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情绪和疾病
身体受心灵支配,心灵引发的问题更复杂。有的中医把这叫做“神”病,普通人说是心脏病,道理是一样的。
心理作用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神奇的,难以捉摸的。我们的身体会以各种方式对心灵做出反应,而这些方式通常表现为疾病。所以大多数针对身体的治疗都有精神根源。
每一个因为受委屈而患大病的人,背后都承受着难以承受的痛苦,隐藏着无数的委屈和泪水。虽然是不良情绪导致了疾病,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自己的认知。首先认知扭曲导致情绪压抑,然后情绪压抑导致身体生病。
四种常见的认知疾病:
比较疾病
应该是病了
患病
不喜欢疾病
认知不是情绪,但能产生情绪,并支配情绪。正确的认知会让人有正常的情绪,也会让这些情绪毫无阻碍地流走。以上四种认知疾病就像是人们心中的障碍,阻碍了情绪在心中流动。他们是情感不公的罪魁祸首。
比较疾病—
所有的委屈和不良情绪背后,基本都隐藏着这种认知上的“攀比症”。它潜伏在情感风暴的中心,善于煽风点火,一瞬间搅动人心。
有一颗比较的心,就会受到伤害,就会陷入“货比人好,人比人死”的不公平心态。
是导致情绪压抑的元凶之一,会让人产生嫉妒、愤怒、怨恨的情绪。在处理事情,看待人际关系的时候,难免会压抑,委屈,郁闷。
应该是生病了-
这样的人会对很多事情反感,心里有一个理想化的框框,用框框去衡量这个世界,难免觉得别人处处和他作对,所以一切都不顺眼,一切都不如意,心中有怨气。
所有不满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台词——“应该”
当我们说“他应该”的时候,其实是在责怪别人。当我们说“我应该”的时候,我们把矛头指向自己,说我们“错了”。在这个一切都是“错”的世界里,我们就像一辆车在高速公路上倒退,却感觉到别的车也在倒退,不禁会生气,会拧着手,会沮丧。这个时候和别人有什么碰撞都是正常的。
“应该有病”的逻辑是这样的。一开始他们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事与愿违后,他们开始愤愤不平:“这个人怎么不按我说的做?”或者“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然后,当他们发现周围的人“与自己作对”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充满委屈和愤怒,从而形成这样一个心结:“这个世界对我来说太糟糕了。”
最后觉得自己没有天赋,世界不公平,自己适应不了,所以很压抑,浑身上下都是压抑和血腥。
受害的疾病—
所谓“受害”,就是有些人总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大家都在欺负他们,长期沉浸在怨恨和委屈中,难过得见不到阳光。
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打击,都要继续。即使受到伤害,也不要“患得患失”,变成抱怨,失去未来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证预言效应”,就是人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预测行动,最后让预测发生了。身体分辨真假并不复杂,他们只会毫不犹豫地接受负面的心理暗示。如果你认为自己运气不好,没有人会爱你,那么你很可能真的很孤独。因为在这些负面的心理暗示下,即使外面阳光灿烂,你看到的也只是角落里的影子。
古人云:“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我们的生活,情绪,疾病,完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是我们的认知造就了这一切。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我们真的会变成我们所想的样子,遭受更多的伤害。徐文兵先生曾经说过:“那些伤害你的事情,你想一千遍,就会伤害你一千遍。”重点是,那些东西会让你永远停留在被伤害的瞬间,永远站在阴影里,远离阳光。
相反,如果我们抛弃了那些认知疾病,相信自己很好,配得上癌症,那么你就会步入阳光,感觉很舒服,发现自己真的越来越好了。
命运从来不是从外到内的闯入者,而是从我们心中走出的创造者。每个女人最终都会匹配自己的人生,不匹配的人生都是暂时的。如果你是金子,哪怕被一个人抛弃,总会有人发现你的价值并珍惜。结婚是修行,离婚其实也是修行。我们应该向前看,努力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更好,当我们变得更好的时候再回头看。过去的日子不值得我们后悔一辈子。
不喜欢疾病—
我们总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其实人的脚下通常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追求财富,一条是获得尊严。
每个人都害怕失去自己的尊严,害怕被别人拒绝和看不起。
这里所说的“厌恶疾病”并不是指你不喜欢别人,而是你害怕或者觉得别人不喜欢你。被人说了几句人生,感觉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有很多人特别敏感。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让自己不安,觉得别人很反感,久久难以释怀,最终导致很多怪病。
认知上的“厌恶疾病”根源于自卑和缺乏自我肯定,希望通过他人来确认自己的价值。
“不喜欢病”是害怕被别人不喜欢,自然会变得懂事、谦和、善解人意,但这种善解人意的代价是谦和、肝气郁结。
人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情绪。很多女患者都知道自己的情绪不好,生气,愤怒,委屈,但是就是控制不了。其实他们的情绪是不能忍的,就像一个被压下去的弹簧——越忍,韧性越强。只靠忍来解决问题,就像堵了水,只会越堵越严重。我们完全是通过改变认知,克服这四种认知疾病来刻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问题不是情绪本身能解决的,而是认知能解决的。认知变了,情绪就能变,情绪变了,程式化的情绪反应模式——也就是人格就能变。这里所说的性格改变,并不是指自然本性的改变,而是指附着在人身上的那些坏习惯,比如急躁易怒,害怕被别人拒绝,讨好别人,喜欢抱怨,容易悲伤,焦虑恐惧,这是心理学理论的“保护壳”。当这个壳被剥开,你就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心平气和,不再委屈,也不会抑郁。卑微的真正根源在于身心的错位和失落,身心合一、有归宿的人不会感到卑微。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一个知道问什么而生活的人,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认知的改变不是说教,说教对改变情绪和性格没有用,只会让人心烦和反感,因为支配我们情绪、性格和行为的力量,90%不在我们的意识里,而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改变认知是指进入潜意识的深海,从“根”开始改变。真正的改变是内心的改变。一旦发生这种变化,情感性格和行为也会随之改变。
慈悲是* * *爱,就是敞开心扉去理解别人。在理解别人的同时,你自己的能量也会出去,开始循环流动。当你的能量流动时,你的生活也会流动,你会变得越来越好。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付出的,最终都会回到自己身上。我们理解别人,别人也会理解我们,我们付出爱,就会得到爱,我们抛出恨,就会收到恨,我们是一块石头,别人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堵墙。
其实很多疾病都是因为长期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工作压力,不良情绪造成的,都是源于认知。没有人能在不改变任何事情的情况下真正康复。尤其是情绪对身体恢复的影响很大,可能连医学界都体会不到。情绪的根源在于认知,错误的认知会产生不好的感觉和情绪,让我们陷入其中。当我们从内心深处改变了这些认知,不好的情绪就会离开。
药物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真正的改变来自于身体自身的治愈能力。
医生只是帮忙分析,但生病的根本原因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需要调整的还是自己。
面对任何疾病,除了医学,如果我们能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是否出了问题,并试图做出改变,那么疾病就会成为一种善意的提醒,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身心失调,然后奇迹就会发生。
总之,不管什么职业,什么富贵,什么疾病,只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气滞、血瘀、湿滞、痰滞,然后一方面用药物、饮食来调节,一方面改变认知,不生气不委屈,生活和身体就会越来越好。
赵绍琴治疗肾病的验方:
防风6克、荆芥炭6克、炒槐花10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芦根10克、白茅根10克、焦三仙10克
其中防风、荆芥炭祛风除湿、炒槐花、生地榆凉血、丹参、茜草活血、芦根清热祛邪、焦三仙调理脾胃、红蓼调理脾胃。
处方加减:
如果舌苔厚腻,在原方中加白芷6克,独活6克。
如果感冒了,舌苔厚腻,在原方中加藿香10g,飞机草10g。这两种药都要先放入锅内10g再关火。
如果梦多心情不好,在原方中加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一般五至七天即可好转。
如腰酸腰痛,原方加桑枝10g,丝瓜络10g,炒杜仲10g。
如果血糖偏高,或者患者正气不足,在原方中加生黄芪30克。
如果大便干燥,加大黄一至二克,一般视大便反应而定。如果还是干的,再加一克,直到大便不再干。如果拉肚子就要减量或者停用。
脾虚严重者,可加山药30克,长期服用。
如有咽痛,可在原方基础上加金银花10g、连翘10g、蒲公英10g。
也可以长期加30克老草。
具体用药,可以找专业中医帮忙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