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剂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利尿剂是指作用于肾脏,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泄,增加尿量的药物。根据利尿剂的功效,可分为高效利尿剂(如呋喃甲酸)、中效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和利尿剂)和低效利尿剂(包括螺内酯和氨基蝶呤)。高效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肾脏髓袢厚壁升支的髓部和皮质部,抑制氯离子的主动转运和钠离子的重吸收。这样一来,原尿中的氯化钠浓度增加,而髓袢升支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减少,可减少髓袢周围髓的高渗状态,阻止相邻集合管的水向外扩散,阻碍肾脏浓缩尿液的功能,从而产生强大的利尿作用。因为大量的钠离子被转运到远曲小管,促进了钠离子和钾离子的交换,所以钾离子的排出也增加了;中度利尿剂主要抑制肾小管袢厚壁升支皮质对氯、钠离子的重吸收,对碳酸酐酶的抑制作用较弱;低效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钠离子和钾离子的交换过程,干扰醛固酮的钠潴留和钾排泄,增加尿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从而诱发利尿。临床常用的利尿剂有呋塞米(呋塞米)、布美他尼(布他胺)、氢氯噻嗪(氢氯噻嗪)、利尿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