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构成
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从那以后,农历九月初九就成了我们尊敬、尊敬、爱护和帮助老人的日子。这里不禁有人要问,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里需要提醒我们吗?的确,中国历代都有照顾老人的政策法规。比如汉朝就明确指出“不孝者斩。”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专门下令各州政府每月给当地正派老人提供大米,每年提供肉类。但是我想在这里告诉大家一组数据。东方时空有个调查:你知道你父母的生日吗?结果如何呢?70%的人知道,30%的人知道或者不知道。你可能认为你还知道其中的大部分,但如果我们以此为样本,你会发现这真的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要知道,中国上网的主要人群是中青年,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是社会的脊梁,是民族的希望。但是他们忘记了父母的生日,忘记了出生长大的父母。这样的人怎么能说他会为人民服务呢?更有甚者,有的人不仅不照顾父母,还打父亲骂母亲,冷眼相看,把别人当别人。要知道,我们也有老去的那一天。俗话说“儿子打老子,一代还一代!”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
从1950到90年代末,全球老年人口增加了176%,中国增加了217%。本世纪未来25年,全球老年人口将增加90%,中国老年人口将增加111%。我们正在逐步过渡到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将作为一个更大的群体参与社会的方方面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老年人的立法,努力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我看来,只有千千千千万万家庭的问题解决了,社会的大问题才会解决;只有人人关爱老人,这个社会自然会走向和谐之路。这就是“老人老了,老人老了”的道理。
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有很多要向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还是“老有所为,志存高远”。其中,年过九旬、当选“感动中国的人”的学术泰斗季羡林笔耕不辍。在他后期的著作中,对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95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侯祥林每天早上9点准时来到办公室,继续为中国石化和石油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这足以说明老年人所拥有的丰富知识和经验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说桑榆充满阳光永远不晚。”我们尊重老人,就是尊重他们的生命历程,致敬他们的生命。
在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和老人们交谈的时候,你会觉得他们是那么的沧桑,他们用生命的时间逐渐积累的经验是那么的精辟。作为“经历过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他们以健康乐观的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始终如一的品质,超然脱俗的情操,百折不挠的意志,善良平和的人民,不畏艰难的勇气,节俭的美德,激励着后人前进。
“有一家老小,还有一个宝。”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这些为祖国和我们家庭做出贡献的老人做点什么,珍惜他们,帮助他们吗?
作为孩子,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公民,帮助老年人是我们的职责。虽然这种责任和义务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从零开始,让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接力棒永远跑下去。
九月初九,两个太阳相遇,即重阳节和老人节。那么,什么是老呢?
“老,考也,七十岁。”这在《说文》中有解释。
在甲骨文中,“老”字是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的形象。
“老”是什么意思?
它意味着年老体衰,意味着生命的枯竭,生命的终结;但是,也意味着近百年的人生阅历,意味着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知识。
毋庸讳言,每一个扮演开国元勋邓稼先、东方文学大师季羡林的看似普通的老人,都为子女的成长倾注了心血,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他们生在中华民族任人摆布的时代,吃了很多苦。他们的童年是在内战中度过的,深受战争的影响;他们的青年活跃在新中国成立和建设时期。他们的青春出现在抗美援朝的战场和后方;在他们的鼎盛时期,有一场改革开放的大火。它们是中国现代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会变老,老年人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尊敬和爱护老人。
中国是礼仪之邦,尊重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美德。孝道也是儒家文化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割据,战乱频仍,诸侯国王依然把孝顺放在第一位:一个70岁以上的老人,不必为一个儿子效力;80岁以上老人,次子不用伺候;90岁以上的老人,全家不用伺候;《秦律》中规定,凡殴打或虐待年满60岁的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将被流放或判处死刑;在西汉和东汉时期,年过古稀的老人可以享受很高的待遇,违者或侮辱者将受到惩罚。王杖圣旨记载了汉代尊老敬老的规定,可见中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是在两千多年前由法律确定的。在国外,也提倡敬老。例如,澳大利亚将在悉尼举办“敬老周”...
在古代,我们尊敬老人,说“敬”。我们不仅要赡养老人,更要尊重和理解他们,丰富他们的情感,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快乐。
“一个人在异乡人生地不熟,逢年过节都想家人。我从远处知道我的兄弟们爬得多高,山茱萸里少了一个人。”回想起来,再一次唱到《山居假日想起山东的兄弟》时,我感触颇深。时光荏苒,再颂经典,又到重阳。
尊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古代有“冰上求鲤”、“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我老了,人也老了”成了做人的准则。
当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我们的国家。* * *和中国的豪宅,是用他们的辛勤劳动,甚至是生命建成的。如今,他们年纪大了,不能工作了,我们这些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安度晚年。
我们敬爱的毛泽东总统是尊敬老人的典范。1959,毛主席回到了他的家乡——湖南韶山。在老家的那几天,他特意请老家的老人吃饭。当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老人说:“你怎么敢,主席?”毛主席说,“尊老敬老,尊贤是应该的。”此事一时成为佳话。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来衡量和要求自己多为老人做好事。
尊老就是尊重生命和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历史。父母有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子女应该做的责任。。老年人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建设了一个社会。老年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人们去爱他们。
老年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对社会有一定的贡献。“老人是活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会尊老,社会才会更好……”
美德其实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的温暖的手;需要倾诉时递过来的一颗火热的心;当你需要关怀时,亲切的慰问。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尊敬、爱护和帮助老年人。让世界充满阳光和爱,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有一天,你的学习很优秀,但如果你不能尊敬、爱护、帮助老人,你就不是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人。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最后,让我们一起为“敬老爱老助老,共建和谐左旗”而努力!
社会逐渐老龄化。老人如何安享晚年,为子女消除后顾之忧?全社会的人如何才能真正尊重和爱护老年人?如何让老年人在创建和谐社会中重现活力...近日,笔者冒着严寒来到临猗县温馨愉悦的老年温泉公寓。在这里,我们看到一大群老人在这里幸福地生活着。尊老爱老首先要尊老。
临沂温泉老年公寓早期就树立了尊老爱老的崇高理念。创始人决心创造一流的业绩,建设一流的硬件设施,奉献一流的爱心,提供一流的服务...公寓位于临猗县最高的地方三星台,周围是美丽的乡村风景。最独特的是这里有一口地热温泉井。温泉富含多种矿物质,老人们每周可以在这里泡两次温泉。此外,还有各种娱乐设施。在采访中,公寓经理闫淑玲告诉记者:我们员工的服务宗旨是:尽子女之孝,在竞争者中彰显真情。我们力求一流的服务,努力把我们的老年温泉公寓打造成老年人温暖的家和值得称道的社会福利机构。
工作和社会的压力有时无法让子女在父母面前尽孝,反而更担心老年公寓的服务能否让他们放心。因此,养老机构的经营理念必须以良好的人性化服务为基础,用爱把亲情服务渗透到每一个细节。在临沂温泉老年公寓,老人们幸福地生活着。健身、娱乐、聊天,丰富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格外精力充沛,快乐无比。无论是在老人健康方面,还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这里的服务人员都能耐心、细致、周到的照顾。护士荆照顾的第一个对象是83岁的退休干部沈老。沈老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刚搬进公寓时,他神志不清,口齿不清,大小便失禁,白天晚上都睡不着,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小静从点点滴滴开始,为沈老进行全方位护理。老人大小便弄脏的衣服和被褥,小静用脏东西洗,房间和衣服上从来没有一股臭味。除了给老人喂一日三餐,她还早晚给老人洗脸、洗脚,帮助沈老进行康复锻炼,像父亲一样亲切细致。为了让老人开心,她每天坚持打开收音机让沈老听音乐,晚上陪老人看电视,尽一切可能让老人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沈老的儿女感慨地说:“这份真情让我们都感到惭愧……”
在现代社会意义上,养老不再是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是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走进临猗县老年温泉公寓,无论在庭院的哪个角落,都会感觉树木葱郁,花草争奇斗艳,远山流水遥相呼应。这里就像一个四季常青的花园,运动健身器材整齐地排列在花木之间。整个庭院的设计充满了对老人的体贴:健身、休闲、观景、纳凉,让老人们一出房间就能置身于优美的环境中,呼吸新鲜的空气。采访中,我们来到了郭老太太公寓的“家”,这里冰箱、彩电、高档家具一应俱全。老郭高兴地说:“几年前我妻子去世后,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我试着住在这间公寓里。我被这个公寓深深迷住了,因为它环境优雅,食物好,生活好,服务更好。后来我咬咬牙干脆把城里的房子卖了,搬到这里定居。我要住在这里,直到我见到我的妻子……”
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来临之际,《赵岩都市报》发表文章称,赵岩897位百岁老人将安度晚年,百岁老人津贴每月100元。
这个消息令人欣慰。老人们为家庭和社会进步努力了很多年。健康长寿是我们的愿望。同时,我们希望给他们发放津贴,让他们感受到党、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关怀,让他们感到舒适。
数经不能忘祖。我们现在所享有的现代文明,包括和平安宁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都是老人们在他们年轻的岁月里,甚至是今天的高寿之年,为社会做贡献,为子孙后代造福而不懈努力的结果。所以,我们不能忘记故人,也不能忘记今天来之不易的好时光。我们应该尊敬和热爱老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我们的家庭才会幸福。
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考虑其他民族。但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经沧桑,就是因为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尊老爱老是一个重要方面。
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和独特魅力,但中华民族,以深厚的感情,凝聚了中国13亿人口和广大同胞、海外侨胞,那些传统美德(包括尊老爱幼的美德)是不可或缺的。河北“好人”林秀珍把孤寡老人当作自己的赡养和尊敬对象,唐山市常于震收养了许多老人,为社会敬老树立了典范。而且家里人尊敬老人,这是我们应得的。回家看看,和老人们通个电话,聊聊家常,不难吧?但能给老人的晚年带来无限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味,也能陶冶我们自己做人的情操。
老年人为社会和家庭做出贡献,是知识和智慧的宝库。他们不仅养育我们,还通过言传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虽然我们有时会觉得老人们知识守旧,思想过于正统,但老人们仍然是我们内心最后也是最坚定的依靠。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还是会觉得老人们传承了智慧,还是会感觉到。这是我们民族的灵魂,通过老人们,再通过我们一代一代传下来。引导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引导我们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政府养老,社会养老,家庭养老,是天经地义的。非独重阳节(“尊老”)就是这个原因。
关爱老年人,必须尊重老年人,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提供更多的便利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创造更好的环境让老年人自食其力,让他们去拥有幸福的生活方式,创造条件让他们建立新的社会价值观和家庭价值观的自信。
关爱老人,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