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秘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实秘的病因病机 5 实秘的症状 6 实秘的治疗 6.1 热秘 6.1.1 症状 6.1.2 证候分析 6.1.3 治法 6.1.4 热秘的方药治疗 6.1.5 热秘的针灸治疗 6.1.5.1 方一 6.1.5.2 方二 6.1.6 热秘的饮食疗法 6.1.6.1 推荐食材 6.1.6.2 推荐食疗方 6.2 气秘 6.2.1 症状 6.2.2 证候分析 6.2.3 治法 6.2.4 气秘的方药治疗 6.2.5 气秘的针灸治疗 6.2.5.1 方一 6.2.5.2 方二 6.2.5.3 方三 6.2.6 气秘的饮食疗法 6.2.6.1 推荐食材 6.2.6.2 推荐食疗方 6.3 冷秘 6.3.1 症状 6.3.2 证候分析 6.3.3 治法 6.3.4 冷秘的方药治疗 6.3.5 冷秘的针灸治疗 6.3.5.1 方一 6.3.5.2 方二 6.3.6 冷秘的饮食疗法 6.3.6.1 推荐食材 6.3.6.2 推荐食疗方 6.4 便秘实证的针灸治疗 6.5 便秘实证的推拿疗法 7 关于便秘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实秘的穴位 2 治疗实秘的方剂 3 治疗实秘的中成药 4 实秘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实秘 1 拼音

shí mì

2 英文参考

excessive constipa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实秘(excessive constipation[1])为病证名[2]。见《洁古家珍·杂方》。又作实闭、实閟[2]。是指风寒痰热、食积气滞胃肠等所致的便秘[1]。实证有热结、气滞。属热结者,宜泻热通腑;气滞宜行气导滞。

4 实秘的病因病机

肠胃实邪壅结所致的腑气不通[2]。

实证多由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胃肠积热;或误服药石,毒热内盛;或热病后余热留恋,肺热移于大肠,耗伤津液,导致肠道燥热,大便干结。也因忧思过度,久坐少动,则气不降,大肠气机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

(1)体素阳盛,肠胃积热:凡阳盛之体,或恣饮酒浆,过食辛热厚味,以致胃肠积热,或于伤寒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津液耗伤,导致肠导失润,于是大便干结,难于排出。如仲景所说的“脾约”便坚,就是属于这种热秘。[3]

(2)情志失和,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每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因而大便秘结。[3]

5 实秘的症状

实秘表现为大便干结,经常3、5日一次或更长时间,临厕努责,干燥难下。属热邪壅盛者身热烦渴,口于口臭,喜冷饮,苔黄燥,脉滑实;气机郁滞者便秘胁痛,胀满不舒,嗳气纳差,苔黄腻,脉弦。

热秘以面赤身热,口臭唇疮,尿赤,苔黄燥,脉滑实等为辨证特点;气秘以噫气频作,胸胁痞满,腹胀痛,苔薄腻,脉弦为辨证特点[3]。

6 实秘的治疗

实证有热结、气滞、寒凝[3][4]。

实证多由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胃肠积热;或误服药石,毒热内盛;或热病后余热留恋,肺热移于大肠,耗伤津液,导致肠道燥热,大便干结。也因忧思过度,久坐少动,则气不降,大肠气机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

热秘以面赤身热,口臭唇疮,尿赤,苔黄燥,脉滑实等为辨证特点;气秘以噫气频作,胸胁痞满,腹胀痛,苔薄腻,脉弦为辨证特点[3]。

表现为大便干结,经常3、5日一次或更长时间,临厕努责,干燥难下。属热邪壅盛者身热烦渴,口于口臭,喜冷饮,苔黄燥,脉滑实;气机郁滞者便秘胁痛,胀满不舒,嗳气纳差,苔黄腻,脉弦。

属热结者,宜泻热通腑;气滞宜行气导滞[3]。

《医学心悟·大便不通》:“阳明胃实,燥渴、谵语、不大便者,实闭也,小承气汤下之。”

《金匮翼·便閟统论》:“实閟有寒有热。热实者,宜寒下;寒实者,宜温下。麻仁丸、厚朴三物汤,治实而热者;逐气丸、温脾汤,治实而寒者也。”

6.1 热秘

热秘(heat constipation[1])为病证名[5]。见《圣济总录·大小便门》。又名阳结[5]。为五秘之一。是指热邪内壅,以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实秘证候[1]。热秘由肠胃积热,津伤液耗所致[6]。

6.1.1 症状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伴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3][4]。

6.1.2 证候分析

肠腑燥热,津伤便结:胃为水谷之海,肠为传导之官,若肠胃积热,耗伤津液,则大便干结。热伏于内,脾胃之热熏蒸于上,故见口干口臭。热积肠胃,腑气不通,故腹胀腹痛。身热面赤,亦为阳明热盛之候。热移膀胱,则小便短赤。苔黄燥为热已伤津化燥,脉滑数为里实之征。[3][4]

6.1.3 治法

清热润肠[3]。

泄热导滞,润肠通便[4]。

6.1.4 热秘的方药治疗

麻子仁丸[备注]麻子仁丸(《伤寒论》):麻子仁、芍药、炙枳实、大黄、炙厚朴、杏仁,本方重在泄热润肠,取其通便而不伤正。方中大黄、麻仁泄热润肠通便为主药;辅以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和里;枳实、厚朴行气除满,用白蜜为丸,意在缓下。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之类以养阴生津;若兼郁怒伤肝,症见易怒目赤等,可另服更衣丸[备注]更衣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芦荟 ?朱砂以清肝通便。如燥热不甚,除便秘外,并无其他明显症状,或治疗后便虽通而不爽者,可服青麟丸[备注]青麟丸(《邵氏经验良方》):大黄二十斤,用鲜侧柏叶、绿豆芽、黄豆芽、槐枝、桑叶、桃叶、柳叶、车前、鲜茴香、陈皮、荷叶、银花、苏叶、冬术、艾叶、半夏、厚朴、黄芩、香附、砂仁、甘草、泽泻、猪苓、煎汤蒸制,研末,牛乳、苏叶、梨汁、姜汁、童便、陈酒和丸以清腑缓下,以免再秘。[3]

滋阴养血,增液润肠法:《医宗必读》说:“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法当补养气血,使津液生则自通。”并指出:“此类便秘误用硝黄利泻,多致不救,而巴豆、牵牛,其害更速。宜八珍汤加苏子、橘红、杏仁苁容,倍用当归。”以四物汤加肉苁蓉、何首乌、阿胶为本法主方,肠燥津枯加大麻仁柏子仁、蜂蜜。

6.1.5 热秘的针灸治疗 6.1.5.1 方一

[7]

治法:清热保津,通腑利便。

选穴:以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取合谷、曲池、腹结、上巨虚穴。

随证配穴:烦热口渴者,加少府、廉泉。口臭甚者,加承浆、劳宫。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合谷、曲池泻阳明之热,清热以保津。上巨虚为大肠的下合穴,与腹结相配可疏通大肠腑气。

6.1.5.2 方二

取大肠俞、天枢、大横、支沟、上巨虚等穴为主[6]。热秘者加曲池、合谷[6]。

6.1.6 热秘的饮食疗法 6.1.6.1 推荐食材

菠菜、香蕉、蜂蜜、香菇、马铃薯、苦菜等[4]。

6.1.6.2 推荐食疗方

[4]

1.马铃薯汁(《疾病的食疗与验方》):马铃薯不拘量,洗净、压碎、挤汁,纱布过滤。每早空腹及午饭前各服半杯。

2.姜汁菠菜(《中国药膳学》):菠菜250g,生姜25g,调料适量。菠菜去须根留红头,洗净切长段,锅内略焯后捞出,沥水,抖散晾凉,加入姜汁,及食盐、酱油、麻油、味精、醋、花椒油各适量,调拌人味。

3.蜂蜜饮(《中国药膳学》):蜂蜜15g,青盐3g。开水冲服,每晨空腹饮。

6.2 气秘

气秘(qi constipation[1])为病证名[8]。见《济生方·大便》。五秘之一。是指气滞于内,腑气不通,以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苔薄腻,脉弦等为常见症的实秘证候[1]。

多由情志不舒,悲伤忧思,忽视定时排便,久卧少动或久卧病订,进食过少,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痔瘘、肛裂患者,久忍大便不泄,致通降失常,亦是形成本证的常见原因。本证的特点是“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虽不结燥,但排出困难,虽感腹胀, *** 下坠,但蹲厕后无粪便,或排不干净,或排出后仍感坠胀。伴有胸胁痞满,纳食减少,头重昏闷,倦怠身困,腹胀肠鸣,屁多,喛气,苔多薄腻,脉象弦大等。肺失清萧,胃失和降,肝失条达,脾失运化,俱能导致气机郁滞。湿困中焦,风中大肠,亦可使所化失于宣达,传导迟缓,而为便秘。前人所谓气秘、风秘、湿秘,多属此证。

6.2.1 症状

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出,或便而不爽,肠呜矢气,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3][4]。

6.2.2 证候分析

气机郁滞,腑气不通: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导致传导失常,故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腑气不通,则气不下行而上逆,故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糟粕内停,气机郁滞,则腹中胀痛。肠胃气阻,则脾气不运,故纳食减少。苔薄腻,脉弦,为肝脾不和,内有湿滞之象。[3]

6.2.3 治法

顺气行滞[3]。

行气导滞[4]。

6.2.4 气秘的方药治疗

六磨汤[备注]六磨汤(《证治准绳》):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大黄。本方重在调肝理脾,通便导滞。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三药气味辛通,能人肝脾以解郁调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若气郁日久化火,症见口苦咽干,苔黄,脉弦数者,可加黄芩、山栀以清热泻火。[3]

顺气行滞,升清降浊,开上窍,通下窍,“提壶揭盖”之法:适用于气机郁滞便秘。前人多和六磨汤(槟榔、沉香、木香、乌药、枳壳、大黄)为主方,但方中大黄损伤津液,大便更秘;故当以局方苏子降气汤(苏子、半夏、前胡、厚朴、橘红、当归、甘草、肉桂或沉香)为主方,可加莱菔子、栝楼、枳壳、杏仁。

滋阴养血,增液润肠法:《医宗必读》说:“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法当补养气血,使津液生则自通。”并指出:“此类便秘误用硝黄利泻,多致不救,而巴豆、牵牛,其害更速。宜八珍汤加苏子、橘红、杏仁苁容,倍用当归。”以四物汤加肉苁蓉、何首乌、阿胶为本法主方,气滞加枳壳、厚朴。

6.2.5 气秘的针灸治疗 6.2.5.1 方一

[7]

治法:调理气机,通腑利便。

选穴:以任脉、足厥阴肝经穴为主。取中脘、阳陵泉、气海、行间、天枢穴。

随证配穴:胸胁胀满疼痛者,加期门、支沟。腹胀甚者,加大横。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腑会中脘、大肠募穴天枢配气海以疏通腑气。行间配阳陵泉疏肝理气,使疏泄复常。

6.2.5.2 方二

治则:清热理气,通导肠腑

选穴:天枢 支沟 曲池 内庭

方义:天枢乃大肠募穴,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传导功能复常;支沟宣通三焦气机,三焦气顺则腑气通调;曲池清泄大肠热邪;内庭乃胃经荣穴,宣散肠胃积热。

随证配穴:气滞—太冲。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2.5.3 方三

体针,取大肠俞、天枢、大横、支沟、上巨虚等穴为主[6]。气秘者加太冲、梁门[6]。

6.2.6 气秘的饮食疗法 6.2.6.1 推荐食材

紫苏、麻仁、菠菜、萝卜、玫瑰花、红薯叶等[4]。

6.2.6.2 推荐食疗方

[4]

1.苏麻粥(《食鉴本草》):苏子10g,麻仁10g,粳米100g。现炒苏子、麻仁研如泥,水滤取汁,后入米煮粥,空腹食。

2.麻油拌菠菜(《饮食疗法》):鲜菠菜250g,麻油适量。菠菜洗净,锅中水烧沸,加入适量食盐调味,下菠菜烫3分钟,取出,加麻油拌匀食。

3.炒薯叶:红薯叶500g,加油、盐炒熟食。每天两次,连服数日。

6.3 冷秘

冷秘(cold constipation[1])为病证名[9]。又名阴结(《兰室秘藏·大便燥结门》)、寒秘(《奇效良方·秘结门》)。是指寒邪内结,以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苔白腻,脉弦紧等为常见症的实秘证候[1]。冷秘由阴寒固结,阴虚不运所致[6]。

6.3.1 症状

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痛拘急,腹满拒按,胁下痛,小便清长,面色?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或腰脊酸冷,呃逆呕吐,舌淡苔白,脉弦紧[3][4]。

6.3.2 证候分析

阴寒内盛,凝滞胃肠:阳气虚衰,寒自内生,肠道传送无力,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阴寒内盛,气机阻滞,故腹中冷痛,喜热怕冷。阳虚温煦无权,故四肢不温,腰膝酸冷,小便清长。面色?白,舌淡苔白,脉沉迟,均为阳虚内寒之象。[3]

6.3.3 治法

温阳通便[3][4]。

6.3.4 冷秘的方药治疗

济川煎[备注]济川煎(《景岳全书》):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加肉桂。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升清以降浊;肉桂温阳而散寒。亦可选用半硫丸[备注]半硫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硫黄。[3]

6.3.5 冷秘的针灸治疗 6.3.5.1 方一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通便

选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

方义:大肠俞乃大肠腑气转输之处,配其募穴天枢,调理气血,疏通腑气;支沟宣导三焦气机,通调腑气;上巨虚是大肠下合穴,有“合治内腑”之意,调理腑气,恢复大肠传导功能。

随证配穴:阴寒盛灸神阙穴。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3.5.2 方二

取大肠俞、天枢、大横、支沟、上巨虚等穴为主[6]。冷秘者加灸神阙、气海[6]。

6.3.6 冷秘的饮食疗法 6.3.6.1 推荐食材

桑椹、麻仁、锁阳、蜂蜜、胡桃仁、羊肉等[4]。

6.3.6.2 推荐食疗方

[4]

1.紫苏麻仁粥(《普济本事方》):苏子10g,麻仁15g,粳米50~100g。苏子、麻仁捣烂,加水研,滤取汁,与粳米同煮粥,任意服。

2.锁阳桑椹蜜糖水(《中国药膳学》):锁阳15g,桑椹15g,蜂蜜30g。锁阳与桑椹水煎取汁,入蜂蜜搅匀,分2次服。

3.胡桃仁粉(经验方):胡桃仁5个,烤干,研粉。睡前开水送服,连服1~2个月。

6.4 便秘实证的针灸治疗

治则:清热理气,通导肠腑

选穴:天枢 支沟 曲池 内庭

方义:天枢乃大肠募穴,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传导功能复常;支沟宣通三焦气机,三焦气顺则腑气通调;曲池清泄大肠热邪;内庭乃胃经荣穴,宣散肠胃积热。

随证配穴:气滞—太冲。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5 便秘实证的推拿疗法

[10]

选穴:足三里、大肠俞、支沟、曲池、章门、期门、下巨虚、天枢、大横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以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施于天枢、大横穴,每穴约1分钟;用掌摩法以逆时针方向摩腹8分钟。按揉足三里、大肠俞、支沟、曲池,以酸胀为度。推足阳明胃经,从足三里向下推至下巨虚,3~5分钟。按揉胸胁部的章门、期门穴,以酸胀为度,不宜 *** 太重。

7 关于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1][11])为病名[12]。见《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即大便秘结[12]。又称大便难[6]。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脾胃及肾脏的关系甚为密切[3]。其发病的原因,有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气机郁滞;以及劳倦内伤,身体衰弱,气血不足等[3]。

热秘现常分为实秘(包括热秘、气秘、冷秘等)、虚秘(包括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等)进行辨治,详见便秘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