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绞痛中药配方
《证因脉证胸痛论》提出“痰凝气,或辛热饮多,血积于内,而致胸闷胸痛”。指出痰瘀阻滞络脉,导致胸痛。现代人多为湿浊,但湿浊久则痰浊,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异常,血瘀,痰血互阻,导致心脉不畅,导致胸闷心痛。临床上这类患者比较多见,表现为胸闷胸痛,尤其在夜间,导致肩背痛、心悸、气短气短、四肢沉重、肥胖、痰多、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涩。治疗多以化痰通络、活血化瘀为主。该方由栝楼汤、血府逐瘀汤加减而成,临床常用,如栝楼、薤白、半夏、当归、桂枝、桃仁、红花、牛膝、生地、赤芍、陈皮、茯苓等。
第二,通阳散寒,化痰降气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脉短证》中说:“阳稍弱,即胸胁胀痛,如是,则怪其极虚。今知阳虚在上焦,故胸痛心痛者,亦因其阴弦。”胸阳不足,阴邪(寒邪、痰浊、水邪等。)和气郁为病机。这类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胸闷气短、运动后加重、烧心、背痛、剧烈冷痛、肢冷晕厥、面色苍白、舌苔白、脉沉细或滑。治疗上采用通阳散寒、化痰降气的方法。处方多以瓜蒌、枳壳、星状桂枝汤加减。临床上多以栝楼、大蒜、半夏、枳壳、桂枝、厚朴、党参、陈皮等使用。
第三,滋阴益气活血
气阴两虚兼血瘀在现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非常常见,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中医认为“殷琦年过半百”再加上长期脑力劳动、长期工作紧张、压力大,就会“愁伤脾”,造成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导致胸痹心痛。这类患者常有胸闷、心前区隐痛或刺痛、间歇性心悸、气短、易出汗、面色苍白、舌淡侧有齿痕、脉细而缓或弦。在临床实践的时候,滋阴益气,活血化瘀,每次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临床常用太子参、玉竹、麦冬、杜仲、枸杞子、川芎、当归、丹参、红花、赤芍、酸枣仁。
第四,芳香开窍,温补止痛
《苏文巨痛论》说:“寒入经络迟,而不能哭。客在脉外,血少,客在脉中,气受阻,所以痛。”《苏文碧论》说:“患痛者,寒气过盛,故患寒。”《苏文调经论》云:“血气者...寒则涩不能流,暖则无。”说明寒气凝滞,阴寒之邪过盛,气血不通就会心痛。在临床上,这类患者常表现为胸闷疼痛,受寒加重,心痛剧烈,左肩牵拉,心悸气短,四肢冰冷,口唇青紫,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对于寒冷引起的疼痛,宜祛寒温止痛。如《医法肯定仲景法书》所言,“经脉断肠,……经脉急温,腑脏断肠,……腑脏急温”。花椒、吴茱萸、干姜、麝香、木香、细辛、白术、附子、姜黄、厚朴等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五、滋阴补肾,养心安神
临床冠心病心绞痛常见于心肾阴虚证,心阴虚常见于胸闷气短、心悸、睡眠不好等。肾阴虚的临床症状有胸闷气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舌质暗、苔薄白、苔少或无、脉数或弦重。治疗以滋阴补肾、养心安神为主。方剂多以杞菊地黄汤、首乌延寿丹加减,临床治疗多以牡丹皮、桑寄生、菊花、生地、菟丝子、黄精、何首乌、茯苓、牛膝、枸杞子、酸枣仁等。
第六,疏肝清热,活血止痛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精神压力的增加,许多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往往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紧张、冲动、个性强、急躁。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往往会压抑强迫,思考就麻烦多了。这类患者往往肝气郁结,最易化火,火易患阴耗心。再加上瘀血阻络,所以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治疗上多以疏肝泻热法为主,也有活血止痛法。柴胡、郁金、金银花、黄芩、菊花、丹参、麦冬、茯苓、白芷、葛根、川楝子、延胡索等。临床常用,对缓解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有较好疗效。
另外,由于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所以在中医中寻找有效的止痛药非常重要。单味中药中,麝香、三七、荜茇、乌药对冰片、西洋参、三七、蒲黄合五灵脂、檀香合丹参、佛手合香橼等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循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