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雷特食管的治疗

1.药物疗法

(1)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内科治疗的首选,用量要大,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症状控制后,维持小剂量治疗。有证据表明PPIs在长期治疗后可以缩短Barrett黏膜的长度,部分BE黏膜被鳞状上皮覆盖,提示PPIs可以部分逆转BE,但很难达到完全逆转。PPIs治疗还可以使BE中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消退,说明PPIs可以阻止BE的发展,增加鳞状上皮逆转的机会,降低恶变的风险。

(2)促动力药(多潘立酮、伊托必利等)。)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胃食管反流,控制症状,但疗程较长。例如多潘立酮和伊托必利,经常与PPIs同时使用以增加疗效。

(3)其他黏膜保护剂也有一定疗效,可改善症状,尤其是与PPIs合用时。

2.内窥镜治疗

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内镜消融治疗已经应用于临床。EATs可分为三类:热消融、化学消融和机械消融。热消融包括多极电凝法(MPEC)、氩激光凝法(APC)和激光(KTP、YAG等。).化学消融主要是指光动力疗法(PDT),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静脉注射紫花地丁等光敏剂使其定位于食管的化生或异型增生或腺癌上皮,然后通过非热的光化学反应使局部组织坏死。机械消融使用诸如抽吸和内窥镜下切除的方法。目前,EATs加PPIs是治疗BE和BE伴不典型增生的有效方法,可使BE上皮消失或逆转为鳞状上皮。疗效可达70% ~ 100%,并发症发生率低。但EATs使用时间不长,病例数少,随访时间短。其疗效需要时间检验,能否降低上皮化生逆转后腺癌的发生率需要进一步评估。对食管明显狭窄的患者可进行食管探条或球囊扩张,但疗效短暂,可能需要多次扩张。

3.外科疗法

手术指征是:

(1)伴有严重症状性反流,内科治疗无效。

(2)食管狭窄经扩张治疗无效。

(3)难治性溃疡。

(4)严重异型增生或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