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的药用价值是什么?

益母草

唇形科药用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微苦,微寒。心、肝、膀胱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尿消肿,凉血消疹。

临床应用1。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绝、瘀血腹痛等。

益母草是妇科调经的必备药物,具有活血调经、祛瘀生新的作用。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绝、瘀血腹痛。可单用,也可与当归、川芎、赤芍配伍。

2.用于水肿和排尿困难。

益母草有利尿消肿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可煎服,单用,或与茯苓、白茅根、白术、车前子、桑白皮同用。

3.用于皮疹,瘙痒和红热

本品性寒于血,有凉血作用。可治皮疹、瘙痒、赤热,可单用,或与凉血解毒、祛风止痒之药同用。

药方是益母草(洗净,晒干,切碎)

一般用量及用法三钱一至二粒,水煎。

附药:益母草,又名科戈马、胡芦巴亚麻籽。也就是益母草的果实。功能活血调经,凉肝明目。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目赤肿痛或白内障。一般来说,到三钱要一元钱。在肝肾不足的情况下,瞳孔散大的患者要用鼻。

注:1。益母草,原名理胃,擅长活血调经,可治疗各种妇女血瘀。为妇科常用药,尤用于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瘀血腹痛,有化瘀生新之功效,故有益母名。还能利水消肿,凉血消疹,可单用;仅用于肾炎水肿,用量需大。

2.《本草纲目》曾云能主张“打内伤化瘀”,以至于近年来中医书籍大多认为其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而常用方剂和中成药却很少使用。

处方的例子有木易丸(药物介绍)、益母草、当归、赤芍和木香。治疗月经不调。

益母草:别名:曹锟、紫背天葵、青蒿、黄花蒿(广西、广东)、大麻(山东)、苦豆子、野大麻(江苏)、九塔花(浙江)、四棱草(河北)。

产地:全国各地。生于山野荒地,路边,山脊,山坡草地,河边。

采收:3-4月采收幼苗,称益母草;地上部分在6-8月花期和9-10果实成熟期采收,晒干。

成分:全草含益母草碱0.5%左右,开花初期仅有微量,水苏碱、芦丁、富马酸在开花期逐渐增加。另据报道,从全草中分离出五种晶体:两种生物碱,命名为益母草碱A和益母草碱b,另外三种为非生物碱类物质。从花中分离出益母草碱,得到益母草碱;小坚果(益母草)含有益母草次碱和少量脂肪油。

表现:坚硬,微寒;入心包、肝经。活血化瘀,利尿消肿。

适应症:1,月经不调,经前腹痛。

2、产后郁积腹痛;用丹参、香附、延胡索等。

3.高血压;用黄芩、夏枯草等。,或与钩藤、黄芩、夏枯草、生杜仲片同用。

4、肾炎水肿;用白茅根、车前子等。

益母草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1,2]。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化瘀生新的作用。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恶露不绝、疮痈、皮肤痒疹。益母草也有美容的作用[3]。益母草含有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碱生物碱、益母草碱酰胺、富马酸、亚麻酸、亚油酸等9种挥发油。药理研究表明,益母草汤对离体子宫有明显的收缩作用。益母草能增加外周、冠状动脉和心脏的营养血流量,有减慢心率、改善血液循环、利尿、抗凝、降血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