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蟹壳的功效与作用

蟹壳

(《前进史鸷》)

来源是中华绒螯蟹的甲壳动物,中华绒螯蟹是一种中华绒螯蟹科动物。动物形态学见“螃蟹”一文。

化学成分约3/4是碳酸钙,剩下的1/4约一半是甲壳素,其余主要是蛋白质。甲壳素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制成的多糖,不溶于稀酸和碱。如果和酸一起煮,会水解产生乙酸和D-氨基葡萄糖。甲壳素是蟹、虾等贝壳的特殊成分,但也存在于一些昆虫的外壳、菌丝和孢子中。

性味《千金史鸷》:“味酸、寒、毒。”

功能主要用于破瘀消食。治疗瘀血、胁痛、腹痛、乳痈、冻疮。

①《纲要》:“灼、蜜、冻伤、蜂蛰;取酒治疗妇女儿童血崩引起的枕痛、腹痛,消食化积。"

②《本草崇原》:“攻毒、祛风、消食化滞、化瘀。”

口服用法用量:煅后研末。外用:烧灰敷。

偏方一:治黄血和胸胁胀痛不浮肿:蟹壳焦,红糖混,三钱无灰酒饮,但需数次见效。(《这经典遇上原著》)

②血崩甚至腹痛的处理:大闸蟹壳烧,饭喝。(辨证论治要点)

③治疗妇女乳房脓肿、硬肿症:蟹壳灰一服就散。(《这经典遇上原著》)

④蜂螫伤的治疗:蟹壳可烧,磨碎,涂蜂蜜。(辨证论治要点)

提醒你:蟹壳,中药材,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