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的讲稿
首先,谈谈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2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本节以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介绍甲烷、乙烯、苯等有机碳氢化合物。通过本节的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巩固前面的知识,还可以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衍生物如苯酚、乙醛、乙酸等打下基础。在乙醇这一课中,我们将学习官能团决定同类物质的性质,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我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这一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中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更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2、表示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可以解释与乙醇有关的生命现象。
②了解乙醇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可以识别乙醇的官能团。
③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从烃类到烃类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让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通过科学地设计和实施实验,尝试探索乙醇与钠反应的产物和乙醇的结构式。
②体验合作探究的过程,形成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酒的发明的介绍,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爱国情怀。
②调查酒精中毒引发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3、表示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推断和化学性质。
乙醇的化学性质是整个酒精化学性质的“龙头”。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可以类比其他醇类的性质,为以后学习苯酚和乙醛的性质做铺垫。
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学生很难理解乙醇的化学键在反应中是在哪里断裂形成的,为什么会这样断裂。通过学生已有的有机化学知识和实验品的使用,推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部位,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更形象直观地看到这些部位,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第二,谈谈学习情况
学生学习了碳氢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对有机物的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他们对生活中熟悉的乙醇的一些性质和用途有所了解,因此对进一步学习乙醇的组成和性质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独立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初中化学只是介绍了乙醇的用途,并没有让学生从分子结构的角度系统地了解乙醇的性质、组成和用途。指导学生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模式。特别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烃类衍生物奠定方法论基础。
第三,宣讲法律
说和教学法
1.创设* * *探索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探究实验中保持积极主动的参与,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宏观和直观的微观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直观、动态地展示乙醇的微观结构。同样,用多媒体手段动态演示了乙醇与钠的反应过程和乙醇的催化氧化过程。
3.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说和学的方法
1.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使用的知识主线。
2.官能团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学好碳氢衍生物,必须掌握官能团的结构特征。
3、特别注意反应类型,掌握反应规律。
第四,谈谈教学过程
1,教程:
首先,我用一张美丽的图片把图片上的古诗词联系起来。
问当地人哪里买酒省心?牧童笑而不答杏山村。
葡萄酒夜光杯,想马上喝琵琶。
醉卧沙场,君不笑,古已有几番战。
在绿色的春日,我开始回家,大声唱我的歌,喝我的酒。
对酒吟,人生几何。
对每一个知己都有千杯酒,对恋人都有半句以上。
明月几时有?向天要酒。
乙醇被引进,中国是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并推出了新的课程。
切入主题后,让学生回忆初中时学过的酒精知识,用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和给学生看的酒精样本进行观察。让学生谈论他们对酒精的理解。估计同学们可以说说酒精的化学名、分子式、一些物理性质和易燃性,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实际回答进一步完善乙醇物理性质的教学。
在乙醇物理性质的教学中,应举例强调乙醇的溶解度。如能与水任意比例混溶,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如生活中的碘,用酒精浸泡中药,溶解有机物等,让学生了解酒精的溶解度。
2.重点难点突破
那么就有疑问了:因为学生知道乙醇的分子式是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那么这样一个分子可能有哪几种结构呢?把问题抛给学生。
根据乙醇C2H6O的分子式和各原子的价键关系,写出乙醇的可能结构,建立俱乐部模型。
让学生根据这样一个分子式写下它可能的分子结构,并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建立其对应蝙蝠的模型。那么在引导这个问题的时候,把乙醇的分子和乙烷的分子进行比较。
多一个氧原子。让学生思考这个氧原子应该插入乙烷的哪一个键,从而解决难点。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建立乙醇的两种可能的分子模型,然后在建立模型之后,他们想知道乙醇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这是我们这门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难点,必须通过实验来解决。我们会通过实验来探索乙醇分子的真实结构,所以我们举一个这样的实验:
[实验促进学习]
探究一:在三个试管中加入乙醇、煤油和水,要求学生加入相同粒径的金属钠,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因为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所以学生会比较完整的记录实验现象。在现象的基础上,诱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讨论的深度需要老师的引导。通过交流和讨论,我们看到煤油和钠是不发生反应的,也就是说煤油中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分子中C-H键上的氢是不能被钠原子取代的。再看乙醇和水可以和钠反应生成气体,那么乙醇和水一定有相同的组成结构,也就是都有氢氧键,氢氧键上的氢原子可以被钠原子取代,这样我们实际上就可以看到乙醇的结构应该是我们刚才讨论的A型。这里对这两点的讨论,一般学生都能达到。但是为什么乙醇和水和钠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呢?在这样的讨论深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看来乙醇结构中的乙基和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对氢氧键的影响还是不同的,所以反应速度和强度明显不同。那么这个讨论其实是为了我们后面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性质的不同,会给它们一个思想上的指示。
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了解了乙醇分子的微观结构。这时候他们可以趁热打铁,教乙醇的结构。在结构教学中,我们需要介绍结构式、化学式、简化式以及乙醇分子中两个基团的名称。
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乙醇和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这样就可以成功地转移到乙醇化学性质的教学中去。启发学生写出正确的方程式,学生一开始回忆的乙醇是可燃的,这是我们在初中教学中知道的,从而引导学生直接写出乙醇的燃烧反应方程式,那么这个反应属于哪种反应类型呢?学生自然会说是氧化反应,从而进入氧化反应的教学。
在乙醇氧化反应的教学中,不仅要知道乙醇可以燃烧,教师还可以演示实验,或者举一些例子如实验用的酒精灯、酒精燃烧等等。
在氧化反应中,关键是突破乙醇催化氧化的教学。首先,老师可以演示催化氧化。老师可以把铜丝点在酒精灯外焰上,慢慢移到内焰上,上下做几次。然后学生可以直接观察铜丝变化的现象,从铜丝在外焰上燃烧到内焰再次变红,让学生思考内焰和外焰有什么区别。同学们会认为酒精蒸气在内火焰和外火焰中的浓度可能是不同的,这意味着酒精蒸气可能与铜直接有某种必然的联系或者可能有某种反应,所以请同学们自己进一步探究实验。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二个探究实验:在试管中加入3至5ml无水乙醇,将铜线加热至红热状态,迅速插入乙醇中,重复多次,观察铜线的颜色,闻乙醇的气味。学生可以记录实验的现象。那么,从铜丝在火焰上加热由红变黑,再反复插入无水乙醇,再由黑变红的两种不同现象,结合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三种现象,一起来讨论。
交流讨论:为什么会由红变黑,同学们会推断铜可以氧化成氧化铜,那么为什么会由红变黑呢?这说明氧化铜与乙醇反应生成铜,所以氧化铜变成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还原的过程,被还原的物质中必然有被氧化的物质。什么是氧化?乙醇被氧化了。氧化产生的是什么?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乙醛。乙醛的分子式可以先出现在这里。所以这两步反应是链式反应,可以让学生叠加成一个总反应。这说明乙醇可以被氧化生成新的物质——乙醛和水,而在这个过程中,铜真正的作用是催化剂的作用,这是乙醇的第二种氧化方式。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应从微观角度进一步强化: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反应原理。乙醇为什么会变成乙醛?它是乙醇分子中氢氧键的断裂。同时,这个氢氧键影响其相邻的C-H键,使这个C-H键活跃断裂。然后两个断裂的氢原子与氧结合生成水,乙醇的C-O单键变成了C=O双键,从而生成了新的物质——乙醛。电脑动画显示了乙醇变成乙醛的结构变化。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这一反应原理的学习,可以练习一些相应方程式的迁移,如要求学生写出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
通过对乙醇的结构、与钠的反应以及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学生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乙醇分子中氢氧键存在的重要性,即羟基存在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自然地进行构造指导,完善我们这节课的一个概念体系。羟基与官能团和官能团与烃衍生物的关系。另外,因为我们在本节也研究了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所以也可以强调什么是有机物氧化反应,提出什么是有机物还原反应,从而完善概念体系。通过这种建构指导,可以拓宽学生反应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结构与自然的关系,乙醇与生活、工业、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我们通过生活中的这两个例子进行迁移。
第一个例子:为什么要用乙醇汽油可以让学生思考讨论,得出三个结论:节约石油资源;乙醇与汽油混合可以让燃料更“绿色”;消费陈化粮促进中国粮食转型。
第二个例子:生活中常见,大家都会喝酒,酒量可大可小。有的人喝酒会脸红,那么酒精在人体内是什么样的作用原理呢?可以联系乙醇的性质,向学生展示乙醇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所学的结构和性质来思考和解决两个实际问题的思考问题。及时反馈课堂效率。
3.课堂练习
1.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所示;乙醇在化学反应中断键的位置:
(1)与活性金属的反应键断裂。
(2)在铜或银的催化作用下,与O2的键断裂。
2、下列关于乙醇应用的物理性质不正确的是()
a、因为乙醇的密度比较小,所以可以通过分液的方式除去乙醇中的水分。
b、因为乙醇可以溶解很多有机和无机物质,所以可以用来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c、因为乙醇可以任意比例溶于水,所以酒厂可以调配各种浓度的葡萄酒。
d、因为乙醇易挥发,所以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新课结束前,我们可以结合板书的思路,引导学生运用结构、性质、用途,让学生先总结这节课的收获,然后我们会帮他整理落实课堂知识,给学生留作业:
1,书面作业
2.对乙醇行业制备的了解(可以网上查);酗酒的危害性。通过这两个作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