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碎花碗的中草药
拼音姓名d m: pò w m: n hu ā hu ā。
别名湖北秋牡丹,大头翁,山棉,秋牡丹,野棉。
来源:毛茛科植物根或全草折断。
采收贮藏:栽培2-3年,6-8月开花前挖根,去茎叶、须根、土壤,晒干。将茎和叶切成段,晒干或新鲜使用。
栖息地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800 m的低山、丘陵、草坡或沟渠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浙江、江西、湖北西部、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四川、贵州和云南东部。
字符1。性状鉴定全草长度可达1m。根长圆柱形,直或弯曲,直径0.5-2cm,长5-15cm;表面呈灰褐色;坚硬,不易折断。根头部有1至数个茎基部,基生叶为三小叶或单叶,长10-40cm;小叶卵形或狭卵形,长4-12cm,宽2.5-12cm。茎细长,长40-80cm,下部较粗,直径约4mm;表面密被短柔毛。茎生叶多为单叶;至少有三片复叶,长4-8cm,宽1-8cm。上表面是深绿色,下表面是灰绿色。它们都是有锯齿状边缘的绒毛。聚伞花序顶生,分枝两次或三次,或成为单花。
2.叶表面显微鉴定:上表皮细胞壁平坦,气孔稀少;下表皮细胞壁略弯曲,气孔密集,不定形;上下表皮细胞均有许多单细胞的非腺毛,硬而直,顶端尖锐,长200-280μm,基部宽20μm。它们也有单细胞腺毛,顶端钝,基部略窄,长约80μm,宽约20μm。在下表面的叶脉上,大多丛生着单细胞的毛状蘑菇,壁薄而软,长400μm以上,宽20μm。
3.茎横切面:1排表皮细胞,4-5排皮层细胞,圆形或方形,中柱鞘纤维连成环状。外韧维管束呈两轮排列,外轮较小,20-25个,被纤维束包围,外侧与外鞘纤维相连;内轮的维管束略大,6-8个,周围也有纤维束。髓很大。
4.根横切面:表观遗传皮层5-6排细胞,皮层1-2排细胞,内皮层薄壁,木质化凯氏带。韧皮部中散布着纤维束,部分纤维束包围着筛管群。木质部呈谢状排列,长度不等,由导管、纤维和薄壁细胞组成。
根和全草的化学成分包括白头翁素、三萜皂齐墩果酸-3-O-β-D-吡喃糖基-(1→3)-α-L-吡喃糖苷-(1→3)-α-L-吡喃糖苷和齐墩果酸。
药理作用鲜榨果汁通过在平板上打孔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的水提取物,在试管中剧烈摇动1min,产生大量泡沫。静置10分钟后,泡沫没有明显消失;另外取2支试管,每支试管中加入2ml 5%的盐酸,将两支试管中的泡沫摇动65438±0min,泡沫持续存在的情况类似。(查三萜皂苷类)(2)取本品甲醇提取液1ml,蒸去甲醇,加入1ml乙酸酐,沿管壁慢慢滴加2ml浓硫酸,两液交界处出现红圈。(查三萜皂苷)(3)取本品水蒸馏液,用氯仿萃取。取少量氯仿提取液,蒸发,再加入3,5-二硝基苯甲酸的2%乙醇溶液和1mol/L氢氧化钠的50%乙醇溶液,溶液呈紫色。(检查白头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