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吗?

蝙蝠是唯一进化出真正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有900多种。它们中的大多数也有敏锐的听觉定位(或回声定位)系统。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因为蝙蝠捕食大量的昆虫,它们在昆虫繁殖的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有助于控制害虫。有些蝙蝠也吃水果、花粉和花蜜;热带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动物和大型鸟类的血液为食。这些蝙蝠有时会传播狂犬病。蝙蝠分布在世界各地。

蝙蝠

在热带地区,蝙蝠的数量极其丰富,它们会在人们的住宅和公共建筑中整合成大群。蝙蝠的大小差异很大。最大的吸血狐蝠翼展1.5m,而Kitty的猪鼻蝠翼展只有15cm。蝙蝠在颜色、皮毛质地和面部外貌上差异很大。蝙蝠的翅膀是在进化过程中由前肢进化而来的。前肢除大拇指外,每根手指都极度拉长,有一个飞膜连接小臂和上臂向下至体侧,直至下肢踝部。拇指末端有爪子。大多数蝙蝠的腿之间也有两层膜,由深色和裸露的皮肤组成。蝙蝠的鼻子像啮齿动物或狐狸。外耳向前突出,通常非常大且有弹性。许多蝙蝠也有鼻叶,由皮肤和结缔组织组成,在鼻孔周围或上方扇动。据信,鼻翼影响发声和回声定位。蝙蝠的脖子很短;胸肩宽阔,胸肌发达;而臀部和腿部修长。除翼膜外,蝙蝠全身都有毛,背部为深浅不一的灰色、棕褐色、褐色或黑色,腹部色调较浅。生活在开阔地带的蝙蝠,皮毛上常有斑点或斑驳的斑块,颜色也各不相同。蝙蝠有不同的食性,或捕食,或帮助授粉和传播果实,从而影响自然秩序。吸血蝙蝠对人类来说是个严重的问题。食虫蝙蝠的粪便在农业上被用作肥料。整个蝙蝠群体的性周期是同步的,因此大多数交配活动都发生在几周内。妊娠期为6月至7月。许多种类的雌性动物在怀孕后会搬到一个特殊的栖息地。蝙蝠通常每胎产1到4只幼崽。婴儿出生时无毛或无毛,往往在一段时间内看不见、听不见。幼仔由父母照顾5周至5个月,视不同物种而定。几乎所有的蝙蝠都是白天休息,晚上出去觅食。这种习惯使它们很容易攻击熟睡的猎物,而不会受到其他动物或高温阳光的伤害。蝙蝠通常喜欢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如洞穴、裂缝、地洞或建筑物,有些生活在树上和岩石上。他们总是倒着休息。他们通常成群聚集,少则几十人,多则几十万人。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蝙蝠可以产生短而高频率的声音脉冲,这些声波遇到附近的物体时会反射回来。蝙蝠在听到反射回来的回声时,可以确定猎物和障碍物的位置和大小。这项技能需要高度敏感的耳朵和发声中枢与听觉通路的紧密结合。蝙蝠个体也可以用声音脉冲的形式互相交流。少数蝙蝠依靠嗅觉和视觉寻找食物。

人们经常用“鸟兽”一词来形容鸟类和哺乳动物,但这种说法有时并不一定正确,因为有些鸟类是不会飞的,比如鸵鸟、鸸鹋、几维鸟、企鹅等。还有一些不会走路的哺乳动物,比如生活在海洋中的鲸鱼,蝙蝠也不能像普通陆生哺乳动物一样在地上行走,但可以像鸟类一样在空中飞翔。

蝙蝠是唯一真正会飞的动物。虽然它们没有鸟类那样的羽毛和翅膀,飞行能力也比鸟类差很多,但它们的前肢非常发达,上臂、前臂、掌骨和趾骨特别长,从趾骨末端到肱骨、体侧、后肢和尾巴都支撑着一层薄而多毛的柔软坚韧的皮肤,形成了蝙蝠特有的飞行器官——翼手龙。中国古代也有关于蝙蝠的记载,说它们也生活在钟乳石洞穴里,名为仙鼠。那里的蝙蝠可以长生不老,因为它们可以喝洞穴里的水。几千年后,它们的身体颜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深色变成了白色。我想这就是它们被称为仙鼠的原因吧。

蝙蝠的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状突起,锁骨发达,这些都与其特殊的运动方式有关。它很会飞,但起飞时需要滑翔,一旦落地就很难再飞起来。飞行时后腿向后伸展,起到平衡的作用。

蝙蝠一般有冬眠的习惯。冬眠时,它们的代谢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只有每分钟几次,血液流动减慢,体温降低到与环境温度一致。但它们的冬眠不深,冬眠时有时会排泄进食,醒来后能立即恢复正常。它们的繁殖力不高,存在“延迟受精”现象,即冬眠前交配时不发生受精,精子在雌性生殖道内过冬。第二年春天醒来后,交配的雌性开始排卵受精,然后怀孕分娩。

蝙蝠是哺乳动物中一个古老而专门的分支,因前肢有专门的翅膀而得名,分布在除南北极和部分海洋岛屿以外的世界各地,以热带和亚热带种类和数量最多。由于它们丑陋的外表和夜间活动的习性,总让人觉得很可怕。它们的名字在外文中的原意是轻浮老鼠的意思。但在中国,由于“蝙蝠”字与“福”字谐音,所以仍能受到人们的喜爱,其形象被绘在年画上。

世界上有900多种蝙蝠,我国约有81种,是仅次于啮齿动物的第二大哺乳动物类群。大致可以分为大蝙蝠和小蝙蝠两大类。大蝙蝠分布在旧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体型较大,身体结构原始,包括蝇科,1。小蝙蝠分布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热带和温带地区,体型较小,身体结构更为特化,包括蝠科、蹄蝠科、蝠科、血蝠科、蝠科等十余个科。

蝙蝠有各种各样的饮食习惯。一些物种喜欢花蜜和水果,另一些喜欢吃鱼、青蛙和昆虫,吸食动物血液,甚至吃其他蝙蝠。一般来说,大蝙蝠一般以水果或花蜜为食,小蝙蝠大多以捕食昆虫为主。

以昆虫为食的蝙蝠不同程度地拥有回声定位系统,因此被称为“活雷达”。在这个系统的帮助下,它们可以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飞行和捕捉食物,在大量干扰下使用回声定位,并在不影响正常呼吸的情况下发出超声波信号。它们头部的口鼻上有被称为“鼻叶”的结构,周围有复杂的特殊皮褶。这是一种奇特的超声波装置,具有发射超声波的功能,可以连续发射高频超声波。如果遇到障碍物或飞虫,这些超声波可以反射回来,然后被它们非凡的大耳廓接收,这样反馈的信息就可以在它们微小的大脑中进行分析。这种超声波探测灵敏度和分辨率极高,使它们不仅能根据回波识别方向和定位自己的飞行路径,还能识别不同的昆虫或障碍物,进行有效的躲避或追击。蝙蝠可以凭借准确的回声定位和无比柔软的皮膜在空中自由翱翔,甚至可以以灵巧的曲线飞行,不断改变超声波的方向,以防止昆虫干扰其信息系统并试图逃跑。

和其他动物一样,很多蝙蝠在自然界越来越少,趋于灭绝。用来杀虫的毒药和木材保护剂在冬眠时杀死它们,很多错误的观念也让人类大量杀死它们。有些种空心树被砍倒了,废墟被拆或重建得紧紧的,无法存活。蝙蝠在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食虫蝙蝠能杀死大量的蚊子、飞蛾、圣甲虫、尼姑等害虫,一夜能捕食3000只以上,对人类有益。蝙蝠收集的排泄物也是很好的肥料,对农业生产很有用。经过加工的蝙蝠粪被称为“夜砂”,是一种中药。蝙蝠仍然是研究动物定向、定位和休眠的重要对象,其辐射技术的秘密尚未完全了解。人类只知道蝙蝠能做什么,还不知道它们是怎么做到的,所以拯救那些濒危物种势在必行。

人类借助仿生学原理,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制造了雷达。

小知识:

1.蝙蝠有很多种,世界上大约有900种。蝙蝠的种类数量在哺乳动物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啮齿动物。

2.猪鼻子的小蝙蝠翼展只有14cm,小狗那么大的身体的飞狐翼展有2m宽。

3.有些蝙蝠能以每小时50多公里的速度飞行。

蝙蝠可以在1秒内捕捉并分辨250组回声。(注:声波往返一次计为一组。)

5.入秋以来,蝙蝠的下腹部堆积了一层脂肪,体重变成了冬眠前夏季的1.5倍以上。

6.有的蝙蝠会捕鱼,墨西哥兔唇蝠一晚上能抓30多条小鱼。

7.一只20克的食虫蝙蝠一年可以吃掉1.8-3.6公斤的昆虫。

8.一个由100只蝙蝠组成的蝙蝠群体,每年可消耗730升血液,相当于20匹马或365只羊的全部血液。

蝙蝠的导航能力不仅限于回声定位。它体内有磁性“指南针”导航功能,可以根据地球磁场从千里之外准确返回栖息地。

此前,众所周知,蝙蝠是著名的“夜游侠”。虽然它的视力很差,但它有非凡的回声定位方法,仍然可以在黑暗中导航和觅食。

飞行千里也不会“误入歧途”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家理查德?霍兰德和他的同事发现,当蝙蝠处于人工磁场环境中时,会干扰它们原本正确的航向,使蝙蝠“误入歧途”。这项研究是科学家首次揭示蝙蝠具有磁导航能力,有助于进一步增进科学家对蝙蝠导航飞行的认识。

擅长夜间飞行的蝙蝠有独特的回声定位能力。通过发出高频声音,并根据回声判断物体的位置和距离,这种能力可以帮助蝙蝠准确判断猎物的位置,并有效地绕过树木和建筑物。根据这一理论,蝙蝠的回声定位功能可以很容易地用于短途飞行,但对于长途飞行,视力非常差的蝙蝠似乎没有什么事可做。

目前,霍兰德的研究推翻了这种误解。他指出,蝙蝠具有磁感应能力,在千里之外飞行时仍能准确判断方向。蝙蝠的这种能力类似于一些鸟类。除了磁场,都是以夕阳为方向标。这将有助于调整动物体内的“指南针”,有效区分磁场北向和真北向的区别。霍兰德说,“这项研究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蝙蝠深入研究的兴趣。本来我们以为蝙蝠最远只飞几英里,但实际上它们和候鸟有共同之处,能飞几千英里。”

根据地球磁场和日落方向导航

在研究实验中,霍兰德带领研究小组在大棕蝠的身体上安装了一个微型无线电发射器,然后从它们的栖息地12英里以北将其放生。在蝙蝠返回栖息地的过程中,研究小组通过一架小型飞机在蝙蝠上空对其进行监控。一些不受人工磁场干扰的蝙蝠,基于日落磁场识别的能力,向南飞去,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自己的家乡。

然而,在此之前,研究小组释放了两组蝙蝠,它们分别处于地球磁场北极顺时针90度和逆时针90度的人工磁场环境中。在逆时针90度磁场中飞行的蝙蝠一直向西飞行;另一组受到顺时针90度磁场的干扰,但他们一直向东飞。但这些蝙蝠几乎迷失了方向使用夕阳作为方向标记,最终意识到飞行方向错误,改变了飞行方向,以顺利返回栖息地。

蝙蝠体内有磁铁矿。

目前科学家知道自然界中的动物主要分为两种磁感觉定位:一种是简单的“指南针”感觉功能,基于体内磁铁矿颗粒与外界环境的反应;另一种是有些鸟类可以根据自己在地球磁场不同位置“看到”的磁场光强准确判断飞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