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作用是什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医处;我局各直属单位:根据国务院第80次常务会议精神和全国进一步做好甲型流感(H1N1)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对可能出现的甲型流感(H1N1)疫情中的作用,开展科学、规范、有效的中医药防控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 .充分认识做好中医药防治甲型流感(H1N1)工作的重要意义。目前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快速蔓延,病毒传播力大于季节性流感。我国疫情呈增速趋势,本地病例数不断增加,聚集性疫情明显增加,重症病例不断出现。据专家预测,今年秋冬季,北半球将发生第二波甲型流感(H1N1),这将是不可避免的,危害更大。中国疫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在我国前一阶段的甲型流感(H1N1)防治工作中,中医药积极参与,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做好甲型流感(H1N1)中医药防治工作,对于降低甲型流感(H1N1)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中医药防控应对可能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重要性,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会同卫生行政部门统筹协调辖区内中医药医疗资源,切实做好中医药防控准备工作。二、切实加强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组织领导。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组织领导和工作部署,积极参与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领导机构的工作,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医疗救治方案、成立临床专家组、培训应对甲型(H1N1)疫情流感人员的同时,研究制定应对甲型(H1N1)疫情流感的中医药防治方案,建立健全中医药专家组,加强中医药人员培训。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认真研究本地区中医药人员参与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的具体方式方法,组织中医药人员积极参与会诊和治疗。三、积极参与甲型H1N1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在疫情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下,我们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专家作用,加强技术指导和支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临床专家组中的中医药专家要利用临床专家组的平台,指导中医药治疗甲型流感(H1N1),特别是重症病例的中医药治疗。省级中医药专家组成员也应在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统筹安排下,主动参与抢救工作。治疗甲型流感(H1N1)的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的中医临床科室和中医专家应积极参与抢救工作,提高临床疗效,并重视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进一步总结中医药治疗甲型流感(H1N1)的疗效及相关科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对于重症病例,应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优势,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减少危害。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定为甲型流感(H1N1)治疗定点医院或后备定点医院的中医医院,要对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不留死角。一旦不合格,要立即整改。对采取居家隔离治疗措施的轻症病例,基层医疗机构应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治疗,可主要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四、规范中医药预防甲型流感H1N1。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组织本辖区医疗机构规范、适度开展甲型H1N1流感预防工作。根据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年第一版修订版),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习惯,可制定本地区的中医药预防方案。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人群用药预防工作,加强对公众应用中医药预防的指导,使公众能够正确合理地应用中医药方法。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协调,研究制定宣传方案,重点解读中医药方法的应用。同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及时总结中药的预防作用。五、认真做好应对甲型H1N1疫情流感的物资和人员准备。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详细掌握中医药可调剂医疗资源,包括床位数、医务人员数、呼吸机(含成人呼吸机和儿童呼吸机)数、救护车数、储备药品和防护用品数以及其他必要的设备设施,确保储备物品完好可用。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药储备工作,研究提出地方储备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品种、数量、储备方式和调拨机制,了解本地区中药材资源情况,关注市场中药材价格变化,必要时及时调整储备计划。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甲型流感(H1N1)医疗队,同时成立中医医疗队,支援定点医院医疗救治工作。中医医疗队要梯队组建,有序启动。要组织中医医疗机构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培训,重点培训甲型流感防控(H1N1)、诊疗方案(特别是中医防治方案)、处置原则、工作流程等。,同时开展病例分流转移、医院感染防控等演练。,以确保有效的结果。第六,严格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措施。中国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要求,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高度重视甲型流感(H1N1)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严格按照《甲型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2009年修订)的要求,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工作规范和流程,有效开展消毒、隔离、防护和医疗废物处理工作,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要按照《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建设,做好门诊(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必须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实验室质量。要加强病房管理,密切监测住院病例症状,发现疑似感染甲型流感(H1N1)患者要及时隔离。加强探视管理,限制有发热、流感症状的探视者进入病房。中医医疗机构转送需要住院治疗的甲型流感(H1N1)病例时,应通知急救中心(站)转送至定点医院,并与急救中心(站)做好病例转送交接记录,及时向中医药管理部门报告。七、认真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方案。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方案。工作方案的内容应包括: (一)省级医疗机构领导机构中医药管理人员名单、省级专家组中医药专家名单、省级中医药专家组名单;(二)定点中医医院名单、收治重症病例的定点中医医院名单、定点中医医院规模、相关专业医务人员数量、必要的医疗设备设施;(三)定点中医医院腾退的具体方案,包括组织领导、职责分工、腾退流程、安全保障等。;(四)中医医疗队组建情况,包括队伍数量、人员构成、专业构成、梯队等。;(五)中医医疗机构人才培养的计划和安排;(6)演习安排;(七)中药储备的品种、数量、调用机制;(八)中医药预防的措施和安排。请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于2009年9月25日前将本辖区甲型流感(H1N1)防治工作方案报送我局医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