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丹参的人很多。如何培育丹参?

你好,我是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小乔。丹参,中草药,唇形科植物,著名的血参。主产于山东、四川、安徽、河北、河南、江苏等省,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种植。

第一,植物形态学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5-100 cm,上部分枝多,对生叶交错,羽状复叶奇特。花期5-6月,果期6-8月。根粗肉多,皮红内白。

第二,成长习惯

丹参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抗旱、适应性强。当地温度5 cm,10℃时,开始变绿。在20-26℃相对湿度为80%时,生长旺盛;秋季气温降至10℃以下时,地上部分开始枯萎。当温度为~ 15℃,冻土为43 cm时,根系仍能安全越冬。种子在20℃~25℃下出苗约需65438±05天。移栽苗在秋季或春季发芽前成活率很高。在15 ~ 17℃以上的低温下,根开始萌发不定芽。根段上部发芽早,生根早。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盐碱地种植丹参粘土,长势差,产量低。

第三,栽培技术。

丹参种子种苗移植、根苗繁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均可。前两种是广泛使用的培养方法,因为它们的成功率高。很少采用扦插繁殖,在幼苗不足时,采用分株繁殖。只介绍前两种栽培技术。

1.土地选择和准备

选择平坦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地块。每亩施过磷酸钙50公斤,环肥3000公斤,翻30厘米深,耙碾细备用。

2.沟通方式

育苗,7月中下旬顶花开始枯萎。在花絮的下部收获成熟的种子,但不在上部收获。将种子放在屋内阴凉处,剪去花壳,过筛备用。种子的采摘和使用可以提高发芽率。从“夏”到“秋初”,将准备好的土地起80-120cm宽的垄,将种子均匀撒在垄上,覆盖细土,喷水,苗床用稻草湿润,遮荫保湿。每亩用种量7.5公斤。过了一个星期,小苗就出来拔稻草了,有草就拔。有水就及时排干,防止干旱。秋天落叶后可以移栽幼苗。

根段育苗,早春采收丹参,选择直径5 ~ 7 mm、侧根少、无损伤、无霉变、颜色鲜艳、根长均匀的丹参作为种子根。剪下4 ~ 5 cm长的段,区分每段的上下两端,下端用50ppmABT5生根粉溶液浸泡2小时。把它拿出来,种在育苗池里。苗驰可以选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最好是院子里。一个长方形的水池有3 ~ 4块砖高。水池用8 ~ 10 cm的沙子铺成。处理后的丹参根段排入池塘,上端朝上,根段之间不留缝隙。满了就糊沙子,喷水,让根部上部显得光秃秃的,湿漉漉的。在池中加几根竹竿或木条,盖上薄膜,四周压紧。新根在4 ~ 5天内萌发。20多天后新芽萌发,30天后新叶露出。揭膜后就可以移植了。比如“刺”苗可以移植到“谷雨”周围。2平米大概有1,000株,一亩地可以用。

大田移栽后,以种子育苗或以根育苗,如果根太长,可以剪掉一部分。垄宽50 ~ 60 cm,行距25x15 cm,挖坑覆土3 ~ 5 cm。“无芽露”背后会有一点打压。我应该什么时候浇水?浅锄会很快减缓幼苗的存活。

3.天团管理

松土除草,苗期经常翻耕除草,浅耕以免伤根。水追肥,一般出苗后不需要浇水。如果太干燥,在幼苗枯萎时适当浇水。这可以促进根分叉。麦收前,气温升高,秧苗长势旺盛,有的开始发芽。追施复合肥或二铵20公斤。应用后,锄头和水。植株长出来后,一人一封,不需要追肥。如果秋后遇到干旱,可以适当浇水。如果植物发芽时不留种子,随时都可以发芽,大雨过后高温水也能及时排除。

第四,采收加工。

秋季枯萎或第二年受冻后幼苗过小,可在第二年收获。首先机械要把田地周围的茎叶碾碎,然后用收割机出根。把整个根挖出来,把根茬剪掉。如需剥丹参,可将0、8 cm以上的条依次排列,在阳光下暴晒,并不时翻动。当纸条七八成干时,直接扎成小块,然后晾干,包装成“丹参”。总的来说,丹参。可以直接从树桩中取出,暴露在70%-80%的干燥度下,然后堆放变色。通风干燥后,除去泥土和杂质,装入袋中,成为“同治丹参”。

第五,高产措施

1.移栽幼苗丹参时,应去除尾部,使根系发达,地面上的茎不得旺盛生长,以促进养分向根部运输。

2.顶芽是重要的增产因素,促进根系营养,明显增产。

3.二次氮钾施肥和浇水管理也是增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