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颗粒简介
2 .中药部颁布的标准2.1拼音名称抗病毒颗粒
2.2标准编号WS3B341198
2.3处方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白芷、青蒿、射干。
2.4性状本品为棕色颗粒;它尝起来很甜,略带苦味。
2.5取6g本品,加入1ml浓氨水试液。搅拌均匀,加入40ml氯仿,浸泡65438±0小时,不时搅拌过滤,滤液摇匀至65438±0ml,作为供试品溶液。此外,苦参碱对照品加入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然后分别取2克白芷和65438±0克黄花蒿,加水煮沸30分钟,过滤,滤液浓缩至干。残渣加氯仿20ml溶解,滤液滤过至65438±0ml,作为白芷和青蒿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附录ⅵ b),吸取10μl供试品溶液、5 μ l对照品溶液和5μl对照药材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甲醇(9:1)为展开剂,在氨蒸气饱和下,展开15cm,取出晾干10。供试品色谱中,在与青蒿和白芷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喷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苦参碱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6检查水分含量不得超过9.0%(附录ⅸ h)。其他应符合颗粒项下的相关规定(附录I C)。
2.7含量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录ⅵ d)。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025mol /L硫酸铵十二烷基硫酸钠(35:65:0.6(g))(硫酸(1→5)溶液调至pH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5nm,理论塔板数按苦参碱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适量苦参碱对照品,用乙醇溶解,制成每1ml含0.12mg苦参碱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加20ml水溶解,用氨水试液调节pH值至9 ~ 10,置于分液漏斗中,用氯仿萃取三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溶液,加到中性氧化铝柱(内径1.5cm,100 ~)上,用20ml氯仿和甲醇(7:3)洗脱,收集洗脱液。 与过柱氯仿溶液合并,置于60℃水浴中干燥,残渣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摇匀,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测定方法分别准确量取10μl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本品每1g含苦参碱(C15H24N2O)不少于0.4mg。
2.8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
2.9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3 ~ 6g,一日3次。
2.10规格3g每袋。
2.11存储密封。
四川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3抗病毒颗粒说明书3.1中药药品种类
3.2药品名称抗病毒颗粒
3.3药品中文拼音3.4药品英文名称3.5成分3.6性状3.7作用类别3.8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
3.9规格无糖型:每袋3g。
3.10抗病毒颗粒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3-6g,一日3次。
3.11孕妇禁忌症。
3.12不良反应3.13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中药。
3.适用于风热感冒症状:发热、微恶风、出汗、口渴、流涕、咽痛、咳嗽、咯黄痰。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严重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5.本品不宜长期服用。如果服用3天后症状没有缓解,就要去医院了。
6.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儿童、老人和体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特性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督下使用。
10.请将本产品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11.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在使用本产品前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3.14药物相互作用如果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3.15抗病毒颗粒的药理作用3.16备注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书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使用。
古籍中的一种抗病毒颗粒在《修订通俗伤寒论》:[第一章伤寒杂病要目]第三节六经病证概述]中,更为简要地说:“三阳为发热之正型,按其抗病趋势可分为三证,应用三种治法;少音...
重新定义通俗伤寒论:【第十章:伤寒坏证】第四节:伤寒热病热病热病热病是因为邪热阻滞了感觉运动神经,失去了生命功能,机体抗病能力逐渐衰减;它产生了“恶与正相左”的尖锐...
儿科导论:论脐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