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治疗什么病?
它是仅次于乙嘧胺、氯喹和伯氨喹的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适用于脑型疟疾和氯喹疟疾。具有见效快、毒性低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抗疟作用的机制主要在于青蒿素在治疗疟疾过程中激活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疟原虫蛋白质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其囊泡膜、核膜和质膜被破坏,线粒体肿胀,内外膜脱落,从而破坏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问题2: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专治什么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对疟疾的疗效最好,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我发现香蕉对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最好。为什么他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甚至其他任何奖项?!
有必要自己申请奖项吗?屠呦呦有没有申请诺贝尔奖或者其他什么奖项?发现香蕉对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最好,没得什么奖,但是求发现香蕉对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最好,找到了这个名声!
屠呦呦发现对疟疾疗效最好的青蒿素一定很贵,一般人很难买到,而我找到的对胃食管反流疗效最好的香蕉很便宜,是最便宜的水果,大家都买得起香蕉,到处都买得到,所以我发现香蕉对胃食管反流的疗效其实远远超过屠呦呦。
一些非常了解胃食管反流的医生认为,胃食管反流其实是最麻烦的疾病,比其他任何疾病都麻烦。这证明胃食管反流也超过了疟疾带来的麻烦。这是因为胃食管反流如果不及时大声咳出来或者不及时大声干呕就有可能被噎死,如果是极其严重的哮喘就有可能被噎死。据报道,世界著名的美女歌手邓丽君因突发胃食管反流导致严重哮喘,窒息而死,过早死亡!不能因为我没学医,不是医生,就否定我实际在做的任何医学研究成果!否则,这不仅是我个人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全人类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我和医学研究领域,也存在于我和任何其他科研领域,以及任何其他人和医学研究领域和任何其他科研领域!
事实上,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一项或多项科研并取得了一项或多项科研成果,有些人甚至取得了一项或多项重大科研成果。但可惜的是,只要不是他做过的,研究过的,科研成果都不会被认可。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损失,也是全人类的损失!正因为如此,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也要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这就需要承认任何人做过的对人类有益的任何事情和成就,任何对人类有益的科学研究和成就。所以不能一刀切的设置任何专业资格和任何科研资格!
问题三:青蒿可以治疗什么病?黄花蒿的功效:
清热解暑,解除虚热,促进湿热。
黄花蒿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热、发热无汗或发热恶寒的热病,也可用于治疗疟疾。由于青蒿能降虚热,所以也可用于阴虚发热或不明原因的低热。临床常用的蒿芩清胆汤、青蒿鳖甲汤、清骨散,都是以青蒿为主药。
主治:阴虚潮热,骨蒸,外感温热及暑湿,头晕,疟疾,黄疸,腹泻,疥疮,皮肤瘙痒。
甘草的功效:
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止痛,调和诸药。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腹胀、四肢急痛、痈肿疮毒,以及解除药物毒性。
甘草的作用:
1.用于心气不足,心悸,脉生,脾胃气虚,神疲乏力。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法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等。可以单独使用,口服或外用,或结合使用。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同用,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如仙方活命饮。咽喉痛常用桔梗,如橘梗汤。如遇农药、食物中毒,常与绿豆配伍或反风水煎服。
3.用于哮喘和咳嗽。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二陈汤治疗痰湿咳嗽;治疗寒痰咳嗽的灵肝五味江新汤:桑杏汤治疗干痰咳嗽;橘梗汤用于热毒引起的肺脓肿、咳嗽、恶臭、脓痰;甘草干姜汤治疗咳嗽和唾液泡沫。此外,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常合并使用。
4.用于胃痛、腹痛、腓肠肌挛缩急性疼痛。常与芍药同用,可显著增强治疗挛缩急性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来调和某些药物的效力。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等同于乌贼骨、瓦楞子。本品亦有利尿作用,故常用作辅助药,治疗热淋、尿痛。
结合黄豆,有排毒的功效。西医药理学发现,甘草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黄芪的功效: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可用于治疗湿热、暑热所致的胸闷恶心、湿热胀满、腹泻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呕吐、痈肿毒疮、胎动不安等症。主治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疸、肺炎、痢疾、咯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疖。黄芩的临床应用优于黄连,且不产生耐药性。黄芪的作用:
1,用于湿热发热,胸闷口渴,泄泻黄疸。湿热者,与滑石、砂仁、茯苓等同用。对于湿热泄泻、腹痛,相当于白芍、葛根、甘草。湿热蕴结所致黄疸,可与陈印、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用于发热、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实热迫血溢,及热毒溃疡。治发热高热,常与黄连、栀子同用。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疹,可与生地黄、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治热毒疮,可与金银花、连翘同用。黄芪的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抗菌抗病毒(2)抗炎(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4)解热。(5)保肝利胆(清肝利胆):保肝: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6)镇静:中枢抑制。(7)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2.其他药理作用:(1)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2)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物(LPO)的生成,清除自由基。(3)降血压:直接扩张外周血管;血管运动中枢抑制。
白鲜皮功效:白鲜皮能祛风、燥湿、清热解毒。白鲜皮用于治疗风热疮、疥疮、痒疹、风湿性关节痛和黄疸。
总结: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gt
问题4:青蒿素主要治疗疟疾什么病?
问题5:屠呦呦青蒿素治疗疟疾是什么病?
问题6:菊友友发现的青蒿素主要用于治疗哪些疾病?主要用于治疗疟疾(疟疾是一种虫媒传染病,由按蚊叮咬或输入带有疟原虫的人的血液引起。寄生在人体上的疟原虫有四种,分别是间日疟原虫、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是我国的主要虫种。另外两种比较少见,最近几年偶尔会看到一些国外传入的病例。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和卵形疟。这种病的主要表现是周期性发作,寒战,发热,全身出汗。长期反复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题7:青蒿素是什么,有什么用途?屠呦呦是怎么研究到青蒿素的青蒿素对小鼠疟疾和猴疟疾有100%的抗疟作用的?
疟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与结核病和艾滋病并列,并以其高死亡率而闻名。据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有2.47亿人感染疟疾,其中超过1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每30秒钟就有一名非洲儿童死于疟疾,而传统的抗疟药奎宁由于疟原虫的耐药性早已失效。
青蒿素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的疟原虫。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对脑型疟疾等恶性疟疾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青蒿素类药物可以口服,也可以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甚至制成栓剂,使用简单方便。
“中国神药”给世界抗疟事业带来了曙光。据世卫组织介绍,近年来,坦赞等非洲国家的疟疾死亡率明显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青蒿素类复方药物的广泛分布。仅在赞比亚,由于灭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2008年疟疾死亡人数比2000年下降了66%。
疟疾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个国家超过3亿人感染疟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氯喹等原始抗疟药物因疟原虫对其产生耐药性而失效。越南战争促使国际上寻找新的结构抗疟药物。在国内(“523”组织七省市筛选了3200多种中草药,有人自制青蒿因无效而放弃)和国外(美国为满足侵越战争需要筛选了30万种化合物),在现代科学的指导下继承和发扬祖国的医药遗产,带领课题组系统整理历代医书和本草,收集方剂2000多种。经过380多个样本的研制,特别是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取青蒿“绞汁”止疟。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最终在1971年成功实现青蒿抗疟发掘!发现的有效部位和单体青蒿素对小鼠疟疾和猴疟疾有100%的抗疟作用。经过大量的药物提取、安全性实验和自试给药,分别于1972和1973在海南省昌江疟区首次研究出有效部位和青蒿素单体,证明其疗效优于氯喹,一种新的抗疟药——青蒿素诞生了!屠呦呦等人从1972分离青蒿素单体后开始研究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先后与中科院有机所、生物物理所合作,最终通过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青蒿素的三维结构。
问题8:古人是在什么时候发现青蒿可以治屠呦呦的疟疾的?我国女药师屠呦呦借鉴古人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方法研制出青蒿素,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起人们对我国传统中草药的关注。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已经开始寻找对付疟疾的方法。疟疾被民间称为“荡”,甲骨卜辞中的疟疾写法就像老虎张着嘴扑向人。中国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在苏文,有10多种疾病被归类为“疟疾”,如风疟、暖疟和冷疟。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第二方是青蒿,用青蒿治疗疟疾...
古人是什么时候开始知道疟疾的?
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已列有“疟论”
疟疾被老百姓称为“荡”。中国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苏文已经讲过疟疾,把《疟疾论》单列出来:“黄帝问:夫疟生于风,故有时何盖?”《黄帝内经》是以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名义写成的,成书不会晚于秦汉。可见疟疾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
疟疾最早是从南方传入中国流行的,先秦人已经大致摸清了疟疾的发病情况。“李周?《天官》的《病医》一文说:“秋天有疟疾、寒症。“届时,所有负责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病医’都要掌握季节性疫情的流行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古人还总结了疟疾的不同类型。例如,在苏文,有十多种疾病被归类为“疟疾”,包括风疟、暖疟和寒疟。其症状为:“疟疾始于毫毛,伸而不伸,有冷胀,背脊疼痛,感冒退而里外热,头痛欲裂”和“天天如此”。中医对疟疾的这些总结与现代医学观察完全一致。
古人还研究了疾病的成因。例如,在苏文,黄帝问古代最有声望的医生齐波:为什么疟疾隔天发作?齐伯答:“其气深,薄于阴,阳独,阴邪,阴阳不能相争,故日行。”齐波认为是阴阳失调造成的。这一理论虽然缺乏科学性,但其探究精神值得肯定。
古人还认为疟疾与气候变化有直接关系。礼记?月亮秩序说,如果夏天在春天到来,就会有许多疾病和流行病,这意味着如果春天的温度高,那一年就会有许多流行病。现代医学证明,春天气温高,蚊蝇就会多,由蚊子传播的疟疾等疾病自然会多发;同样,如果秋季气温高,秋季称为“暑假”,疟疾也会爆发。
甲骨卜辞里为什么写疟疾?
甲骨卜辞里为什么写疟疾?
东汉的刘茜认为疟疾在解释名称时“像一个残忍的施虐者”。
关于疟疾是如何引起的,古代医生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疟疾是由“瘴气”引起的,所以又叫“瘴气”。唐外台秘方《山疟十九方》一文中有一句话:“救急之时,夫疟分两部,其实是一样的。要么是先冷后热,要么是先热后冷。岭南率称为疟,江北总数为疟,与方言不同。但南方温毒,此病尤为严重。如其所属,略四:一山溪毒气,二风温痰饮,三鬼疮,四热毒。其中,热毒最重。”
在古代的传染病中,麻风病是古人眼中最可怕、最凶猛的传染病。早期古人直接把疟疾写成“瘴气”或“疟疾”。月令中称之为“多人虐病”。“疟疾”这个词从“疟疾”变成“虐待”,正是因为“虐待”太严重了。“虐”字是老虎的头,写在甲骨文里。从字形上看,它像一只张开大嘴扑向人的老虎。意思很明确:疟疾是一种像老虎一样凶猛的传染病。东* * *刘茜在他的《史明?《释病》中释“疟疾”时,说:“疟疾是残酷的。每一种病都有冷或热,而这种病是先冷后热,似乎很残酷。"
古代岭南、川桂地区瘴气多,所以这些地区也是疟疾的重灾区。据北魏李道元《水经注》中“潞江”一文记载,潞江两岸有瘴气,三四月即亡。以前云南有一首民歌说:“五六月烟起,新客尽亡;九月和十月烟雾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