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苦碟子

别名抱茎小苦荬

抱茎小苦荬(Bunge) Hance,菊科抱茎小苦荬植物,为全草。五六月开花时全草收割,晒干。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要是缓解疼痛。用于头痛,牙痛,胃肠痛,术后疼痛。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0.4 ~ 1。

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各种展览

1.内蒙中草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排脓。治疗阑尾炎、肠炎、痢疾、疖、痈、吐血、出血。2.止痛。治疗头痛、牙痛、胸痛、胃腹痛、外伤疼痛和术后疼痛。

采收与贮藏:5-7月采收、清洗、干燥或新鲜使用。

资源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

动植物形态抱茎小苦荬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cm。全株无毛。根又粗又竖。茎是直立的。多数基生叶长圆形,长3.5-8厘米,宽1-2厘米。羰基最初呈锐角或钝角,基部延伸成柄状,边缘呈锯齿状或不规则羽状。茎生叶小,卵圆形,长2.5-6厘米,宽0.7-1.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有耳状或戟状柄,全裂或羽状复叶。头状花序密被伞房状,有纤细的花梗;总苞长5-6mm,外总苞5,很小,内总苞8,披针形,长约5mm;舌状花黄色,长7-8毫米,顶端着生,5齿。瘦果黑色,纺锤形,长2-3毫米,具细条纹和颗粒状刺,喙长约0.5毫米,冠毛为白色。开花结果期为4-7月。功效分类、清热解毒

生药材的鉴别;字符的识别;该产品的长度各不相同。根呈倒圆锥形,有少量分枝。茎细长圆柱形,上部有分枝,直径1.5-4mm,表面绿色,深绿色至黄褐色,纵棱,无毛,节明显;它很脆,容易破碎。破碎时粉尖飞出,切面稍呈纤维状,外环黄绿色,髓心白色。叶互生,起皱,中空,破碎。展平后,全叶椭圆形,长2-5厘米,宽0.5-2厘米。顶端尖锐,基部呈耳状。头状花序,密被伞房状,有花序梗,总苞片2层。舌状花,黄色,雄蕊5枚,雌蕊1,柱头2裂,子房上端多数丝状白色冠毛。瘦果,黑色,纺锤状。气微,味微苦。

茎横切面显微鉴定:类圆形,微波状边缘。表皮细胞为1排,呈字状或长方形,外面有角质层。下表皮有1-2排细胞,略细长,类圆形;皮层较窄,由2-3排薄壁细胞组成,内含叶绿素;内皮层有1排细胞,凯氏点明显,细胞较大,呈扁圆形。维管束外部坚韧,间断排列成环状,韧皮部呈新月形,细胞小而不规则。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由粗导管、木质纤维和木质线组成。血管大小不一,许多呈放射状排列。有许多木质纤维排列成一个厚环。髓宽,细胞壁稍木质化,向内的细胞较大,稍老的茎有髓腔。粉末特征:灰绿色。①冠毛碎片较多,直径约10μm,稀疏锯齿状,有分枝。②花粉粒随处可见,呈类圆形,表面有5-6个萌发孔和刺状突起,直径16.8-22.4μ m..(3)木质纤维碎片易见,单个或两个以上成束分散,直径约14-23微米..④花冠碎片易见,表皮细胞为乳突状。⑤ T型毛常见,但大多不全。⑥叶表皮气孔不平等。茎表皮的气孔可能是扁圆形细胞。⑦常见梯形导管或螺旋蚊式导管碎片,呈单排或2-3排,直径约16-30μ m..

性质苦;辛;鱼腥气

化学鉴别和中药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5g,加70%乙醇溶液35ml,浸泡30min,加热回流30min,趁热过滤,水浴蒸干滤液,残渣加水65438±00ml,煮沸,趁热过滤,滤液用石油醚(60-90℃)除去色素,水溶液用乙酸乙酯65438±00ml萃取,得浸膏。将残渣溶于6ml 95%乙醇中进行如下实验:①取1ml乙醇提取液,加入少量镁粉,在工厂加工5滴浓盐酸,在沸水浴中加热3分钟,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检查黄酮类)②取乙醇提取液,用毛细管点于滤纸上,紫外灯下观察灰蓝色荧光。加入3%碳酸钠溶液后,斑点会变黄,在紫外灯下观察,黄色荧光会变亮。

药材的基本来源是菊科抱茎小苦荬的全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在研究结束时。外用:适量,水煎,熏洗;或者磨到底,敷衍了事;或者捣实。