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与滨蒿的功能差异

茵陈与茵陈的区别

1、?不同的学名

茵陈蒿,别名牛至、田乃利、陈印、马咸、绵茵陈、茵陈蒿、藜蒿、细叶蒿、葱属、牛至,冬天不死,春天却生在陈根,故名陈印或茵陈蒿。

茵陈蒿,别名茵陈蒿,别名茵陈蒿(草药衍生),因尘,因老,白茵陈(中药)。

2、?不同的形态特征

茵陈蒿为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芳香;根茎斜生,节上有细长须根,或多或少木质化。茎直立或匍匐于基部附近,通常高25-60厘米,紫红色,四棱形,短柔毛向后或略卷曲,多来自根茎,中上部节有开花分枝,下部节有不育短枝,基部附近常无叶。

茵陈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单生或很少,高40-120 cm或更长,红褐色或褐色,纵向边缘不明显,基部木质,上部分枝多,斜向上延伸;营养枝上生叶,叶柄长约65438±0.5厘米,叶羽状或掌状分裂2-3次,小裂片线形或椭圆形,密被白绢;花枝上的叶无柄,羽状全裂,裂片线形或有毛,基部的茎绿色无毛。

3、?不同的产地

茵陈蒿起源于欧洲。茵陈蒿在俄罗斯、格鲁吉亚、法国、荷兰、匈牙利和美国加州都有人工栽培,其中法国栽培和消费历史悠久,是法国著名的香料之一。茵陈蒿已被广泛种植。在中国,分布于中国西北、蒙古和俄罗斯部分地区,生长于山区阳坡。

茵陈主产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西藏。另外,山东、江苏等地也有栽培。

4、?不同的药用效果

茵陈为黄疸特效药,可治疗湿热或寒湿引起的黄疸。若用于治疗寒湿黄疸,则须用温补或温补药物。

茵陈对人体结核和一些皮肤真菌有完全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清热利湿、清肝利胆、降血压的功效。

扩展数据

1,茵陈有时被乙肝或其他肝病患者用作治疗药物。但茵陈在乙肝治疗中是否可以单独使用还有待考证,因为目前流行的治疗乙肝的药物中并没有茵陈的成分,相反,一些乙肝患者在治疗乙肝时使用茵陈作为偏方,这种大剂量的茵陈副作用明显,很多患者出现了症状。

2.大剂量应用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

3.过量可引起头晕、恶心、上腹部胀满、烧灼感、腹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道感染、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死亡。

参考数据

陈印-百度百科

绵音晨-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