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M的概念
TTM是继超声波、X射线、CT和核磁共振之后的第五大医学成像技术发明。是以刘中奇院士为首的中美医学家。经过20年的潜心研究和开发,TTM已经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2000年,他在美国获得了发明专利。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热可以通过人体组织传递到体表。在热量从身体传递到体表的过程中,热量逐渐减少,在体表形成热量分布,体表的热辐射信息可以被热量接收器接收到。
热断层图像显示了人体组织代谢热的分布,即对于体内的热断层,每一层热断层相当于
皮肤到人体的深度为1mm(冠状面)。当深度达到体内热源深度时,热源形状会明显增大。
热层析成像是对人体内细胞代谢热分布的层析分析,而不是对人体组织的层析分析(不同于CT和MRI)。
热层析成像原理对均匀人体组织深度的判断更准确,如腹部、背部、胸部等。从65438年到0997年,TTM开始进行临床实验;
1997年初,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热成像功能的设备。
1997的TSI系列产品正式上市,在国内多家医疗机构配备。
从65438到0998,搭载世界先进非制冷接收器的全新热成像系统在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医院投入临床试验。
1999,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注册,允许进入市场;
2000年2月8日获美国重大发明专利(专利号:6023237);
2001年6月,带有热断层的功能成像技术被正式命名为Termal Textuire Maps,简称TTM技术,即热断层技术。
2001 65438+2月4月6日,美国国防部在华府召开最高级别的军事医学会议,邀请刘中奇院士及其TTM团队出席,并做了“TTM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的报告。
2002年3月,中国科技日报在两会期间发表了题为《开创预测医学新时代》的长篇报道。
2002年7月,TTM科技参加国际IEEE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年会,首次正式向世界公布。
5438年6月至2002年2月,美国在华盛顿召开了从坦克到肿瘤的会议;高级军事医学会议认为,TTM是乳腺癌早期诊断最有效的方法;
2003年3-6月,非典期间,TTM技术用于临床检查;
2003年9月3-5日,国家六部委在香山科学大会第207次会议上就热断层(TTM)技术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2003年10月,TTM技术全国合作网络成立。
2004年,TTM热成像系统产品通过国家医疗产品管理局认证;
2004年8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成立TTM技术与人类健康产业;研究组,并向其171成员国推荐该应用;
2004年9月,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师协会(IEEE)将TTM技术的应用纳入《生物医学工程手册》第9章,作为全球技术标准。
2005年3月7-9日,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刘中奇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首届世界妇女保健医学研讨会,并作了专题报告,现场展示了TTM技术。
2006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推广TTM医学评估技术的提案。
2006年6月,TTM热断层的概念、原理和应用被编入《世界生物医学工程手册》。
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应用TTM技术开展肿瘤临床辨证规范化示范研究”列入2007年中医药产业专项,主要研究工作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担。
2007年8月,热断层原理发表在《皇家物理学会生物医学杂志》上。
2007年6月5日至10月,国家TTM医学鉴定人培训中心在京成立并投入运行。
2007年6月5日至2月,2007年TTM医学评估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08年6月5日+10月,TTM技术全国协作网第四届年会在京召开。2008年2月,美国休斯顿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举办了“健康医学与TTM技术”专题讲座。
2008年2月,第308届香山科学大会介绍了断层(TTM)技术在“中医辨证与药效学客观化”中的应用价值。2008年9月,TTM系统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焦平面受理I、TSI-2000产品,获得国家《医疗器械市场注册证》注册号:京医监械(准)字2008第2210232号。自此,TTM系统进入大规模临床试验阶段。
2010年2月,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全国数百家医院连续两年开展“热断层成像技术(TTM)临床应用研究”。主要由扫描架、扫描床和控制台三部分组成。
扫描床:扫描床下部的转盘可前后360度旋转,旋转扶手可随下部转盘升降和旋转。
扫描架:扫描头通过云台安装在扫描架上,扫描头可以通过控制台上下左右旋转和俯仰。
控制台:通过控制台控制图像的采集和扫描的开始和停止。1,高灵敏度-准确的定性分析
TTM系统作为一种功能成像技术,以细胞为基本检测单位,对细胞的早期功能变化或异常高度敏感,以毫米为单位进行深度层析成像,精确确定热源深度,在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定性上非常准确。
2、特异性——诊断准确率高
TTM系统综合评估全身热辐射数据,通过多组数据判断健康状况,避免了拘泥于某一组织器官的局限,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9.5%。
3、快速全面——3分钟全身扫描15分钟综合测评
TTM系统扫描全身仅需3-5分钟,15分钟完成全身健康综合评估,实现多点、区域、断层等多种检测功能。
4.早发现——早预测、早诊断、早治疗。
TTM系统可以检测到细胞内的病变,在疾病的潜伏期明确诊断疾病,比传统的检查方法提前了几年甚至十几年,有利于疾病在可控阶段的早期治疗。
5、绿色检测——无干预、无损害
TTM系统的探测过程只接收人体细胞辐射的热信息,没有环境污染、辐射和创伤。体检过程安全,可重复检测,不存在因检测诱发疾病的可能。
6.动态检测-原位实时监控
在TTM系统探测过程中,人体细胞保持自然代谢状态,TTM接收到人体最真实有效的信息,能清晰记录和呈现人体每时每刻的热辐射。
7.高效率——大信息数据库容量
TTM系统扫描的5100幅热层析图像可以处理成10幅TTM图像。每张图像的数据量仅为400~500K,网络传输速度仅为5秒,日均患者数可达100以上。
8.低成本-低能耗
TTM系统对环境无污染、无干扰,对环境无特殊要求。整套设备能耗≤ 800 W首先,TTM系统可用于全身各系统的诊断。
TTM系统诊断显示出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仅可以检测器质性疾病,还可以诊断非器质性疾病的内分泌紊乱和功能障碍。
TTM系统已经诊断了50多万个病例和500多种疾病。
临床应用统计表明:
TTM系统对早期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达到85%以上;
对早期心肌梗死、脑出血、栓塞等做出准确诊断和早期预测,准确率可达85%以上。
甲状腺、乳腺、前列腺、妇科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
TTM系统,x光,CT,MRI,PET,高效率多角度联合诊断。
TTM系统可以与X线、CT、MRI、PET等图像重叠,进行对比分析,实现组织形态学基础上的功能成像介入。TTM系统和TTM系统相结合,对病变的定位和定性更加准确,满足了更高水平的临床诊断要求。
第二,将TTM系统应用于功效测试
1和TTM系统可用于观察治疗器官用药前后的功能变化;
2.TTM系统可用于观察手术前后受治疗器官的功能变化;
3.可采用TTM系统观察理疗和其他康复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
……
根据用药前后或手术前后TTM系统的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评价TTM的监测效果:“TTM的60分钟疗效数据需要三个多月才能获得。”
TTM系统可用于评估一般体检中热层析成像(TTM)的适用部位和疾病,如血液粘度、血糖等代谢性疾病。
五官(包括眼、耳、鼻、喉等。)
循环系统(心肌供血、脑供血、肢体血管、血压、微循环等。)
呼吸系统(包括肺、呼吸道等。)
消化系统(包括肝、胆、胰、食管、胃、小肠、结肠、直肠等。)
女性生殖系统的乳腺(包括子宫、卵巢等。)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前列腺、生殖器等。)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和膀胱等。)
运动系统(包括全身关节、骨骼和肌肉等。)
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等。)
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包括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
癌症的早期筛查为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提供了基础。
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1,饭后一小时后才能扫描。
2.检查前12小时不得饮酒或服刺激性药物。
3.检查前4小时不要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等扩张血管或收缩血管的药物;
4、检查前2小时不能服用各种药物和保健品,以及辛辣食物。(如有患者服用上述食物或药物,扫描前应向医生说明。)
5.检查前两小时不要做剧烈运动。
6、检查10分钟前不能洗手。
7.扫描前,摘掉眼镜(包括隐形眼镜)、帽子、发夹、首饰等饰品,松开腰带;理发师一定要提前把头发散开,让它自然下垂;女士必须解开胸罩;休息平衡十分钟。
8.检查时不要触摸被检查的零件。
9.扫描前脱去全身衣物(包括内衣和袜子),然后进入扫描床。
10.女性考生在经期要告知医生。
11.如需做心电图、超声、针灸、理疗、按摩,应在TTM检查后安排。
目前使用TTM设备的医疗机构
国内: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
2.解放军总医院国际医学中心
3.北京中医药大学
4.中国人民解放军180医院
5.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医院
6.南京454空军医院
7.长沙市中心医院
8.侯丽萍风湿病研究所。
9.山西省太原市类风湿医院
10.徐州肿瘤医院
12.湘潭市中心医院
13.华西医院
14.大同市第八人民医院
15南京中医药大学
…………
国外:
1.加拿大Ville Marie乳腺中心
2.美国休斯顿大学
3.美国白羽毛诊所
4.美国CCNT
5.马来西亚THSCAN SDN
6.TTM健康生活国际宠物。马来西亚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