中拍摄。你看,从澄清的河面慢慢往上看,天空、半空中、天空从上到下都是那么清澈湛蓝,整体是一片空灵的蓝水晶。”(一些印象(续5))
——这是济南冬天的水。
我想问,自古以来,有哪个文人能像老舍那样对济南的山水如此熟悉,相亲相知,写得如此诗意,触手可及?
如果济南的山山水水尽人皆知,仅凭这些不朽的文字,完全可以认定是遇到了永远的知己!
然而,我们的老舍并没有就此止步。
千佛山、趵突泉和大明湖是济南三大著名景点。老舍当时对这三大名胜似乎颇有怨言,称它们既不大也不知名,更不是湖泊。
但是,他还是忍不住要用特别的词来形容。
老舍除了在很多文章里为千佛山写了几笔,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趵突泉和大明湖的文章。
在对《趵突泉》的鉴赏中,他写下了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文字:
“春天太好了。泉池几乎是方形的,西边有三个泉,北边有一条小溪。看那三个大弹簧,一年四季都在滚动。你站着呆呆看三分钟,你会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让你不敢再看一眼。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光明,冒险,冒险,永不疲倦,永不退缩,才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写济南山川的胜利,老舍没有忘记济南物产的美好。
新鲜、洁白、艳丽、鲜亮、润泽、香甜的济南大葱,大明湖“三美”的水产品——普菜、茭白、白莲藕,甚至可以随酒享用、食用的婀娜多姿的白莲花(见“吃莲”),都在文中有所看到。
就这样,城、河、古道、山影、塔和石城墙、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还有骊山、鹊山、华山、李夏亭、铁公庙、北极阁、开元寺古石塔、夏荷、春柳、蒲菜、毛土泉。
二
但如果老舍散文中的济南仅仅局限于这些山川的胜利,那么他就不是具有深刻文化批判意识的老舍,而只是一个浪漫的田园诗人或散文家。
无论是出于对济南的真挚热爱,还是对当时灰色现状的强烈不满,以及对中华民族古老民族精神和文化心态的深刻思考,老舍都不会不关注这种自然美下的“人”,也不会不正视那些自然美中“人为”造成的不完美。
或许和在欧洲生活的经历有关。老舍一到济南,就感受到了济南交通的狭窄、失修和落后。
在《到达济南(上)》、《到达济南(下)》以及后来的《路与车》中,他用幽默的文字描述了济南的瘦马破车,宽厚的旧石板路,车内的人微微一歪头就有撞墙的危险的狭窄巷子。在幽默和夸张中,充满了批判。
老舍在《趵突泉鉴赏》中,描写了名泉周围的拥堵、破碎、嘈杂、混乱,并痛心地说:“这是中国人征服自然的另一种方式,也就是说,任何自然赐予中国人的礼物,都会让它变得丑陋。”
老舍在《大明湖的春天》和《更大的想象》中写道,当时的大明湖是没有湖的:“本来这个湖是一个湖,但是被加工成了许多沟渠。”“现在的湖不是清水,而是多少块土地被大坝开辟了。‘陆地’外面有几条沟,游艇顺着沟走,就是去游湖。”
老舍在《袁》中写道,济南没有开民智的社会教育,人民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理由轻视袁所办的“洋鬼子”。
老舍在《药集》中写到了一捆捆用来治病的中草药——橘皮上沾满了黑泥,柴胡上沾着马粪,人们没有健康观念。
老舍在《耍猴》中写道,没有文化的公民不知道什么是体育,把现代体育当成“耍猴”。
老舍在《估衣》中写到,无知的村民在商埠争相购买日本估衣,不知道抗敌货是什么滋味。
老舍在《国庆重阳节追忆》中写道,民众缺乏最起码的启蒙和爱国主义教育,不顾国难,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了千佛山。没有多少人保留“九·一八”和“五·三”的日记。
老舍在《三个月的济南》和《吊济南》中,哀叹了陈冀南之死的艰险,写出了人民群众面对外来侵略的麻木、松懈、无组织,写出了士兵的英勇抵抗,写出了官员的敷衍和军阀的愚蠢。
在这些文章中,老舍十分关注济南的市政建设,关心下层民众的疾苦,更关注他们精神上的贫困和启蒙的缺失。
不难看出,在这一系列杂文中,老舍用了两套笔墨,两种颜色,“半恨半笑”地写出了济南。他用充满诗意、欣赏和赞美的亲切笔调写下了济南独特的景观胜利,但遗憾的是,由于当局的草率、敷衍和无计划,以及人民的贫穷、从众和无知,这种自然之美被大大削弱了。他用幽默冷峻的笔调写出了社会的阴暗落后,人民的愚昧麻木,进行了很好的批判和嘲讽。
这些或幽默或庄重,或冷嘲热讽或冷嘲热讽的话语,都流露出含泪的微笑,一种因急需治愈而产生的焦虑,一种因深爱而产生的仇恨。
三
作为济南无与伦比的知音和知己,老舍不仅为济南写下了一系列无人能及的优秀杂文,还勾勒出了一个相当完整的30年代济南。那些描写济南山水的不朽之词,家喻户晓,可以千古传诵。还体现在他对济南深厚的文化感知和认同上。
根据老舍来济南之前的经历,古都北京旗人文化圈的生活培养了他早期的文化性格,他在出国之前对中原文化了解不多。1930年初,老舍从新加坡乘海轮回国,不久被邀请到济南。济南以其淳朴的情怀接纳了这位在海外漂泊了六年的游子,中原文化气息浓厚的古城开阔了老舍的文化视野。
老舍在这片厚土上很容易找到自己新生活的交汇点,很快融入了济南的文化环境。在这里,他快乐的生活了四年,勤奋的工作了四年,吸收和深思了四年。在济南的四年,成了他一生中最自由、最温暖、最稳定、最难忘的时光。
这一切都深刻影响了老舍对济南的感情和认识。应该说老舍对城市和城市生活方式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判断和城市审美。对于一些城市,他不喜欢甚至排斥,但对于济南,他是认同的。
在《挂济南》一文中,他写道:“在中国的文化中似乎是牢固确立的,城墙不足以阻碍城市与乡村的沟通;要找到自诩为外奴的人物和表情并不容易。这样让人感觉更舒服。一个不以跳舞、开香槟为理想生活的人,到了这里自然会觉得有些平淡可爱。”他深情地说:“这里的每个角落似乎都有些生命的痕迹;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会引起一些感触;就连风雨似乎也蕴含着无限深情。"
这种文化和情感上的认同,让老舍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当成了大半个济南人。他称济南为“我的第二故乡”。
即使作为“第二故乡”,他也常常忍不住为济南“献计献策”—
老舍在《大明湖的春天》中提出:“如果能收回全部土地,拆除土坝,深挖湖底,一定能一下子大亮:湖本来不小,济南却有大把清凉的泉水”;
在鉴赏趵突泉时,他提出:“前年一场大火把泉池南边的棚子都烧了。有机会变身!创建一个到处都有洒水器的公园!在东边建一个游泳池!有很多人希望这样”;
在《更大的想象》中,老舍想象:“城在山脚,湖在城中。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吗?再看看,或者再想想,那堵墙是不是仙境?”“在河岸上,如果有一些比济南女人更漂亮的女儿(这自然是指当时济南劳动妇女笨拙的打扮——作者注),穿着白衬衫或红外套,像一些大花一样,看着自己的倒影,边洗边唱?”;……
好一个拳心,担心我济南!
当然,现在看来,由于时代的局限,老舍的想法可能并不都是恰当的,但在整体意识上,它是一个高明的现代城市治理理念。
不仅如此。
离开济南后,对一个新的、更加清醒合理的济南的向往,对济南的无比留恋,在老舍心中凝聚并化为一个美丽的“济南梦”———
“我将在何澄河看到更多的绿柳,在柳荫下有白色的石凳,人们可以在那里休息。我会看到破败的城墙变成宽阔开阔的马路,乡村和城市融为一体;在城里可以看到南山的果树,在乡下可以知道城里的新闻。我将看到大明湖退耕还湖,十顷白莲。我会看到趵突泉变成了浴场,和强壮的青年男女一起游泳。我会看到马鞍山周围成千上万的烟囱。用博山的煤,胶东的烟叶做金线,鲁北的棉花织成细布,泰山的樱桃,莱阳的梨,肥城的桃子做精致的罐头。烟台的葡萄和苹果被制成美酒供全国同胞享用。还有制钟钢、玻璃陶瓷、棉织品、丝绸花边等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可以合理完善和发展,富国富民。希望济南成为全省真正的大脑之家,用多少条道路、多少条河流、多少部火车电话,把它智慧热点城市的清醒之弦,送到东海之滨、泰山脚下。”(《吊济南》)
在《三个月的济南》中,老舍坚定地说:“从上车的那一刻起,我就默默决定,我一定要回济南,我一定要回济南!等我回来的时候,济南会比我所知道的更美丽,更有尊严。”
然而遗憾的是,老舍最终没能回到济南。
但是,他毕竟用散文写出了一个美丽的济南,留给了后人。以至于后来每一个想了解和喜欢济南的人都忍不住看了这些优美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