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红斑
病因复杂,目前认为是过敏性疾病,属于ⅳ型过敏反应。过敏原可能来自体外或体内。化学物质、化妆品、染料等外界过敏原,一些动物的毒素,蛋、鱼、虾、奶等外来蛋白质,以及一些花粉、灰尘等。内部过敏原,如内部病变、肠道寄生虫病、某些代谢、内分泌或消化道功能障碍、人体某些组织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其成分发生变化形成自身抗体。
儿童尤其常见。
现代医学病理学:
湿疹患者多为过敏性体质,现已发现过敏性体质与遗传性IgA缺乏有一定关系。此外,当机体处于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的状态下,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通过神经反射或内分泌影响使皮肤对各种刺激因素的易感性增加,有助于湿疹的发生。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本病常因饮食不当,饮酒过量或食辛辣腥制品,伤脾胃,脾失健运,导致湿热蕴结,外感风湿热,痰盛于皮。或者体质虚弱、脾湿、皮肤营养不良等因素。或者因为湿热长期积累,耗阴耗血,化燥为风,导致血虚风燥,皮肤不对劲。
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和分类
湿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类型:
(1)急性湿疹
1.皮损呈多形性,常按一定顺序发生。起初为弥漫性潮红,后来发展为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不断的种皮病变并存。
2.病变常呈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边界。它可以在身体的所有部位发现,特别是在头、面部、四肢远端和阴囊。常对称发病,严重者可遍及全身。
3.经过剧烈的、明显的炎症,往往会湿糜烂,如果不发展成慢性,大约2 ~ 3周就可以痊愈,但往往容易复发。
4.自觉烧灼感和严重瘙痒。
㈡亚急性湿疹
1.是介于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之间的一个阶段,往往是急性湿疹治疗延误或治疗不当造成的。
2.皮损较急性湿疹轻,主要为丘疹、痂、鳞屑,仅有少量水疱和轻度糜烂。
㈢慢性湿疹
1.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治疗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所致。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小腿、肘窝、阴囊、外阴等。,边界明显,无炎症。
2.患处皮肤厚而粗糙,脊沟明显,呈苔藓样变。颜色为棕红色或褐色,表面常伴有糠鳞、划痕、结痂和色素沉着。某些皮损上似乎会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搔抓后有少量浆液渗出。发生在手、脚和关节处,经常骨折或疣,自觉疼痛影响活动。
3.慢性病程,由轻到重,常反复呈现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尤其是神经紧张时。
4.平时感觉没什么症状,睡觉前或者紧张的时候会有剧烈的瘙痒。
二、几种特殊类型的湿疹
(1)硬币湿疹
1.常见于背部和四肢。
2.皮损散在大小约5分钟,圆形红斑水疱,轻度糜烂和结痂等。,界限分明,在进行阶段损伤可稍有放大。
3.大部分都是慢慢过去,感觉奇痒难忍。
(2)自身过敏性湿疹
1.下肢、外阴、大腿等部分皮肤在发病前常患湿疹。
2.原发部位湿疹恶化后不久,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湿疹样病变。一开始是炎性丘疹,很快变成簇状丘疹,然后合并成小片状湿疹样病变。
3.病变主要分布在四肢,其次是躯干和面部。
4.瘙痒剧烈,伴有灼热感,可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和低热。
5.一般起病较急,1 ~ 2周内全身原发灶好转后继发性皮疹可逐渐消退。病程延迟数周以上。
第三,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1.常发生于破裂的脓肿、窦道、溃疡、瘘管周围或外阴附近等经常受分泌物刺激的部位。
2.起初局限于化脓性病灶周边,病灶呈潮红状,边界清楚。有许多小水疱、脓疱或毛囊炎,表面覆盖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或痂。皮损可向周围扩散,有时1周左右出现脱皮皮屑,常积脓。附近的淋巴结有增大的趋势。
3.具有自身接种感染的特点,抓挠可使皮损呈线状分布。
4.自觉瘙痒比一般湿疹轻。
诊断:
湿疹的诊断标准:
1.急性湿疹
(1)急性起病,皮损由红斑、丘疹和水疱组成。簇成片状,抓挠常引起糜烂、渗出、结痂、化脓,边缘不清,常呈对称分布。
(2)剧烈瘙痒。
2.亚急性湿疹:急性皮损炎症渗出减少后,病程延长,皮损以丘疹、鳞屑、痂为主,仅有少量丘疹和糜烂或轻度浸润。
3.慢性湿疹
(1)急性湿疹反复发作可为慢性。
(2)好发于面部、耳后、肘部、腘窝、小腿、外阴、肛门,伴有剧烈瘙痒。
(3)病灶局限,有明显肥大和浸润,边界清楚,有色素沉着。
(4)病程慢性,常伴急性发作。
4.自我敏感性湿疹
(1)发病前,湿疹往往存在于皮肤的某一部位。
(2)7 ~ 10天,全身散在丘疹、丘疹、水疱,呈对称分布,同型反应。
(3)原发性皮损好转后,全身性皮损也自然减轻和消退。
(4)严重瘙痒
5.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1)病变部位附近有原发性化脓性病变。
(2)皮损以化脓性病灶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表现为红斑、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进展迅速,不对称,常沿刮擦方向呈条状分布。
根据湿疹发生的部位,湿疹常发生在某一部位,其临床表现也有特异性,现描述如下。
1.耳部湿疹:多发生于耳后皱襞,表现为红斑、渗出、皲裂、结痂。有时是脂溢性的。通常是左右对称。
2.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期女性。乳头、乳晕及其周围为红棕色病变,边界清楚,糜烂、结痂、乳头皲裂、疼痛。肥胖女性或滴乳者乳房下方褶皱处常有潮红或糜烂渗出。
3.脐窝湿疹:脐窝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斑点,表面湿润,渗出结痂,边界清楚,极少影响脐周皮肤。
4.阴囊湿疹:急性发作时,阴囊皮肤水肿、湿润或糜烂、渗出、结痂。多为慢性,阴囊皮肤皱纹深而宽,阴囊皮肤浸润增厚,呈橘皮或核桃壳状,干燥,布满鳞屑,色素加深,有时部分色素丢失。自觉痒。病程长,数月或数年不愈。
5.外阴湿疹:大阴唇、大阴唇周围皮肤浸润、增厚,边界清晰。红斑、糜烂和渗出不太常见。由于奇痒难忍,经常搔抓,大阴唇皮肤可呈苔藓样,有时可出现一些色素斑点。
6.肛门湿疹:肛周皮肤湿润、潮红、糜烂,或散在少量丘疹,或肛门黏膜皱缩、皲裂。痒得难以忍受。
7.手部湿疹:发生于手掌和手背,可侵犯手腕和手指。它对称地发生。手掌的皮肤损害是局限性的淡红色和黄褐色斑点,上面有厚厚的硬头皮屑,容易干燥皲裂。手背多为硬币状浸润肥大的深色红斑,或布满少量鳞屑的苔藓斑。手指上有一些丘疹和水泡。指甲周围皮肤肿胀发红,甲板起,甲板增厚不规则。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痒。
8.小腿湿疹:多发生于胫骨前部或侧面,常呈对称分布。皮损多为局限性棕红色斑点,有致密丘疹或丘疹,破裂后糜烂、渗出、结痂,时间长了皮损变厚、色素沉着。自觉痒。
鉴别诊断:
第一,接触性皮炎和急性湿疹。
1,接触性皮炎:主要原因是外部接触,病因容易追溯。主要限于接触部分和外露部分。皮疹多为单一形式,有清状、水疱、局部烧灼样瘙痒、疼痛和不适。病程短,去除病因后容易治愈。除非再次接触,一般不会复发。
2、急性湿疹:主要是内因,病因复杂,往往难以追查。没有一定的部位,往往对称分布。皮疹呈多形性,边界不清,无大疱,多为大疱,伴有剧烈瘙痒。病程长,易转为慢性。容易复发。
二、神经性皮炎和慢性湿疹的区别
1,神经性皮炎:先痒,后出疹。皮损为圆形、多边形扁平丘疹形成苔藓样改变,边缘常散在扁平有光泽的正常肤色丘疹,无水疱。颈、肘、膝、伸脸、腹部较为常见。病程是慢性的。
2、慢性湿疹:常由急性转化而来。浸润肥大,色素沉着,周围疱疹,破裂后糜烂渗出。多见于头面部、四肢屈曲和外阴。急性和慢性反复发作。
第三,手癣
很容易和手部湿疹混淆。手癣好发于手掌,常为单侧,真菌试验阳性。
第四,脂溢性皮炎
过程中可出现湿疹样改变,但该病主要发生在头部、胸部、背部中央、腋窝、阴部等皮脂分泌较多的部位。常从头部开始向下蔓延,损害以黄红色或鲜红色斑点为主,覆盖有油腻的鳞屑或痂。
现代医学疗法:
急性泛发性湿疹经各种治疗后疗效不明显时,才能考虑短期口服皮质类固醇。外用药以对症治疗为主,根据病情不同阶段的表现,选择溶液剂、洗剂、霜剂、膏剂或软膏剂湿敷或外敷。常用的硼酸、薄荷、樟脑、米糠油、煤焦油、皮质类固醇等有收敛、止痒、消炎的作用。除非有继发感染,一般不需要抗生素。
一、治疗原则
要使患者了解湿疹的病因、发展规律和预防方法,排除一切可疑致病因素,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冲洗、搔抓、过度使用肥皂、外用药物不当等。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忌辛辣、辛辣、鱼腥味、酸味等食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二次感染。对于慢性泛发性湿疹患者,必要时切除病灶,治疗全身性疾病。
第二,系统疗法
1.抗组胺药:如扑尔敏4mg,每日3次,口服。赛庚啶2 ~ 4 mg,每日3次,口服。西斯敏10mg,每日1次,口服等。
2.镇静止痒剂:精神障碍或睡眠不好者,可口服氯丙嗪12.5 ~ 50mg,每日3次。奋乃静8mg/天,分1 ~ 2次。眠尔通0.2~0.6g,每日3次,口服。10%水合氯醛5 ~ 10 ml,用水稀释1 ~ 2倍,睡前半小时口服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本身偶有过敏反应,使用前应详细询问病史。
3.钙剂:如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用等量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1次,每日或隔日一次。
4.静脉阻断:0.25%普鲁卡因10 ~ 20m1加维生素C1 ~ 2g静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5.维生素:如维生素C0.2g,1一天3次。维生素B 1.20毫克,1每日3次。维生素B620mg,1,一日三次口服。
6.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果皮损广泛,炎症尖锐,只有在上述方法失败的情况下,才能考虑应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5 ~ 20mg/次,3 ~ 4次/日。
7.组胺球蛋白:是由盐酸组胺和丙种球蛋白混合制成的注射剂。每2ml含盐酸组胺0.15~0.2mg,丙种球蛋白0.15 ~ 0.2mg。成人每3 ~ 4天皮下注射2ml,5岁以下儿童注射1ml,3 ~ 6次为一疗程。
第三,局部治疗
1.急性期
(1)发病初期,仅有潮红、丘疹或少量小水疱,无渗出。因此,宜减轻炎症,避免刺激,可选择有止痒作用的湿敷或洗剂,如2% ~ 3%硼酸水湿敷、炉甘石洗剂或2%冰片、5%明矾炉甘石洗剂等。如果只有冲水,可以用硼酸滑石粉1,一天撒多次。
(2)水疱糜烂、渗出明显者,应收敛消炎,以促进表皮恢复。防腐收敛剂药液可用于湿敷或包扎,如复方硫酸甲酮溶液、2% ~ 3%硼酸溶液和0.5%醋酸铅或醋酸铝溶液。轻度渗出者可涂氧化锌油或用氧化锌膏包裹。
2.亚急性期:治疗原则为消炎、止痒、燥湿收敛,氯化锌油剂、泥膏或乳剂较为合适。根据渗出糜烂、皮损浸润肥厚、瘙痒程度的严重程度,可加入适当的收敛剂、角质促进剂、止痒剂,如3%黑豆馏油、2%冰片、5%黑豆馏油膏。
3.慢性期:治疗原则是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殖,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根据皮损肥厚、干燥程度,可选用不同浓度的焦油(煤焦油、松油、麸皮馏分油、黑豆馏分油)软膏或糊剂。损薄或轻度糜烂渗出者可用焦油膏,干肥厚者可用焦油膏和焦油酊,常见浓度为5 ~ 10%。焦油制剂中还可以加入其他角质溶解剂,如水杨酸或硫磺。对于慢性肥厚性湿疹,可在焦油制剂中加入适当浓度的皮质类固醇,疗效更佳。
四。物理和放射疗法
慢性湿疹可以通过浅层X射线照射或放射性同位素磷32和锶90进行治疗。一般辐射剂量为80 ~ 100拉德,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总量一般不超过1000拉德,但非常厚的病灶最高可使用1500拉德。亚急性湿疹少量渗出也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初始量约为30拉德,渗出消退后可逐渐增加,但最大量不应超过800拉德,一般总量为500 ~ 800拉德。
中医辨证论治;
病初脾胃失健,湿邪内生,久则瘀转热,湿热蕴结。外面皮肤鲜红,浸津,久病复发,阴血耗尽。气血不和,燥风,皮肤失养,粗糙厚实,缠绵难愈。总之,疾病是由湿热、血热、湿阻、血燥引起的。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脉象来选择方剂,不能拘泥于方剂。
治疗这种疾病,区分皮疹的湿热风,对立法很重要。皮损分布、颜色、性质的不同是湿疹辨证的基础。如皮疹为阳在伸面、四肢背部;屈面、腹属阴;风多在头部、上肢、上躯干;下肢和生殖器大部分是湿的。同时结合脉象和舌象的变化,综合分析红舌为血热;苔黄腻,肝胆热;苔白腻是湿阻脾胃;脉沉的细则是血虚等等。
1.湿热
证候:此型相当于急性湿疹,皮损有潮红、水疱、糜烂、水样分泌物、弥漫边界、奇痒、胸闷、纳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苔薄黄腻、脉滑。
治疗: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处方:龙胆泻肝汤,Xi?加味肾石汤与二妙丸。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牡丹皮15克、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苦参10克、苍术10克、萆薢。10克,黄柏10克,茵陈10克,甘草6克。将30克石膏和30克白茅根加入热水中,热毒高时增加绿叶30g;大便干燥加大黄10g(下背部)。
2.血热
综合征:此型也相当于急性湿疹,但渗出较少。皮损以红斑、丘疹、抓痕、血痂为主,瘙痒剧烈,常伴口干、舌红、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利湿。
处方:生地黄30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白茅根30克,黄连6克,栀子10克,地肤子10克,茜草15克,苦参10克,海桐皮15克。用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3.耐湿性
症状:多数病例为亚急性湿疹,皮损颜色较深,淡红或不红,水疱较少,但液体水浸常伴有食欲不佳,面色萎黄,大便少,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祛湿,养血润肤。
处方:加味处士凌薇汤。苍术15g、白术15g、猪苓15g、茯苓20g、山药15g、薏苡仁30g、车前草10g、泽泻15g、徐长卿30g、陈皮10g、茵陈65438+。胃中不香者加藿香、飞机草;长时间渗出时加入萆薢和苦参;热如苔黄者,去苍术,加黄柏、滑石。
4.血燥
综合征:此型相当于慢性湿疹,皮损有肥厚、角质化、破裂,或有抓痕和血痂,反复发作,数年不愈,常导致消瘦,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缓。
治疗:养血祛风,除湿润燥。
处方: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生地3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丹参20克,鸡血藤15克,白鲜皮10克,地肤子10克,萆薢10克,茯苓皮30克,蛇床子10克。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处方:
1.祛湿止痒散:炉甘石、赤石脂、石膏、滑石粉、枯矾各30克,冰片5克。将磨碎的粉末装瓶备用。可直接喷于患处,适用于湿疹急性期有糜烂渗出者。
2.湿疹散:黄柏30g,冰片20g,青黛20g,苍术5g,明矾10g,石膏100g。将黄柏和苍术洗净泥土和杂质,晾干,细粉;把明矾和石膏烧透,磨成粉。青黛和冰片制成粉末,混合,过筛均匀,装瓶备用。
3.湿疹洗方:败酱草50克,苦参15克,蛇床子30克,白川10克,明矾6克,马尾10克,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留药液约500 ~ 1000毫升,每日两次,可用于患处熏洗。对外阴湿疹特别有效。
4.湿疹外敷方:马齿苋60g,黄柏20g,地榆15g,苦参10g,苍术15g,加水1200ml,水煎3次混合备用,用4-8层砂布或面膜湿敷患处,每日2次,每次65433。适用于急性湿疹。
5.肛门湿疹处方:牡蛎60g,苦参60g,黄柏60g,花椒30g,冰片15g,炉甘石100g。上药研成细末,涂适量于治湿止痛药膏上,贴于肛门周围,每日1次。每天晚上用后取出,用清水洗肛门。这个方子对肛门湿疹有很好的效果。
外部治疗:
1.急性期
(1)发病初期只有皮疹、潮红、疱疹,无渗出。可以用祛湿粉或滑石粉30g,芒硝粉10g,冰片2g,混合均匀,勤洒,每日数次。如果渗出不多,用三黄洗剂外擦,每日5 ~ 6次。
(2)糜烂、水疱、渗出较多者,可将马齿苋60g加水2000~3000ml,煮沸15 ~ 20min,冷却后湿敷。或将黄柏30克、地榆2000毫升加水,煮沸65±05 ~ 20分钟,冷却后湿敷。也可以用蒲公英、龙胆草、野菊花等。水煎20g,冷却后湿敷。
(3)如有糜烂、水疱、结痂,用黄连套或青黛粉香油在1上涂抹3次。或曲石散或三妙散用植物油或甘草油调匀,1,每日2 ~ 3次。
2.亚急性期:
一般可将三黄洗剂或青黛粉香油混合擦用,也可将祛湿散与新三妙散油混合外敷,每日三次。
3.慢性阶段:
①外用青黛霜或皮脂霜,每日2 ~ 3次。②青黛膏加热烘烤疗法,每日1次。③20%猫眼膏和80%青黛膏,混合均匀外敷,每日2次。④熏蒸患处,每日1 ~ 2次。
针灸治疗按摩治疗:
针灸可以用在曲池、足三里、雪海和委中。耳针可选肺、肾上腺、神门、内分泌穴。
疗效和预后:
1.治愈:皮疹消退,仅留色素改变,不痒,随访2年未见复发。
2.好转:皮疹和炎症明显消退,瘙痒减轻。
预防:
去除一切可疑致病因素,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冲洗、抓挠、过度使用肥皂、外用药物不当等。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忌辛辣、辛辣、鱼腥味、酸味等食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二次感染。
也可以喝点绿豆粉,一天一勺就好。
祝你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