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疮疡的护理方法

疖是毛囊及其深层周围组织的一种化脓性感染。称之为相邻毛囊感染发炎融合形成的疖。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下脸上长疖子的护理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脸上疖子的护理方法1、脸上的疖子要用淡盐水擦洗。

用医用酒精或淡盐水擦洗疖子,涂上抗感染药膏,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衣物对疖子的摩擦,防止感染扩散。千万不要为了挤出来而用手挤压脓肿,因为这样做往往会加重感染,带来更大的麻烦,一般只会等着脓液自己流出来。

2、脸上长疖子可以吃消炎药。

切开引流应在疖形成后进行。口服红霉素、交沙霉素等消炎药。平日勤洗澡,保护皮肤清洁,不要挠皮肤,防止感染。夏天预防痱子,不要用碱性肥皂,以免过度脱脂,降低皮肤的保护作用。蚊虫叮咬后,及时涂抹香油和虫咬水止痒,防止划伤。经常患疖子的人要注意营养,多吃维生素、胡萝卜素类食物,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毛囊发炎和皮肤疖子可以用芦荟治疗。芦荟能促进患处血液循环,抵抗细菌和病毒感染,促进组织修复,有效消炎,消肿止痛,愈后不留疤痕。

3、脸上长疖子注意防暑降温。

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防止中暑降温。定期给病人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4.千万不要在脸上挤长疮。

切忌挤压或按压疖子,这样容易导致皮肤炎症扩散,不利于控制。所以一定要耐心接受治疗,不要因为长在脸上就去挤去压,这样只会对面部皮肤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5.保持脸上的疖子干净。

排脓后,用抗菌皂保持患处清洁。

6、脸上长疖子可以热敷缓解疼痛。

用热水浸泡过的毛巾敷在患处5分钟。如果患处在下半身,可以洗热水澡。热敷几天后,疖子往往会自动爆裂,流出黄色、有臭味的脓液。然后,你会感觉好很多。

疖子的典型症状是白细胞增多、毒血症、高热、寒战、疖肿、结节、淋巴结脓肿、丘疹和寒战。疖子的严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可能不同。

局部红、肿、痛、硬结:发病初期,无全身症状,仅有局部红、肿、痛感染,范围直径不超过2cm。小结节逐渐肿大,成为丘疹性凸起。数日后,病灶扩大约3 ~ 5 cm,结节逐渐变软,中心呈白色,触摸时稍有波动,然后出现黄白色脓块,脓块脱落。脓液流出后,炎症逐渐消退。

发热、淋巴结肿大:疔疮感染严重时,局部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可伴全身发热,有时淋巴结形成脓肿。鼻子、上唇及其周围(称为?危险三角?)面部疖肿加重或隆起时,细菌可通过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骨,引起颅内化脓性感染。此时可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意识不清等症状。初期毛囊红、肿、热、痛、硬结、化脓,中心发白、起伏不定,可伴全身发热,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增高。

疖子的治疗1,疖子的一般治疗

1.1.促进炎症早期消退:肿胀期可采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也可外敷中药黄金粉、尤鲁粉或鱼脂膏。

1.2.局部化脓时排脓不耐烦:当疖顶部出现脓点或有波动时,用石炭酸涂抹脓点或用针取出脓栓,或切开引流。禁止挤压。脓液排出后补充呋喃西林、湿纱布或祛腐生肌中药膏,直至病灶消退。

1.3、抗菌治疗:如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面部疖肿或并发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可选用青霉素或复方磺胺甲恶唑等抗菌药物,或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

2.疖子的中医治疗

一旦出现疖子,宜内外兼治。清热解毒的内服中药,可将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用水煎服。清热解毒中药外敷,取鲜马齿苋60克、蒲公英60克、败酱草60克,或芙蓉花嫩叶60克,加少许盐,捣碎敷于患处,每日换药2-4次,对尚未溃烂的疮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