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得了眼疾。医生诊断为“中质”。是什么病?

中尺度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黄斑疾病,其特征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功能性损伤,导致视网膜神经上皮在黄斑处或附近发生局限性浆液性脱离。这种病在我们国家发病率比较高,90%以上是单眼,左右眼没有区别。Mesoaria为自限性疾病,多数3 ~ 6个月自行恢复,预后良好。但有些容易复发的人,往往病程延长,反复多次后,可在后极形成色素上皮的广泛继发性改变,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

这种疾病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常由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寒冷、睡眠不足等诱发。近年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发现黄斑区有荧光渗漏,证实该病是由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和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所致。最近,Hayaski使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认为这种疾病可能是深层脉络膜血管炎症。

本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①视力下降:视力下降的程度与黄斑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如果眼睛是正视眼,裸眼视力一般不低于0.5,最差不低于0.2。经常出现+0.50 ~+2.50的暂时性远视,在发病初期用镜片可以矫正到65,438+0.0。如果病程迁延或多次复发,可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②中央暗点:我有意识地在眼睛中央有一个灰色或深灰色的圆形阴影挡住视线,所以看目标时看不清目标,但目标旁边的东西是清楚的。这就是与黄斑对称的黑斑。③近视和视觉扭曲:即视物变小,视物弯曲变形。由于黄斑渗出和水肿,视网膜视锥间隙增大,排列不规则。④眼底改变:眼底镜检查可见黄斑内有一个边界清晰的盘状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区,约1 ~ 3pd。脱离带颜色较暗,周围有反晕,中心凹的反射消失。发病几周后,在脱离区的视网膜上发现大部分散在的黄色和白色斑点。恢复期视网膜下积液吸收,视网膜中央凹反射恢复,但仍可残留有光泽的老黄白斑和轻度色素障碍。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动脉期或早期静脉期,黄斑区出现一个或数个高荧光漏点,随后漏点随时间逐渐扩大和加强。随着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在动脉早期用荧光勾画出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的范围,随着血管造影过程的逐渐增强,其亮度持续到后期,但其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

以下方法常用于处理中质:

激光治疗:对于有明显荧光渗漏,渗漏点位于视盘黄斑纤维束外,距中央凹250μm以上,严重浆液性脱离,三个月以上仍见荧光渗漏,持续浆液性脱离者,可考虑激光光凝治疗。光凝治疗的目的是缩短病程,使患者尽快摆脱视力障碍的困扰,但不能防止复发。光凝后约一周,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开始消退,2 ~ 3周内完全消失。

西医治疗:如维生素C、E、芦丁等。要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可以试试。睡眠不好的人可以口服镇静剂。

近年来发现,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甚至形成大疱性视网膜脱离。皮质类固醇作为免疫抑制药物,由于抑制免疫反应,可能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进一步损伤和眼局部屏障功能的损害。因此,此病禁用此类药物。烟酸作为血管扩张剂,由于可能加重血管渗漏,引起黄斑水肿,延长病程,甚至像皮质类固醇一样引起大疱性视网膜脱离,应作为禁用药物。

中医治疗:中医多以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是水肿期加利湿利水药,渗出时加活血化瘀或化痰软坚药。全身辨证分为六型: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选用白质地黄汤加减;脾虚湿盛被广泛治疗,健脾利湿,选用沈凌白术散为方剂。肝郁气滞,疏肝解郁,选用逍遥散加减;湿热内治,清热利湿,选三仁汤加减;瘀血内阻的治疗是活血化瘀,方剂为任涛四物汤。治疗肝肾阴虚,补益肝肾,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恢复期应以补肾为主,保护和恢复视网膜功能,提高视力,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